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步伐也在持续深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便是党的十九大为职业教育事业确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更高的教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产教融合扩展到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为重点的整个职业教育领域,提升到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的必经之路。职业院校发展的本质是人才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深入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批量学者坚持不懈地研究、实践、再实践、创新与再创新的成果,取决于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真正协调与合作。本文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实质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更深层次地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让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中,应当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的优势,注重协同效应,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以期提高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水平,实现高素质现代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36):220-223
校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但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产教融合却仅仅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怎样实现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后,笔者认为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对于职业院校如何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玮 《物流技术》2022,(8):146-148
产教赛融合,即把行业、教学与大赛密切结合,依托行业,以赛促学,以产促教。基于物流专业“产教赛融合”发展现状,结合教学与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提出加强校企合作育师育人、将竞赛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完善激励机制等建议,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产教融合概念的分析,围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技术技能型人才,探讨了在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范华莉 《活力》2022,(9):61-63
在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在产教融合的要求下,高校加强“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究是提升高校育人模式创新和产教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为应对高校转型期的各种发展壁垒,必须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最大化地提升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发展融合,实现发展资源的共享和流通,进而提升育人质量,全面落实高校教育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已经从“以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符合时代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主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其主要的实施途径是工学结合。基于此,在阐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中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连爱明 《现代企业》2021,(2):124-125
坚持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教育理念,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产教融合的实施,是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发展路径,深化职业教育革新,进而彰显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施价值。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立足于校企合作,推进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探索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探究型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能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会计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开展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综合指数不高、学生硬核实力与实际岗位脱节、教师四大职能与行业企业实践脱节以及育人目标与产业需求存在“隐形壁垒”等问题,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校企双方从专业组建、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技术创新、团队打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共建,构建了多方共享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型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云技术的发展,促使会计行业向云财务方向转型和发展,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与产业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会计人才的主要阵地,存在产教融合顶层设计深度不足、师资队伍转型乏力、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结合企业对云财务人才需求的调研,以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云财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为例,对高职云财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企业行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不但能解决企业行业当前面临的发展难题,还能为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简要概述了基于产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结合产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基于产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培养高素质的动物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更深入地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应从兽医行业部门制定、修订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双师型”教师校企共同培养机制方面,将校企双方利益联系起来,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局面,切实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行业与企业的需求能力,为今后动物医学专业育人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志博  李文杰 《价值工程》2011,30(25):161-162
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是一种高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沟通,使企业的人才需求被充分了解,高校得以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而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和培训岗位,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加强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对原有的152个高职专科专业名称进行了更改。新的专业目录对会计专业群毕业生的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提出了新的方向。为了适应会计专业群所对应的产业群,高职会计专业群应根据更名后的专业群所对应专业毕业生所应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校企共同体,通过整合产教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群模式,创新"大数据+财会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群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我国基本完成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部署,产教融合成为当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基本制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方便供需对接,形成校企实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目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一般有四种,职业院校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我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建设和运行中还存在可推广的案例少、产与训的矛盾未彻底解决,新技术嵌入实训项目困难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地方应用高校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受产教融合模式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学者不断对此进行研究探索,但仍有诸多需完善之处。本文借鉴以美、德为代表性的产教融合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地方应用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以“六位一体,3+1培育”为核心的产教融合下金融专业培养体系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