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2017,(13)
2014年-2016年期间,我国的债券违约事件迅猛增长。2016年,在国家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要求下,一系列产能过剩、抗风险较弱的企业出现了债券违约现象。本文选取了山东山水水泥集团这一典型案例,结合其财务状况,对其债券违约的过程、原因进行梳理,从完善债券市场机制、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方面提出我国企业防范债券违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债券违约是在债券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打破国企刚性兑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国企的负债规模普遍较大,有的甚至在千亿元以上,即使仅有违约风险而没有发生实质性违约,都会引发市场巨震.受经济周期和市场信心等影响,短期内债券违约现象依然可能出现,但我国债券市场长期行稳致远的改革与发展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债券违约风险(default risk)又称兑付风险,通常是指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没有能力或不愿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分析是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关键,因此对债券违约风险的有效管理是债券成功发行和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2014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频现违约风险,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背后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条件,几例临近违约的债券都采取了政府斡旋兜底,主承销商贷款支持的解决方案。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一个真正健康、健全的债券市场需要一套市场化的债券违约处理机制,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周楠烯 《会计师》2022,(22):68-70
发行人的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债券能否成功兑付的关键,因此偿债指标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应用,对债券违约风险防范有着重要意义。对偿债指标影响因素和违约案例的剖析,通过分析偿债能力指标这一影响因素对防范债券违约风险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债券发行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这一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也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截止到2018年,我国债券规模总计达到47.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6.9%。但2018年也是我国实质性债务集中爆发的一年。根据Wind资讯2018年违约债券数量达119支,总规模为1166.51亿元。就数量或规模而言,单2018年所发生的债务违约已超过前三年(2015-2017)的总和。在2015年之前,由于债券市场存在着"刚性兑付",所以并无实质的债务违约情况,但"11超日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情况,成为了首个实质性债券违约。同时这也预示了市场中信用风险正在加大,因此对有关债券违约原因的研究与预判也是有着充分必要的。通过对国内债券违约市场的整体分析以达到规避可能的债券违约风险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被打破,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债券的违约数量与资金规模更是高涨,其数量及规模均在2017年的3倍以上。本文将就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的风险特征进行整理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国有企业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债券风险防控的“牛鼻子”,探究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及处置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梳理2014年以来国有企业信用类债券违约情况及有关处置方式,分析相关趋势特征及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结合债券违约处置相关政策研究并提出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范的措施意见,为我国债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呼唤“违约债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历经曲折探索,现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除传统的政府债券、央行票据、金融债券之外,2005年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了短期融资券,打破了企业债券一统天下的局面,以普通企业为主体发行的债券数量开始急剧上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2007年,中国证监会推出了公司债券并在可转换债券基础上推出了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及可交换债券,国家发改委也开始放松企业债券的发行监管.2008年,人民银行再次推出运作模式更为市场化的中期票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其次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最后文章认为2008年随着操作流程的简化,企业债券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的积聚可能引发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本文以2014―2019年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违约事件对债券流动性影响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违约事件在同一发行主体的债券之间具有流动性传染效应,当公司的某期债券出现违约时,公司其他未到期债券的流动性水平显著下降;违约事件对同行业其他公司债券的流动性具有传染效应,当行业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时,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债券流动性显著降低;违约事件爆发越密集或者违约事件越严重,对债券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越大,而且民营企业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国有企业债,低信用等级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高信用等级债;在市场密集爆发违约事件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违约事件时期,宏观流动性增加能够改善债券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债券发行量的爆炸式增长必然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如何科学测度并防范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是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债券发行结构和信用评级等方面分析了如何识别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运用改进的 KMV 模型测度了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得出了2020年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安全的发债规模。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企业信用尤其国有企业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及其根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债券频繁违约甚至恶意违约,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体系坍塌,并释放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当地金融生态严重恶化的信号;究其原因,尽管有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市场大幅波动的外部原因,但根源还是在于这些国有企业“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情结”“重债务的融资和管控失序”和“经营恶化和现金流失控”等内部原因.为此,建议从推进国有企业债务透明度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问责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大幅增多,信用风险不断增加,期间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特别是2020年发生的永煤债违约事件,引发了监管层乃至社会对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的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梳理总结了公司...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地方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超过中央企业债券,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描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特征及地方企业债发展轨迹,揭示地方企业债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并从证券业的视角,提出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加快发展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近年来债券违约逐渐常态化,后续处置机制的短板已经制约到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债券违约的处置方式看,市场化处置程度依然偏低,违约债券流动性缺失问题尚待解决,且违约债券风险定价难也导致其处置效率较低。虽然新《证券法》明确了投资人保护条款,但相关配套立法缺失导致了债券持有人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也制约着后续处置工作的开展。目前,由于违约债券市场化交易已具备发展空间,相关基础条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化交易有望促进违约债券处置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效率,需在持续优化违约债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违约风险预警及定价机制建设、探索优化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途径、培育违约债券市场的买方主体、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出台后,债券担保主体呈现多样化,担保债券发行人和担保人违约相关系数的求解成为债券信用评级的一大难题。本文给出了担保债券违约相关系数的求解模式,并探讨担保提高发行人债信等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垃圾债券交易市场,美国正面临着由次贷危机而引致的信用违约危机的冲击.目前美国监管部门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又做出了改进,在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管理要求、对重点债券加强信息披露与监控、加大对垃圾债券发行主体高管人员违规的处罚力度、突出"对话、合作和互信"的监管理念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特点,构成了对垃圾债券违约风险进行控制的法律监管与社会中介机构及公众监督约束合力,以期达到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减少市场震动、将系统性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