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从1999年开始实施。从第一批在21个江河源头县、林区重点县先行实施以来,省政府已累计下拨财政专项资金13.92亿元,森林补偿面积2957.32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9.43%。2008年,省审计厅专门组织有关审计机关对全省25个县(市、区)森林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调查表明,我省森林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为剖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平影响因素,提高流域生态补偿效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18个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VENSIM软件对各影响因素的投入变动进行了敏感性仿真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于系统整体水平的影响力度,并根据影响力度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关键、重要及次要3个等级,针对3个等级的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提升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厚庭 《水利经济》2022,40(1):59-64
基于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下的黄山市农村污水治理实践,分析总结了其现状以及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以流域生态补偿为视角,考虑各地流域生态补偿和农村污水治理的差异性,从管理制度、补偿模式、考核指标、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调整措施:完善组织实施、技术引导和专业监管,运用市场机制推进PPP项目、推行收费制和采用因素分配法分配资金,确定分层次评价和权重分配,以及优先保证污水资源化利用,保证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建立完备的污水收集系统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从江西省武宁、德兴和崇义等17个县(市)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基于林农视角,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探究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林农林业生产综合效率、规模效率都较低,只有生产纯技术效率较高,均值达到0.972;林农年龄、林业经营资金畅通性、林业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性、家庭人口数量、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满意度等变量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大资金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灵活的补偿标准和完善农村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瞄准效率,文章将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分区运用于生态补偿中,并以张家口为例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海河流域张家口市范围内的四级子流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张家口市流域环境经济功能类型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开发引导-约束-强度3个维度构建判别矩阵,将海河流域张家口市范围划分为水源涵养重点区、防风固沙重点区、水土保持重点区、重点开发建设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区的优先等级计算不同生态补偿侧重点的分配系数,为生态补偿二次分配和生态补偿情景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是建立跨省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需要结合试点以来的实际保护投入和保护效果,根据补偿性质的不同,分别计算直接成本补偿量和机会损失补偿量,再将直接成本补偿量分配到水源区各区县。建立基于跨省断面水量水质和投入效益的补偿量计算模型与资金分配的熵权模型,以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试点为例,计算得到江西省东江源区水生态保护年补偿量31.86亿元,其中直接成本补偿量11.06亿元,并按37.2%、32.2%、30.6%的比例分配给源区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此结果高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的补偿金额,可为我国实施跨省水生态补偿中优化补偿标准和资金使用,实施差别化补偿方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8—2019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地区面板数据,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具有短期可持续性。机制检验发现,生态补偿政策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不同于现有结论,生态补偿政策未能显著促进试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生态补偿在促进受偿地区农民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人力资本,同时鼓励受偿地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保护、协调流域上下游利益、促进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使用CVM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山东省16个市464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黄河下游居民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并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大部分居民认为国家应该是补偿主体;受教育程度、工作优越性及收入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男性居民较女性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更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流域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区域,科学划分补偿载体与合理补偿阈值可为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InVEST 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态补偿优先级与补偿阈值测算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5年闽江流域拥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上游>中游>下游,且自生态补偿实施以来总体呈增长趋势,水源供给服务最为明显;(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788.27亿元,其中水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达61.91%,水质净化服务价值仅占0.16%,按生境质量调整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827.05亿元;(3)根据生态与社会经济状况确定浦城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建阳市、顺昌县、建瓯市、政和县、连城县、宁化县、清流县、建宁县、明溪县、泰宁县、将乐县为受偿区,其他区域为补偿支付区;(4)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损失的机会成本,确定受偿区2015年补偿阈值介于8.48亿~105.56亿元之间。研究结论:闽江流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游对生态补偿迫切程度整体较下游区域更强烈,探索有差异且合理的生态补偿阈值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属于政府行为,其补偿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政府来完成。因此科学合理地界定补偿尺度以及有序组织实施,事关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成败。一、合理计量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尺度生态公益林工程包括建设、保护资金投入和效益补偿资金支出两部分,建设期和建成投产期(效益期)二个阶段。1.建设期投入成本生态公益林工程从初始投入到建成能发挥效益(邓闭度07以上)的时期即建设期,就南方集体林区而言约8-Ic年,北方及其他地区则更长。现以南方集体林区的情况为例来加以测定:门)新造林,取现有林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通讯》2018,(15):15-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林业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 为加强和规范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使用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林业生态保护恢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5号)《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交易费用是衡量补偿机制运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流域生态补偿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补偿模式、市场模式和准市场模式3种,不同补偿模式下又有多种形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交易费用的内容进行界定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下的交易费用存在部分相同计量内容,但不同模式下由于效率不同,其大小也是不同的。现阶段,准市场模式下单位交易费用取得的效果较好,即这一模式更有效率。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选择应当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和流域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生态恢复及补偿政策中的偏差,提升有关政策的执行效率。本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生态价值(包括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认知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认知还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认知,都对农民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影响强度上,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95和0.174)。同时,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农民具有更强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多主体协同”对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厘清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提升的内在逻辑,为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主体关系、协同态度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协同能力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侧面反映出现阶段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仍不尽人意。(3)主体关系是影响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的关键变量,在协同态度、协同能力对运行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参与者决策是否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高质量关系主要受沟通、信任及公平的影响。(4)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高质量的主体关系更能提高受益区群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流域生态补偿的社会效应。研究结论:为发挥“多主体协同”在提升流域生态补偿运行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需重视加强异质性主体对共同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期待与信心,提高各主体生态保护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利益相关者间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通过激励措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完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视域,总结出三种不同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措施进行对比,探析拉萨河流域内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避免水源地区陷入“经济欠发展—人口膨胀—生态脆弱—经济欠发展”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合作收益的跨区域水源保护补偿额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茜  陈菁  代小平  陈丹 《水利经济》2011,29(2):38-41
通过Shapley值法,以合作收益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跨区域水源保护补偿额定量测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计算了新安江流域上中游水源保护地的生态补偿额。结果表明,补偿额大于上游地区水源保护投入成本,可调动上游地区保护建设水源地的积极性,是一种较合理的补偿标准,可为今后流域内跨区域生态补偿额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是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机制。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开展的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实践探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临沂市设立了由县(区)缴纳生态补偿资金和市财政配套资金构成的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池”,赋予森林覆盖率价值指标,以年度市级森林覆盖率为基线,设定相应资金流出标准、流出方向、流向范围等技术规范,从而构建了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技术体系基本框架。临沂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三年来,发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还存在森林质量指标和林木成材率指标细化不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奖补资金拨付方面的问题,文章分析上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的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的研究,对交易费用的研究较少。流域生态补偿交易费用直接影响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人们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中交易费用内容的界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各部分交易成本的分析计量可以看出,要降低流域生态补偿的交易费用,必须在补偿模式的选择以及协议制定的过程中尽量降低监测的次数和纠纷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经营的千岛湖区生态公益林组织保障和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护林员队伍组建、管护宣传、林分改造、森林消防与防火、控制采伐、打击破坏活动、加强病虫害监测、用好补偿资金等九大举措;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在促进资源增长、改善林分结构、保护种质资源、提高固碳减排能力、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促进千岛湖旅游健康发展、保障新安江电站工业正常发电等多种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能;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实践中经营与补偿、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客观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对优化工程管理方案和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带有区域虚拟变量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9年贵州省84个县(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估算贵州省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规模。研究表明:(1)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贵州省植被覆盖状况,2000-2019年间归一化植被指数增长了14.8233%,年均增长率为0.7412%;在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从地区看,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为1.3002/百亿元,高于非石漠化地区的1.1279/百亿元;从县(区)看,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有效的县(区)共76个,其中21个县(区)的投资效率超过4.9914/百亿元,23个县(区)投资效率不足1.9888/百亿元,贵州省财政投资效率大致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县(区)GDP每增加1000元,政府需要拿出13.3元进行植被恢复才能保证现有生态质量不下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把补偿资金优先分配到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较高的区域,并对财政投资效率较低的区域实行资金审计与管理,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适度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