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时代》2015,(3):28-29
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由皇城相府、九女仙湖、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景区组成。5A级景区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帝师陈廷敬的故居,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是一座极为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古城堡建筑群,融官宅民居、军事防御、中西文化于一身,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到皇城相府旅游,可感受300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2.
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由皇城相府、九女仙湖、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景区组成。5A级景区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帝师陈廷敬的故居,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是一座极为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吉城堡建筑群,融官宅民居、军事防御、中西文化于一身,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到皇城相府旅游  相似文献   

3.
今日之皇城,一幅自然山水画,一张历史人文图。在这里,可以看到300年前陈氏家族连续七代长盛不衰的辉煌,探询相府主人为官53年、升迁28次的奥秘。在这里,您可荡舟九女湖,激轻轻  相似文献   

4.
门匾是传统民居建筑中院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晋东南地区几乎每个传统民居的院门上都有门匾,这些门匾体现着院主的文化涵养、价值取向、社会地位及价值追求,形成了独特的门匾文化。  相似文献   

5.
二○○二年元月,山西皇城相府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这在晋城市旅游业历史上尚属首例,一举填补了晋城市乃至晋东南地区的空白。同年四月,国家旅游局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AAAA级景区授牌仪式,星城如愿捧牌,标志着晋城旅游景区建设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还是在这一年,皇城相府旅游人次达到24万之多,景区门票收入突破700万元,旅游总收入达3000万。皇城村的综合收入高达一个多亿,人均纯收入高达8000多元。短短几年时间,皇城相府的迅速崛起和皇城人的创业精神带给人们许多启迪和思索。“皇城相府现象”也随着皇城相府知名度的提升而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惊羡。  相似文献   

6.
杜国欣  王娟 《西部旅游》2023,(19):100-102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向好发展以及多种宣传方式的应用,国内各个地区的传统建筑及地域文化都得到了广泛传播。福建是全国唯一以“福”冠名的省份,“福宅”实际上是闽地传统建筑与民居的代称,而“福宅之旅”作为福建省拟打造的传统建筑文旅品牌,如何向公众进行宣传推广并打开知名度是当下较为迫切的一项任务。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政府机构独特的宣传资源及优势进行“福宅之旅”的快速宣传和推广,并详细地设计了“福宅之旅”宣传策略,以此为打造“福宅之旅”文旅品牌、展现闽地传统建筑福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实至名归的“全国十佳小康村”论名气,皇城不如大寨响亮;论城市化,皇城不如东四义村规模宏大,而皇城却成为山西省首个全国十佳小康村。前几年,皇城村进行了资产重组,组建了皇城相府集团。现在的皇城村,已经成为阳城县惟一的集煤炭开采、旅游开发、生物制药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拥有产值3.8亿元,职工3700多人。2005年皇城村集团经营收入5亿元,向国家交纳各种税收6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500元。  相似文献   

8.
皇城相府,始建于明崇祯时,完工在清康熙年间,皇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为明代风格,以七层河山楼统百余间屯兵洞,周围带箭垛的厚城墙,内修楼阁,宛如古城堡。外城是清朝风格,建有前堂后寝的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是陈家声名显赫、官运享通的鼎盛时期所筑,作为装饰的砖石木雕格外精美考究。据说康熙南下巡视时,曾两次来到皇城,留有遗迹点翰堂、御道、御书楼和御赐《午亭山村》石匾等。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东部,距县城约15公里的北留镇北侧,有一处气势雄伟蔚为大观的神秘古堡。这里既非皇家城池,亦非宰相府邸,却赫然以“皇城相府”为名。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她曾经拥有的光彩,岁月的长河冲淡了她一时之间的辉煌。多少年来,她“养在深闺人未识”,人们认为这砖瓦砌筑的神秘堡寨,只不过是太行山南端深山沟里的一个寻常村落,栖息其间的村民们在汶早讨着寻常的生活.即或年长者知道自  相似文献   

10.
《旅游时代》2012,(10):75
景区等级AAA景区位置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距皇城相府景区约1.5公里上庄村地处太岳山南麓、沁河东岸,与蟒河、王莽岭、珏山等景区近在咫尺,距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仅一岭之隔,数里之遥,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天官王府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王国光步入官场,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40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  相似文献   

11.
林海 《山西旅游》2007,(5):22-22
1997年8月18日,山西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外开放,至今已经走了整整十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年的磨炼,王家大院己成为山西旅游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山西晋商大院中唯一一所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全封闭式古城堡式建筑群。它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名称很多:“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居第一宅”,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开放至今,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至今有中外游客500余万人次,同时吸引了大批名流学者。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任建新、周铁农等亲临至此。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曾七次光临此地流连忘返,连声赞叹:“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文雨 《山西旅游》2004,(2):22-24
湘峪三都古城地处沁水县东南条幽静的山沟里,城堡雄踞在座小山包上,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四面青山环抱.脚下清水潺流:遍历名胜的古建筑专家在这奎山城面前也受到了震憾.惊叹道:自然山色与建筑色彩如此完美和谐的统一,建筑风格又如此独特.这在我国迄今发现的百民居建筑群中还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3.
<正>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如何通过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成为许多村落面临的转型难题。文章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草庵村为例,以黄河流域耕读传家为文化脉络,沿袭原始聚落发展中的“师古性”“自然为师”的公共空间,在当地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以石头作为乡土IP,结合豫西传统村落中的村口空间、民居空间进行内生式更新设计。同时从精神寄托、顺应地貌、统一肌理、民居更新等方面深入研究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创新策略,以期村落焕发生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黄河流域村落的发展建设提供经济远景。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理论内涵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
  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坏”和“开发性破坏”。不恰当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导致农村土地被强行分割、农村民居拆迁、自行无序建房,使得乡村格局改变、村落特色丧失。而GDP导向的政绩观引致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导致一些村落的旅游开发过度或不当,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建筑与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此外,保护制度与法规体系不完善造成“政策缺失”与“控制乏力”。传统村落的价值长期未得到充分认识,缺乏有针对性的、严格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5.
苏北民居作为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审美方面的研究价值。基于苏北传统民居元素的特点总结和审美表达,分析在展示设计中应用手法,有利于传统民居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柳氏民居     
《旅游时代》2015,(3):30-3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柳氏民居系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后裔于明清时期所建,位于历山舜王坪自然风景区腹地的沁水县西文兴村,为一进十三院的文人府邸,也是北方唯一同祖血缘世代聚居地,迄今传承40余代。柳氏民居是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民居艺术绝妙品,从院宅、祠堂、庙宇、楼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铭,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柳氏家族人生礼俗,是目前最典型的家族式庆典、祭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旅游时代》2015,(3):74-78
布达拉宫作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是西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在无数来过西藏和即将来西藏的人们心中,激起无数的涟漪,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布达拉宫与周边建筑群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建筑,搭配合理,布局协调,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一项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布达拉宫是西藏后弘期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黎族作为海南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无论人口数量或文化遗存,均对海南地域文化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着眼于黎族传统民居建筑中最具有典型性的船型屋民居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寻找出"干栏式"船型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因子,并将其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转译与应用。力求在黎族传统民居逐渐消亡的今天,能够以再生设计的理念将它们以地域性特色和建筑装饰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部分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胜  占全 《山西旅游》2006,(4):43-47
晋商在山西绵延上千年,如今晋商化的历史遍及了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了深深足迹,碛口,一个名不虚传的乡村小镇,不也是晋商深厚历史的铁证。天地造化孕育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在“物竞天择,适生存”的环境中生存。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便踏上了构建栖身之地的漫漫征程,碛口人也不例外。自从碛口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屋舍。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逐渐兴衰更替.在历史的进程中太多屋舍已灰飞烟灭,变为残砖断瓦,而给我们留下的是明清乃至民国年间的一大批院落。碛口民居的崛起主要在清朝到民国年间,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朴浑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这些散落在黄土高原山坡上的一座座精美大院的出现,除了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碛口商业的繁荣,加上客商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基础,为碛口民居建筑群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这三晋晋商化弘扬中外的兴盛时期,碛口这个晋商的西大门古镇,怎能不让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文宇 《山西旅游》2004,(2):17-21
阳城县郭峪古城堡,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