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炼成 《消费经济》2005,21(4):12-13
文章简要阐述了精神消费的分类、内容及特点,结合"挺郎"与"批郎"之争的学术争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精神消费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启动需求,扩大市场消费中,人们比较重视“物质消费经济”领域的产品创新,而对发展“精神消费经济”与市场创新还认识不够,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精神消费经济”将迅猛发展。在人类消费起支配作用的“生存、享受、发展”三大层次消费动因中,“精神消费”在解决温饱之后往往处于主导的消费领域。经对“精神消费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主要有以下七大类型呼唤不断进行市场创新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王福生 《商界》2004,(10):22-23
拥戴他的人称他为“郎监管”、“郎教授”,反对他的人把他叫做“郎瘟神”、“经济学界的拉登”。那么,究竟谁是真理的代表?谁又在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相似文献   

4.
《浙商》2010,(24):18-18
郎咸平无疑是当今国内最红的“学术明星”。 本刊在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宁波连续举办了5场郎咸平的讲座,场场爆满。无论是官员、企业家,还是其他听众,都竞相与郎咸平合影。  相似文献   

5.
谷鸣 《商界名家》2003,(11):22-25
郎成平,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讲座教授,一个“在公司治理方面是世界级的专家”。他不仅因为把“在亚洲极少见的、采用大量案例剖析企业融资财务课题”的方法带到北大讲课,从而在内地学界声名鹊起,更凭着对内地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独特见解在内地企业界一炮走红,以“郎监管”形象让公众深刻难忘。可这位语出惊人、敢说真话的“郎监管”却似乎并不讨人喜欢。“郎教授喜欢胡说八道,一张乌鸦嘴!”许多老板这样评价他。“哎唷,郎成平这个人这样子说话,这样说上市公司侵犯小股东权益,得罪人哦,人家公司老板听见了,会不会找人锤他一顿的哦。”一位慕名参加郎成平案例教学讲座的香港小投资者也这样私语……那么,郎教授又如何看待这些于他很是情绪化的评价?他如此以真言直面现实究竟意欲何为?2003年国庆节前夕,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里,这位勤奋且热情澎湃的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7,(14):113-113
狼性精神的郎酒集团,兀立二郎滩赫水河畔,采集天上郎泉水为源,酿造极品口感的郎酒。“酱香突出,醇厚净炙,幽雅细腻,回味修悠长,空杯余香”——品酒大师在对郎酒数十道严格的科学检测工序后,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7.
周艳焱 《商界》2007,(1):21-21
这个渔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企业家,他生活在3000年前的商朝。当我们查阅文献时,经常可以看到“牙郎”的资料。所谓“牙郎”,不是牙科医生,而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商人。这位企业家的名字,就叫做姜子牙。  相似文献   

8.
“消费”奥运冠军,首先要忘记“冠军”这个头衔,而把宣传的重点放在运动员的精神内涵与品牌内涵的完美嫁接上,这才是一个成熟品牌应有的奥运冠军“消费观”。  相似文献   

9.
修武 《糖烟酒周刊》2006,(38):94-95
五十多年前,被称为“日本的福特”的汽车大王本田宗一郎开始创业时,立下雄心壮志,要作世界摩托车大王。但怎么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后来本田宗一郎遇到了藤泽武夫,两人相见恨晚,经常彻夜长谈,最后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三喜欢”原则——让干的人喜欢,让卖的人喜欢,让用的人喜欢。  相似文献   

10.
陈率 《浙商》2010,(9):99-99
经济学家郎成平以批评起家成名。德隆案、对阵格林柯尔的“郎顾之争”、炮轰MBO(即“管理层收购”)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一路走来经常注意到他的言论的人,应大致能够总结出郎咸平的态度与立场。这一次,同样的,在20104月9日,浙商财富快车温州站上,用酒杯喝着感冒冲剂的郎咸平,仍然声如洪钟地作了自己的警世危言。在每个人都在谈论“后危机时代”、谈论“回暖”的时候,郎咸平却表达了“逆潮流而动”的特立独行:“我们的经济领先世界回暖——全世界只有中国回暖,这怎么可能呢,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闭幕后,中央和总局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通过学习,我从中领会最深的是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服务、消费”这三个关键词。十八大报告58次提到“创新”、53次强调“服务”,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7处直接提到“消费”。创新是消费维权事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2.
朱丹 《商界》2005,(10):21-23
在经济学“大显大贵”的今天,经济学家们往往让人高山仰止,让人难识“庐山真面目”,而顾雏军的被拘,郎顾之争告一段落,正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了解经济学家“江湖生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5,(1):i011-i011
2004年12月11日,郎咸平为国企改革开出了一剂药方——“新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14.
继《郎咸平说》系列图书之后,“郎旋风”又一次重磅出击。《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系列图书是郎咸平对中国目前经济现状的集中解读,整合了郎咸平对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如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定位问题,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以及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等,抓住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15.
权利霞 《消费经济》2004,20(2):53-56
从体验的视界来看,消费就是体验的过程,也是体验的结果。体验消费是消费者对物品和服务的“享用”关系,它的核心是注重生活质量,强调精神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消费质量重于消费数量。体验消费要求和谐的生态关系,追求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体验消费形态的主流化能变革并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利于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乱》取材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讲述了“礼崩乐坏”的日本战国时期大名秀虎一家父子兄弟相残的悲剧得故事。老国王秀虎有三个儿子太郎、次郎、三郎。太郎、次郎对父王唯命是从,唯有三郎勇于对父王表达自己的观点。秀虎发怒,将三郎逐走。秀虎把王位传给太郎。不久成为新国王的太郎将秀虎逐走。秀虎去找次郎。次郎的做法和哥哥一样。秀虎发疯,独自走向荒野。三郎前来寻父。荒野中,三郎与秀虎相遇。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6,(32):47-47
2005年8月6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出炉,郎酒以品牌价值50.95亿元居全国115位;瞬间.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强势媒体及航空媒体上涌现出一系列以健康运动庆奥运为主题的郎酒宣传,令国人大为震撼。一句“神采飞扬&;#183;中国郎”的口号更让郎酒“好儿郎”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1963年郎酒被评为四川省名酒,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84年在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金奖,十年一个新台阶,让人们感受到郎酒人致力于品质优化与种类的完善,脚踏实地,上下求索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黄志贵 《商业研究》2003,(16):140-142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社会告别了短缺时代 ,人们的消费也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开始转向 ,精神消费渐成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市场现象。但我们对此“作的多说的少”。精神消费其实就是一种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文化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全国工商机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以推进职能转变、深化消费维权效能建设为目标,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为契机,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商品和服务监管,扎实推进12315“四个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维权工作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果,为保障市场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20.
《工商行政管理》2009,(15):52-54
帮助广大青少年掌握广泛、实用的消费维权知识,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康理性的科学消费理念,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4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专门发文《关于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消字[2009]86号),要求全国各级工商部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工作,以促进更新消费理念,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着力提高消费信心,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7年起就在中小学校开展消费维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在学校建立了12315联络站,将消费维权网络延伸到学校,使师生不出校门就可投诉,工商干部经常为学生授课,讲解消费维权知识,增强他们的消费维权意识,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千万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维权氛围。对此,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去年底曾这样批示:“这是工商工作和消费维权工作的一个创新,充分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和对后代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