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3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33%,而产量要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水稻的种植收获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栽种水稻的方式、方法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生产力落后。目前我国水稻机收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7%~8%,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概述 2002年,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机械化收获继续保持很好的发展势头。在农民收入继续恢复性增长后,通过水稻联合收割机等收获机械增长的拉动,联合收割机增幅再次回升,增加了约10%。其中,小麦机收水平达到70%,比上年略有增加;水稻机收水平达到20.6%,增幅为2.58个百分点。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从全国范围来看,仍然处在发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与分析 中国以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获得了世界稻谷34.5%的产量。但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中国政府历来关注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难度极大的种植机械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起色。由于水稻收获作业市场化的结果,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便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需要跨越的关隘,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亚文 《农机市场》2002,(3):16-16
近几年,江苏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仍然严重滞后于小麦生产。2000年全省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仅为7%,枧械收获水平仅达到48%。江苏省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高度重视,明确“十五”农机化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 一、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十五”期间,江苏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总体  相似文献   

5.
《农机市场》2009,(9):68-68
今年宁夏玉米机收的目标已确定。机收率由去年的8%提高到今年的20%,全区有60万亩玉米要实现机收目标。玉米是宁夏4大粮食作物之一,全区播种面积300多万亩。2008年全区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只有8%,是4大粮食作物中机械化收获水平最低的作物。为加快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产在我国整个粮食安全中处于战略地位,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据了解,在水稻种植和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能分别减少劳动用工量40%和76%;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强调,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2600万hm2,产量近1.6亿吨,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多丘陵、梯田,地区的季节性、作业环境差异也大,这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土地分散经营使得机械收获效率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和难点都在育插秧.2011年全国水稻机插、机收、机耕面积分别登上1亿亩、3亿亩、4亿亩的新台阶,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但发展不平衡.制约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在机插秧上,机插水平仅有23%.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水稻插秧机保有量从2006年的11.19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41万台.本文聚焦插秧机发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的之一,是我国粮食作物中单产最高的作物,高于世界稻谷平均单产近1倍,位居世界前列。由此可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水稻生产也有重大的影响,探讨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实施水稻机械插秧是在继水稻生产田地耕整、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之后的叉一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带来了劳动强度的大幅降低.彻底解决了水稻生产“三弯腰”的问题。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稻谷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必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态势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过亿亩的共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等5种作物。其中,水稻和油菜生产用工量最大,机械化水平较低,广大农民对发展机械化的需求一直十分迫切。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3年底,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到了1347.61千公顷,比1995年翻了一番,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了5.08%,比1995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机收水稻面积达到了6202.03千公顷,是1995年的8倍,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了24%,比1995年提高了21.6个百分点。江苏、浙江、湖南、湖北…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根茎类作物种植面积达2亿亩,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播种、收获环节技术较为落后。我国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水平无论是同主要粮食作物还是和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农机农艺融合不足、机械化作业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从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农机与农艺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农机  相似文献   

13.
珍德 《农机市场》2014,(2):38-40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制约水稻生产作业的“瓶颈”还有很多,比如水稻机械化种植、稻谷收获后加工等环节等。近日,记者就粮食烘干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台州市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裁余继琅。  相似文献   

14.
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科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为农 《农机市场》2005,(10):10-12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但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作业手段落后,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水稻生产的环节众多,实现各环节的机械化既关系农机,又涉及农艺,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水稻生产的种植、收获、烘干三个主要环节中,如何科学选择机械化作业,是未来我国农机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概况回顾历史,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首先是从机插开始,然而未能获得突破。自50年代至80年代逐步解决了灌排、耕翻机械作业。近几年,机收发展速度加快,全国已达26%。但是在机型的选择上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机化水平迅速提升。据统计,广西象州县到2013年底拖拉机达15190台、水稻插秧机389台、联合收割机1179台、根茎作物收获机械1000多台;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55.12%,其中水稻、甘蔗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了76.60%和42.70%。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中指出,水稻是广西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自治区粮食作物之首。近几年来,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使全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8%。  相似文献   

17.
探寻水稻种植机械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关系着我国的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甚至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虽然我国的水稻耕作和收割都进行了机械化作业,但是水稻种植技术的机械化发展还比较缓慢,仍然以人工插秧为主。这样的种植方式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探讨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环节,为满足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轮式拖拉机产品的同时,借助自身的研发力量和装备制造优势,在成功研发半喂入、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充分消化吸收国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制约水稻生产作业的"瓶颈"还有很多,比如水稻机械化种植、稻谷收获后加工等环节等。近日,记者就粮食烘干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台州市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裁余继琅。  相似文献   

20.
在2013年“三夏”农业生产中,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围绕巩固提升2012年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区)建设成果,在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机制,全区水稻机插率从2012年的78%上升到85%,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从2012年的85%上升到92%,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率从2012年的70%上升到80%,全力促进淮安年内建成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