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税的取消,迈出了我国农村涉税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但我国现行的农村涉税制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就农村涉税制度中有关农业增值税制度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乡经济循环下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是我国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更是打通城乡经济循环梗阻、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解锁点.对此,本文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城乡经济循环背景,深入解析城乡经济循环的内涵及其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并通过梳理现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重点探讨城乡经济循环下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本...  相似文献   

3.
土地产权明晰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明晰造成了严重的三农问题.本文从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缺陷出发阐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然性,通过分析现行几种土地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在环城市相对发达农村区域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股份制,在偏远欠发达的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化到人(户),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文 《农业经济》1996,(9):24-26,17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孔凡文一、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农村改革的重心是农地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家庭承包制又出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在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背景下探讨与重构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推动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实地访谈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存在制度缺陷和管理难题。基于节地理念重构了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应以宅基地取得制度的重构为切入点,有利于保护农民财产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必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改革.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改革实践看,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已成为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归于任何现有的一类法人.因此,构建全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也就成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汤云 《农业经济》1994,(12):10-13,28
完善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思考汤云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土地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怎样完善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完善改革土地...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具有福利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的改革和完善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制度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该文针对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总结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研究中的宅基地取得制度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际,从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合理确认宅基地申请取得资格,完善"一户一宅"、面积限定的申请取得原则和标准,严格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的审批,加强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宅基地申请取得制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农村宅基地及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政策虽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但现有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区政策对于探索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国外产权界定、市场交易、治理结构以及居民点建设进行阐释,再从我国宅基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制度障碍及改革着力点、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效果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提升了农民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缓解了宅基地闲置、一户多宅和低效利用等问题,但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仍然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考虑农民的利益诉求和保障机制。因此,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政策还应该针对农民的实际诉求,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谨慎推进改革速度。  相似文献   

10.
刘爱梅 《农业经济》2022,(4):115-116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深刻影响着城乡融合发展,阻碍了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对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淡化城乡土地的二元所有制属性,赋予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使用权利,不因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而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快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蒋励 《农业经济问题》1994,15(12):30-34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蒋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出发,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把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私...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包括农地所有制、农地使用制和农地国家管理制度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古今中外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看,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地制度改革对农村...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是制度.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率.当前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和税费改革存在着制度缺陷,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没有合理的土地政策就不可能有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比较中日农村改革不难发现,两国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对农业的改革不约而同地落在土地制度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2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6年我国将全面启动林权制度改革,由于林业的主战场在农村,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也在农村。农村林改主要是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关乡村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及农民切身利益,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以来中国开展了两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各地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地区差异,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及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路径,为进一步总结提炼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提供了丰富经验。因此,本文以两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均取得不错进展的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为例,采用政策系统及分析方法,探析其改革实践的政策定位及实践做法,认为未来可以从推动改革成果更好制度化与法制化、规范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路径、提高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其他农村土地政策及其他农村改革的协同性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连续三年被列为我国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之一。2008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专门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会议,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吕青云  徐君花 《山西农经》2021,(5):31-32,64
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短缺与农村人口流失而宅基地闲置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宅基地改革,是推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和完善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制度,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价值,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是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和问题,深入解读"三权分置"政策,提出全面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乡镇企业制度和城乡关系制度改革突破通论孟令伟土地是农村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农村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因而土地关系构成农村生产关系的基本方面;乡镇企业既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和主要新生长点,又是农民走向非农化的重要途径;城乡关系则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后期,继农村上地使用制度改革之后,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亦开始山过去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可流动的方向改革,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说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