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以来,一度沉寂的长虹突然发力,捷报频传:5月,长虹等离子电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2%,销量首次超越“洋品牌”;6月,长虹宣布国产最大55英寸液晶电视,65英寸等离子电视延生,7月,长虹平板电视在第三届IF设计大奖赛中一举摘得素有“设计奥斯卡”之称的IF大奖;8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发布“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长虹以高达398.61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行业第二位,增幅达20.52%,创下家电品牌价值增长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
1996年3月26日,四川长虹掀起的一场“长虹行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降价大战的魅力,“长虹行动”几乎成了中国企业主动争取市场的一个经典范例。此后,价格战便此起彼伏,“黑马”不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国内市场平板电视消费集中在15个品牌,占市场份额的90%;其中海信、长虹、TCL、康佳、三星、夏普、索尼等品牌市场表现稳定;而夏新、清华同方、冠捷  相似文献   

4.
这年头,中国彩电业战事多。按理说,彩电业在经历了资源战、市场战、价格战、广告战、数码战等几大“战役”后,本应风平浪静一阵,孰料今年4月中旬,中国彩电头号品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再次做出惊世之举———“长虹”系列彩电普遍降价50—10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5.
曾经的中国金笔第一品牌,曾经让中国人骄傲地悬挂在上衣口袋,如今却因受制于体制痼疾,逐渐在市场上沉迷和没落。起伏跌宕的“英雄”命运,似乎也成为上海本土品牌阵痛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6.
《东方企业家》2011,(5):122-123
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洋品牌的天下,本土品牌只能依靠打价格战来分得一点残羹冷炙,在裹挟中艰难生存。近年来本土品牌也纷纷试图进入高端消费市场,但收效甚微。国内一些品牌通过并购,让自身销售规模一跃成为三甲甚至领头羊,但是在高端消费市场,国外品牌依然是独占鳌头;在奢侈品行业,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是MadeinChina,  相似文献   

7.
本土品牌数量急剧减少根据WTO国民待遇的原则,过去对国有家电企业的各种倾斜政策将逐步被取消,与此同时,海外家电巨头挟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纷纷抢滩中国家电市场,在洋品牌面前,家电市场中的本土品牌数量将急剧减少。精明的跨国公司已经悄然进行战略转移,扩大对华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力图取得品牌和价格双重优势。中国家电业也纷纷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建设比较合理的、有技术开发能力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这其中,以长虹、海尔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长虹调整企…  相似文献   

8.
刘可 《经营者》2003,(3):1-1
<正>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品牌代表我的心!这是消费者诠释的市场之歌。市场竞争不断地告诫我们:“无品牌者,无市场”。这里所指的品牌是消费者认知、认同、认可、认购的品牌。与此相反,就叫做“杂牌”。今天,品牌是市场  相似文献   

9.
2006年将会是平板电视发展和普及里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经过2004年的宣传,2005年的发力,2006年将是平板电视全面放量井喷的第一年。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平板电视的销售接近200万台。然而,在这场平板盛宴中,本土平板企业却没有能够真正分享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由于技术的缺失,使得本土平板电视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夏普、三星、索尼等国外企业,利润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有。研究报告甚至透露国产品牌的平板电视的利润率已经接1近%。即使在销量上,虽然中国家电企业声称…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7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中国本土企业为跳板,即采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就在外资品牌在中国异军突起之际,一些原本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却神奇地消失了.其实,这是外资品牌的品牌遏制战略发挥了作用,这是中资品牌在合资中遭遇的"不幸".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李春刚  沈连婕 《企业经济》2001,(12):125-126
在争夺顾客的商战中,企业各施其能地遏制对手。降价是常被采用的武器-但这往往会使小的冲突变成价格大战。在价格大战中,无论是谁赢,结果都一样,最终参与价格战的任何一方都比参战前糟糕。然而价格战却变成了企业常规的竞争手段,而它却具有不寻常的残酷性。通常,不同的公司为了避免杀伤性的价格战会采用一系列的可选择的策略。本文的目的是当经理们陷入价格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为其提供非价格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哪个行业的利润高,就进军哪个行业,家电业一直在简单地复制原有生产要素的制造模式中国最大的彩电企业长虹最近并购了中国第四大冰箱企业美菱,引起了整个家电舆论的关注,大家将更多目光投向长虹能否成功运营这个白色家电品牌。能否运营成功的答案不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事件背后的产业变化:中国家电产业已经进入了规模经济的角逐。一直以来,国内家电业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建立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总会计师》2015,(9):155-155
9月21日,长虹集团官方宣布,邓超正式加盟长虹,并出任长虹CHiQ产品经理一职。作为传统的国有企业,在打造CHiQ品牌上如此费尽心思创新,长虹对这一品牌寄予的希望可见一斑。不过这个代表长虹全新形象和未来的品牌,不仅要面对来自创维,海信、TCL等传统家电厂商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互联网品牌的分羹,当红一线明星邓超的加入,能成为拯救长虹的救命稻草吗?  相似文献   

14.
“价格战”     
“价格战”不仅把市场“烧”得沸沸扬扬,而且也给商家、厂家的老总、消费者以及政府的物价官员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 话题之一:厂家是抵御洋货还是同室操戈?长虹电器总经理倪润峰接受记者表格访时也指出:“我们长虹作为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不仅承担着发展自己的重任,也肩负着发展民族彩电工业的使命。从中国国情看,要真正抗击洋货,国内市场份额只有达到35%以上,而长虹今年完成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一个个境外知名 品牌不断的在各类城市中显现,中国服装界人士开始担心 “狼,真的来了!”。境外品牌或服饰集团通过技术合作、 管理支持等手段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营,逐步将中国服饰市 场的份额进行刮分,因此,也有人说这是中国服装企业在 “饮鸩止渴”、“快乐的步入死亡”!然而,笔者却认为这 只是中国服饰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中国服饰行业 整体提升过程中带有“阵痛”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李婕 《经营者》2006,(10):92-94
七天的五·一长假刚刚开始,一场被业界称为“自卫反击”的价格大战已臻白热化。各大家电卖场都迫不及待的打出了降价的“杀手锏”,面对春节期间海外军团在价格上的集体跳水,已让国内企业"拱手"交出了市场份额10%,的战绩,此时“价格战”可谓是中国家电企业背水一战。我国家电业的价格战不是某人一朝一夕的突发奇象,恰恰相反,在我国价格战有着“悠久”的历史。1996年,为抗衡洋彩电对中国市场的侵入,长虹举起降价大旗,彩电全面降价18%,由此也引发了彩电行业连绵不断的价格大战。1998年,长虹买断上游厂商200万只21英寸彩电彩管,力图从产业链的上…  相似文献   

17.
邱罡  孙晓菲 《新远见》2013,(10):57-86
国内智能手机产业链不断完善共同推动了中国智能本土手机企业的快速崛起,激烈的竞争与同质化意味着利润率缩水,这不仅需要做好在低端市场展开价格战的准备,而且要开发出未来潜在颠覆性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彩电行业的价格战吸引了中国亿万民众的注意力,四川长虹的一举一动,就能让沪深股市忽高忽低,让人们的情绪也起起伏伏;而如今,家电行业的战火还未燃尽,手机、汽车、通讯、网络等行业也早已兵刀相见,产品和服务价格在无休止的杀戮下一路走低,纵然政府几番干预,也抑制不住已起的杀性。降价,成了供应商参与市场竞争无可选择的兵刃;降价,成了民众习以为常的消费心理预期。在HR管理咨询行业,价格战的阴霾也同样笼罩着所有的竞争者们。国际知名的HR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惨淡经营多年之后,并没有等到预期中的业务高峰,反而被迫与本土民兵们玩…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世界啤酒巨头AB全面进军中国,并将触角探向中国三线市场的县级区域时,中国本土啤酒生产企业还在高产销量和微薄利润之间挣扎,怎样跳出价格战的泥沼,让中国啤酒业直面世界啤酒大鳄们的挑衅?近年,众多一线啤酒企业纷纷上马“节能工程”似乎能够暗示出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商场和超市内,家电的价格战总是最抢眼的,品牌林立,促销手段千奇百变,这已经是国人皆知.为什么家电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品牌战、价格战、促销战总是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