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炳光 《开放潮》2005,(8):31-33
营造优良的复合生态环境。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则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当然也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和生物生存发展状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地、矿物、海洋、河流、阳光、大气、水分等天然物质要素,以及地面、地下的各种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等人工物质要素。生态环境的各种物质要素相结合,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又是开放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天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I0001-I0001
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追求产生欲望、产生动力、产生行动,人类就是因为不断地追求,社会才发展到今天。人类追求生活的富足,就努力生产制造更多的生活物资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人类要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准,就要发明创造创造出更新更多的新产品。人类的追求不断地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少亿万富翁仍在拼搏创新,就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人们通过追求达到自身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届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2011,(19):71-73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草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最根本的动力.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两种生产的地位也就不同,从而妇女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文明发展的阶段。在历史上我们曾经经历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实现了由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生产发展,向物质丰富历史跨越,人类由自然的奴隶变成了世界的主宰,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相和谐,倡导人类在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近年来,我市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全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和谐企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发挥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区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2006年以来,肥矿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各项工作呈现出了九大亮点:一是安全状况持续好转。截至2006年年底实现安全生产880天,创出了建局以来最长安全周期,四对矿井安全周期均超过1600天。二是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再创新高。原煤产量同比超产98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学东  唐军荣 《特区经济》2005,(12):124-125
信息商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必然趋势。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的生存是头等重要的事,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成为人类社会前期的主要活动,而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就主要是围绕着物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直接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导致一种专门开发与利用信息的行业或产业出现。物化于商品之中的信息成分的比重逐渐加大,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超过了物质成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不仅改变了商品中物质成分的比重,而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信息商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等种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任何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内容及其方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进步。有资料表明: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  相似文献   

10.
曾峥 《中国西部》2012,(31):116-117
羌人对于大自然给予他们生产空间、创造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充满了感恩,因而把几乎所有与之相关的物质尊为神祗或祖先,世代崇拜。羌人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与共存的实践经验中,不断领陪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自然界和谐共存的互动关系,在有意识地力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客观的起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消费。消费就是人类社会对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和提供服务的实际耗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消费又是消费者通过向市场提出消费需求并用货币购买来实现的。消费需求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对物质产品、劳务和精神产品所具有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社会正是通过生产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商品来满足消费的。为了使生产更好地符合消费需求,也为了按照消费需求来组织好商品营销,因而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自身环境的和谐是高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首要认务。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高校文化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相符等因素,直接波及社会目前及至长久的和谐。如何共建好高校与周边群众文体需求的和谐,对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院是医院的永恒主题。从当前医疗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来看,构建和谐医院须切实建立和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处理好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处理好医院自身发展与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关系;建立医务人员和谐的工作关系;处理好人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关系。在医院内部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企业自身的和谐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思想,利水型社会源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水的利用对水造成伤害的现实,基于传统思想和现实的需求,其成长具有深厚的“土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福祉,更关系到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因此,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至关重要,构建“利水型社会”是人水和谐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发展的状态。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7.
物质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生活的本源性决定人物质生产的目的性思想的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后发现代化中国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型的理论基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更是我国实现由增长性发展模式向和谐性发展模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胜初 《发展》2007,(4):71-72
人类社会的生产,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文化生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需要范畴对于人与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性是不亚于生产力这一范畴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已能自觉地把自然生态效应纳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之内.它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