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工作通讯》2005,(3):62-62
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去年底对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监测表明,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7.5%。这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状况明显改善,我国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2005年7月,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我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20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及磺胺类药物残留、5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情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三次例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部获悉,根据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200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部署,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北京等37个大中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2004年第一次例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依照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判定,今年1月份我国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5.9%。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了2006年第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我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22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8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和孔雀石绿污染情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一次例行监测,同时对8个城市的26家屠宰厂进行了突击抽查。从监测和抽查结果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瘦肉精反弹的势头得到遏制,但个别城市问题仍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通市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效明显: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共抽检500个批次,11976个样品,42个蔬菜品种,平均合格率达9963%。在全省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平均合格率98.8%,在全省生猪及其产品、生鲜牛乳违禁物残留例行监测中合格率均为100%,南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安全、放心。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7月5日.记者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农业部2006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显示,37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按照国际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4.7%,按照国家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2.4%:22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9.0%,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2%;8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9.2%。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英国、欧盟近些年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情况和发展趋势,从农药残留监控的结果来看,欧美国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在逐年下降,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农药残留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从监管体制、标准化生产、新型农药开发、普及安全用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06,(5):40-40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了2006年第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我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22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8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和孔雀石绿污染情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一次例行监测,同时对8个城市的26家屠宰厂进行了突击抽查。从监测和抽查结果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瘦肉精反弹的势头得到遏制,但个别城市问题仍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农业部2008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2008年4月,农业部对全国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35个城市畜禽产品中瘦肉精、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及磺胺类药物残留,26个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等污染状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种类、数量、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某些商家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会降低对农产品的检查标准,甚至会忽略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的检测,使一些不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的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注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本文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几种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粮食、肉类、蛋类人均消费量均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名、特、优、稀农产品和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新热点。但是 ,伴随着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的污染 ,已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  相似文献   

12.
7月5日,记者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农业部2006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显示,37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按照国际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4.7%,按照国家标准判定,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显示:全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参照CAC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4.3%;20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6.9%;北京、天津、上海等5城市的水产品中均未检出氯霉素。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业标准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量、减少有害物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它有毒素、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向上向上     
新年伊始。农业部交出了一份成绩单。 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介绍,始于去年8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效明显,可佐证的数据是: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进一步下降,分别比整治初期下降2.1、0.7和1.8个百分点;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农业部门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发展到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以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建立起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体系;二是没有建立起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管理体系;三是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督薄弱;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不完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工作措施上要突出五个环节的管理: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包装标识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体系。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蔬菜产品主要解决高毒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畜禽产品主要解决兽药残留和"瘦肉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和我省的农业将从单纯追求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举方向发展 ,而目前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人们普遍关心的残留超标问题令人担忧。主要原因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 ,农药使用量较大和使用不够科学合理 ,个别农民在蔬菜上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 ,因食用蔬菜引起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化肥等其他农业投入品也存在使用不够合理问题 ,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推广安全控害技术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实施“放心菜”工程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时机、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重庆市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工程为抓手,着力加大监督管理、执法检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从2003年的76.8%,提高到2008年的96.5%,上升了19.7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的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据农业部发布的2007年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到2007年11月,各项监测合格率均有上升。其中,蔬菜中农药残留、畜产品中瘦肉精、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分别比2007年9月份提高了2.1、0.7、0.3、0.9和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一、食用问题农产品可获赔人们每天消费的食物,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不过这些农业初级产品并没有让人吃得放心,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猪肉"躲"不开瘦肉精、鱼里含有孔雀石绿、福寿螺里含有广州管圆线虫。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