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进行天然气的管道泄漏检测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确保管道、人员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天然气管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但天然气管网在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发生泄漏问题,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天然气管网泄漏检测工作。文章针对城市天然气管网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洋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3):27-29,33
到2006年底,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约5万千米,原油管道约1.5万千米,成品油管道约0.56万千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跨区域油气管网。2006年,中国多条天然气干线联络管道相继建成,冀宁联络管道连结陕京二线和西气东输,淮武联络管道连接西气东输和忠武线,提高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区域性输气管道建设方兴未艾,广东LNG管道工程正式投产运行,西部管道以及珠三角成品油管道等多条成品油干线管道陆续建成。目前,中国已形成多个油气区域管网,其中包括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中南、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主体框架,以及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区域性原油管网。近几年,中国的钢铁冶炼和制管水平大幅度提升,X70等高钢级管线钢得到了大规模应用,X100管线钢的研制开发获得成功,陆上管道施工的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将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保群  林燕红  焦中良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8):76-79,109,110
截至2012年底,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约5.5万千米,天然气基干管网和部分区域性管网基本形成,天然气管道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有了飞速发展。未来10年我国需配套建设大量主干线、支干线、支线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建设仍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我国天然气管道的管径、压力、钢级将进一步提升,合资建设将成为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更多省份将成立省天然气管网公司。同时,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能力不足,天然气干线管道联网后调运难度加大,调峰气价不能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管道保护法条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相似文献   

4.
欧洲天然气管网发展对我国天然气管网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国际石油经济》2009,17(6):45-48,61
作为世界上管网密度最大的地区,欧洲已建成长度超过15.6万千米的天然气干线管道和长度超过119.5万千米的配气管道。欧洲的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成熟,网络化程度高;管网按不同功能划分,压力、参数等取值相对标准化;联络线众多,调度灵活;调峰模式基本以地下储气库调峰为主,多种储气方式共存,储备率较合理;形成了较完善的管输天然气质量标准体系;具有运营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当前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建设高峰期,应该借鉴国外管道发达国家的经验,使天然气管网的规划更为科学合理。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把握管道建设节奏;适当放大管道设计输送能力;整体规划干线管道和支线管道;将陆上管道和LNG接收站互相联通,同时加大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力度。未来我国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将呈现多气源供气格局,全国性基干管网将继续扩大和完善,区域性支干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将迅速加强,地下储气库将形成一定规模,天然气管网逐步形成“统一调控、建管分开”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华 《化工管理》2017,(4):63-63
随着国内天然气事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气管道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完善,为了提升天然气管网的运行效率,制定合理有效的天然气管道调峰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天然气供应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民居居民用气、工业发电用气等诸多方面,都会呈现出按月、按日记的不均匀性用气规律,对天然气管道进行调峰处理能够有效地对天然气进行控制,从而保障天然气供应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本文就天然气管道的调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天然气利用和环保政策密集出台,驱动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国内天然气管道、储气库等储运设施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已成为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油气管网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管网公司即将落地,预计未来5-10年将是天然气事业的历史机遇期,管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然而天然气的高危属性又注定管道企业必须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管道企业在发展中必须重点关注的管道规划设计及管网结构优化、管道本体安全及环焊缝问题、管道高后果区风险管控、地质灾害及河流穿跨越等突出安全问题,并进行了问题分析和探讨,以期望能引起行业从业者共鸣,共同促进国家天然气管道事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2022年,中国新建成油气管道里程约4668千米,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达到15.5万千米。国内油气消费短暂波动,油气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安平-泰安段、泰安-泰兴段,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等工程建成投产,文23储气库一期、二期工程,川气东送增压工程(二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等国家级干线工程开工建设;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融入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管网集团管输服务集中受理工作圆满完成,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功上线;中国油气管网在建设速度、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明显加快。2023年,天然气需求将重现增长态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智能化建设将是油气管道发展的重要趋势;托运商管理等天然气运营相关规则将日趋完善;城镇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际石油经济》2010,(4):75-77
1日 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一期管道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到2015年广东将争取建成以珠三角为中心,向东西两翼和北部延伸的输气主干管道,形成通达全省地级市及主要县、区的天然气输送网络。根据《广东省油气主干管网规划》,形成2020年,广东管网将投资476亿元,新建3170千米的天然气主干管道,形成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年输气能力达600亿立方米,构建起“全省一张网”。  相似文献   

9.
欧洲和北美是当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最成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在深入调研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天然气管网现状、管输费定价机制和管输费结算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欧美国家入口到出口结算法、解耦式入口和出口结算法、约定路径结算法、邮票制结算法的理论方法与计算模型。意大利、英国的天然气管输定价模式采用入口/出口式的两部制管输定价法。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管网容量交易平台,各管道公司自行建立容量交易平台。加拿大既有长输管道,也有区域性管网,两者定价模式不同。欧美管道公司管输定价和结算模式与本国天然气管道的运营特点相适应,与本国天然气管网的运营管理模式相适应。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在深化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改革的过程中,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输容量交易机制与交易平台;借鉴欧美国家天然气管输采用的两部制价格模式,鼓励不熟悉天然气管道运输业的企业进入市场,进一步推动中国天然气管网的公平开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网的普及,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中哈原油管道工程和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LNG管道工程的陆续建成投产,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管网系统与电网系统较为类似.我国电网系统起步较早,发展也更为完善、成熟,值得天然气管网系统学习和借鉴.通过对两者在网络规模和连通性、压力等级、调度运营管理、调峰和安全运行、法律法规体系和合同条款、网络建设规划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为天然气管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主要包括:加强联络线和枢纽站建设,扩大管网连通度和网络规模;经济合理地确定管网压力等级;加强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网调度和管理水平;积极进行调峰管理,建设并完善应急体系;加深负荷预测研究,为市场管理和管网建设提供基础条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合同条款,明确各方权、责、利;管网建设规划应紧密跟随资源、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天然气气质要求、可大规模储存是电网与管网的一个重要差异;天然气发电是管网与电网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12.
因各国天然气需求增加,全球天然气贸易局势愈加复杂,本文构建全球管道天然气贸易复杂网络,从静态网络结构特征与动态网络功能维度选取多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构建节点国家重要性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利用2013~2019年全球管道天然气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出口视角看,俄罗斯占据核心地位;哈萨克斯坦和挪威等靠近网络中心、出口稳定;荷兰、美国和英国起贸易枢纽作用;阿尔及利亚和加拿大等虽出口量大,但贸易关系单一。德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家,受限于能源禀赋,在进口端占据重要地位。美洲、欧洲地区管道天然气贸易流转速率和市场化程度优于中东、亚太和非洲地区。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国油气管道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蒲明  马建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26-34,105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总长度约8.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4.5万千米,原油管道2.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8万千米。2010年我国重点建设的管道工程有中亚—中国及西气东输二线、中哈二期、中缅、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漠大线及大庆—锦西、日照—仪征、日照—东明等原油管道;甬绍金衢、长娄衡郴、贵阳—桐梓、樟树—上饶等成品油管道。我国已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资源多元化、调配灵活化、管理自动化的产运销体系。天然气管道成为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重点,河西走廊等油气管道走廊带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加快天然气利用步伐,积极构建省内天然气管网;与煤制天然气项目配套的管道正在加紧设计和建设。"十二五"全国将新建天然气管道4.5万千米、原油管道0.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万千米,到2015年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度将达到15万千米。  相似文献   

14.
赵连增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98-106,174
中国天然气价格采用国家控制下的供应推动型顺价机制,建立在单一气源产业链模型基础上,分段管理,是基于平均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政府定价。这一机制有效运行的两个基础条件是天然气产业比较简单和计划经济体制主导经济运行。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同一市场多气源供气、供气主体复杂化、供气管道网络化、全国市场一体化、需求主体分散化的天然气产业新格局导致现行天然气价格体制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不复存在,由此使我国天然气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产生重重矛盾。这些矛盾包括: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趋势给政府定价增加技术难度;同一市场多气源在顺价机制下必然导致市场价格多轨;供气管道网络化趋势成为天然气顺价机制的最大技术障碍;供气主体复杂化趋势导致利益调节不均衡和越来越困难;气源加权平均定价严重阻碍天然气产业发展;全国市场一体化将彻底颠覆资源属地化和区域性的限制;天然气消费主体分散化趋势使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配置资源的做法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杨玉峰 《国际石油经济》2012,(Z1):116-122,133,183,184
文章详细分析了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应对天然气供应中断的主要政策和应急措施。大部分IEA成员国都发展了天然气商业库存,并将其作为解决供应和峰值需求的主要途径。此外,实现与周边国家管网互连、形成供应多元化的格局,也是IEA成员国增强本国天然气供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来天然气需求大国,我国应向IEA成员国汲取经验,运用公司化运营模式,发展覆盖西北、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下储气库群;将连结国内外的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形成有机的库存网络体系,并与主要天然气消费省、市、县的天然气管网建设规划进行有机衔接;同时加紧制定不同气源、不同质量类型的天然气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业和市场的日趋管网化和互联互通,多种气源接入混输的跨区域大型管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上游多气源天然气供气的大前提下,下游不同用户对不同气质规格的天然气是否能够安全、环保的利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大问题。面对中国多气源和多用户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原则建立中国天然气的应用分类和互换性技术规范或准则,是本论文探讨的重点。通过借鉴国际上各国这方面研究经验,以及国际上在天然气分类及互换性标准问题方面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重点结合我国天然气气质的实际状况,基本掌握了我国天然气的气质现状,对我国天然气分类及互换性标准的建立原则和基本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慧  周璇  高鹏  杨义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6):45-50,111
2011年,我国天然气储产量继续增长,全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7659.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6%,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立方米;管道建设依旧火热,东北地区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加,达到323.2亿立方米;消费量达到1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区域扩展至我国陆上所有省市区.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确立为独立矿种,明确了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制度;煤层气“十二五”规划出台,计划到2015年地面煤层气产量达到160亿立方米,但实现难度较大;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建成投运,珠三角形成“多气源供应、多公司竞争”格局.2012年,我国天然气行业仍将快速发展,预计利用规模约为1500亿立方米;同时,与各规划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能否出台对“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动向及“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慧  李伟  杨义  庄涛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6):56-61,112
截至2010年底,全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9.3万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201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952.1亿立方米,同比增13.2%,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海油产量突破百亿立方米;天然气管网调配能力增强;天然气进口量达到174.8亿立方米;消费量突破千亿立方米。2010年中国天然气价格调整向前迈出一步;川气东送正式商业运营,长三角形成"多气源供应、多公司竞争"格局;山西晋煤集团获得煤层气采矿许可证,成为中国首个获得煤层气采矿权许可的煤炭企业;国家收紧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各地掀起"气化"高潮。"十二五"仍将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2015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更加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将是"十二五"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议国家采取各种灵活的政策促进调峰和储备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applies recently developed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to the measurement of market linkages when the data are nonstationary. Likelihood based tests for cointegration are applied to data from natural gas spot marke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tural gas spot markets at dispersed locations in the pipeline network are strongly connected. Most of the market pairs examined in the gas pipeline network satisfy a more stringent condition for perfect market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主要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国政府在天然气运输管网领域的监管重点是市场参与者对管网的公平准入、管道企业的管输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管道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政府需要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管网准入、普遍服务等方面加强天然气管网环节的监管,以利于天然气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建立天然气管网运营现代监管体系所需要的重要制度安排包括:管道的第三方准入政策;对天然气长输管线运输费率的管制(包括根据天然气上游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井口价采取或管制或适当管制或放开等不同的监管方式);监管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天然气市场刚刚起步,政府监管还不到位,企业商业运作也还缺乏经验。因此,建议采取以许可证为主的法律一许可授权一商业合同三级法律框架模式,同时,尽快出台《国家能源监管委员会法》(或具体的能源领域的监管委员会法)和《天然气法》,以依法监管,对天然气上、中、下游的经济监管统一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