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现状与分析 中国以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获得了世界稻谷34.5%的产量。但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中国政府历来关注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难度极大的种植机械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起色。由于水稻收获作业市场化的结果,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便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需要跨越的关隘,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探寻水稻种植机械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关系着我国的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甚至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虽然我国的水稻耕作和收割都进行了机械化作业,但是水稻种植技术的机械化发展还比较缓慢,仍然以人工插秧为主。这样的种植方式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探讨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科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为农 《农机市场》2005,(10):10-12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但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作业手段落后,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水稻生产的环节众多,实现各环节的机械化既关系农机,又涉及农艺,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水稻生产的种植、收获、烘干三个主要环节中,如何科学选择机械化作业,是未来我国农机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概况回顾历史,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首先是从机插开始,然而未能获得突破。自50年代至80年代逐步解决了灌排、耕翻机械作业。近几年,机收发展速度加快,全国已达26%。但是在机型的选择上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亚文 《农机市场》2002,(3):16-16
近几年,江苏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仍然严重滞后于小麦生产。2000年全省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仅为7%,枧械收获水平仅达到48%。江苏省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高度重视,明确“十五”农机化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 一、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十五”期间,江苏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总体  相似文献   

5.
水稻的种植和消费已经在我国相当普遍。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广大人民喜爱米质好、口味佳的稻谷作为主食。我国人口持续高速度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随之大幅度减少,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广泛推广水稻的综合利用技术,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工作重心。我们需要在了解水稻种植机械化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产在我国整个粮食安全中处于战略地位,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据了解,在水稻种植和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能分别减少劳动用工量40%和76%;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强调,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近3200万公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中国以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获得了世界稻谷产量的34.5%,为世界之最,中国的水稻生产在国际、国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上不乏已实现了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国家,我国则历经40余年周折。我国有水稻生产的30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超过2万公顷的有27个,超过20万公顷的有19个,在南方就集中有15个超过20万公顷,依次是湘、赣、粤、桂、苏、皖、川、浙、闽、云、渝、贵、琼、泸,人2700万公顷,总产量1.7亿吨,其面积和总产量双双超过我国水稻面积和产量的85%。是我国的水稻主产区,也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中指出,水稻是广西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自治区粮食作物之首。近几年来,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使全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8%。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的之一,是我国粮食作物中单产最高的作物,高于世界稻谷平均单产近1倍,位居世界前列。由此可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水稻生产也有重大的影响,探讨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4年开始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了机插水稻的种植,正加速助推水稻种植机械化。笔者对2018-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中插秧机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简要分析了主要水稻生产区域这两年补贴插秧机情况;同时结合机具使用的相关情况,类推出水稻种植机械化中机插率的估算,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
奈月 《农机市场》2020,(5):29-30
湖南是我国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由于该省地形复杂、田块细碎及双季水田作业对农机农艺要求较高等原因,该省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其中机插秧率较低,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亦鹏 《农机市场》2010,(12):11-11
但愿苍生俱饱暖!这是我们祖先梦寐以求的愿望与理想。 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在中国,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遍及30个省,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与此不相称的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与关、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农机市场》2002,(4):30-32
水稻是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多的粮食作物。2001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3000万亩,人均稻谷消费占人均粮食消费的70%,水稻生产在我省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下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在2013年“三夏”农业生产中,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围绕巩固提升2012年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区)建设成果,在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机制,全区水稻机插率从2012年的78%上升到85%,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从2012年的85%上升到92%,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率从2012年的70%上升到80%,全力促进淮安年内建成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态势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过亿亩的共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等5种作物。其中,水稻和油菜生产用工量最大,机械化水平较低,广大农民对发展机械化的需求一直十分迫切。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3年底,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到了1347.61千公顷,比1995年翻了一番,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了5.08%,比1995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机收水稻面积达到了6202.03千公顷,是1995年的8倍,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了24%,比1995年提高了21.6个百分点。江苏、浙江、湖南、湖北…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水稻出口国,水稻种植面积约110万公顷。有别于我国水稻以机械插秧种植为主的栽培方式,该国水稻都是采用机械直播或飞机带水撒播种植,是水稻机械化直播作业发展应用最早、精准农业技术采用面积最多的国家。美国水稻生产上的发展变化,对于近几年我国正在兴起研发应用水稻直播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中的"痛",取自《痛并快乐者》。近日在湖南出差,多次与业内人士讨论作为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湘江大地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与比例远远落后于国内的先进省份,而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最近在黑龙江垦区召开的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农垦现场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总的要求是: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力争用五至十年时间,实现两个突破。以点带面,就是通过示范点、项目区的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通过率先实现机械化的地区,引导周边地区,通过沿海发达地区的机械化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远 《农机市场》2006,(12):18-19
根据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体系、经济条件的差异,《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将我国水稻生产区域划分为三大稻区五种类型。同一区域或类型的水稻生产机械化需求和应用条件基本相近,针对各种区域类型逐步建立基本统一的技术模式,促使各环节的机具类型逐步集中,便于机具规模生产、售后服务,便于分类指导和梯度推进。此稻区分为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和西南稻区两种类型。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包括江苏、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有少部分丘陵和山区,经济较发达,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比较好的基础。除…  相似文献   

20.
《农机市场》2006,(12):20-21
本刊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获悉,10月19日至20日,在2006年中国农机化发展论坛——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上,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热议的一个话题。围绕未来5至10年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发展目标、技术与装备研发,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问题,会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