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滕孟利 《山西农经》2023,(3):118-120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有序推进,全国各地乡村相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民直播带货、乡村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电商迎来蓬勃发展时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四川省资中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分析制约资中县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为资中县农村电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规模和频率与日俱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兴未艾。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大数据也越来越成为助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客观、科学地审视大数据的应用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帮扶力度。在新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科技、新兴大众传媒、新媒体运营等相关手段助力"三农"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意点和研究项目。从网络直播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实况分析、农村地区商务在网络直播运营中存在的不足、网络直播在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上的对策研究3个方面,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网络直播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巩固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永伟 《山西农经》2022,(20):68-70
随着“互联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电子商务正在深刻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商直播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电商直播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销量、拓宽了销售渠道,而且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说电商直播助力了乡村振兴,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希望。然而作为新兴事物,农产品价值提升和围绕产品的服务都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品牌效应弱、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文章针对直播电商如何塑造农产品品牌、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受农户传统销售观念的影响,多数农产品仍采用线下交易方式,而农村电商为农产品线上交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新兴的直播带货模式,大力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户的增收。阐述了农产品直播带货的发展现状,基于农产品直播带货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怀远石榴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助力怀远石榴直播带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坚守职能定位,立足湖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文旅”发展路径,书写以“千万工程”经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通过“文学+产业”模式支持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建设,以“红色+绿色”模式支持郴州汝城县沙洲村建设,探索“特色+资源”模式助力古村落打造独特“IP”,实现“旧貌换新颜”,探索形成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湖南路径”,拓宽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转化通道,助力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相似文献   

7.
徐晓奇 《山西农经》2022,(15):162-164
随着电商的发展,直播电商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商新业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直播电商助农模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文章根据目前周口农村直播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产品质量相对低下、品牌效应不强等方面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提出了发展创新的实施对策,以期进一步盘活当地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完善直播电商助农模式。  相似文献   

8.
直播电商集网络直播与电子商务的优势于一体,发展十分迅猛,正日益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服务场景理论为逻辑基础,构建“场景革新—价值重构”分析框架,用以引导对直播电商型塑农产品上行的内在机理分析。相较于传统线下模式,直播电商通过营造高赋能的网络服务场景推动了农产品上行的价值重构,具体表现在直播电商模式使得农产品上行从长链价值传递转变为短链价值传递,从单一价值输出转变为多元价值输出,从单向价值独创转变为多方价值共创。为充分释放直播电商对农产品上行的价值重构红利,政府应重点围绕夯实农产品供应链基础、提升农民直播专业技能、加强农产品直播电商监管以及鼓励开展农产品直播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政策部署。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价值挖掘,是如东海洋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智女掘港”作为如东地理文化标志,从文旅要素挖掘、文旅要素整合、文旅要素链接等方面打造如东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助力如东文化旅游发展提质增效。针对如东文化旅游发展障碍,提出培育文旅专业人才、实现文旅点轴开发、打造多元化文旅项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为汇聚文化旅游数据资源提供了全新动力。厘清文旅深度融合的聚焦点,从场景理论的角度构建分析框架,探究数字经济推动文旅融合深度机理的基础。以湛江市城乡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及问题为例,提出可以形成多维度整合的历史资源文化遗产旅游模式、创意场景设计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模式、动态性的本土文化创意艺术旅游模式、个性化体验的数字化体验和互动游览模式、社区参与共享的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模式等,以更好地推动城乡文旅融合。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农业“短腿”和农村“短板”具有助力作用,同时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加速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有序利用。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相对完善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倪汉云 《山西农经》2022,(22):51-53
发展农业,是推动城乡要素融合、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是将“输血”转变为“造血”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作用。文章就当前我国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5种发展模式,分别是生态、文化、旅游、金融、互联网与产业结合,探索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檀金玉 《山西农经》2022,(23):161-163
随着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平台完成市场下沉,农产品直播迅速兴起。以走在农产品直播前沿的屏南县为例,通过资料梳理,分析了屏南县获得成功的主要动因和直播带货为农民和农村带来的影响,探讨了农村直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以期总结出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的屏南“短视频+直播”助农经验,为未来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尚小税 《山西农经》2023,(7):170-172
当今,“融媒体”正逐步发展,电商直播已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方式之一,通过“直播+媒体平台”展示、推荐、售卖农产品,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结合融媒体时代电商直播带货现状,分析了媒介融合下电商直播的特征以及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媒介融合下电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以期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稳定,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省各地党委、政府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当作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新的科学技术,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务工转移,围绕全省旅游大省的建设,充分展示我省绿色生态农业的自然和资源优势,使旅游农业成为一个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得到蓬勃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6.
杜波 《山西农经》2021,(1):49-50
乡村旅游开发已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正确认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的关系。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刺激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各地要最大程度挖掘和利用好旅游资源,结合当地人文与自然特色创新乡村旅游项目,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研究与分析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发展策略,旨在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莹 《山西农经》2022,(6):78-80
电商直播助力农村经济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电商直播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收益。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直播助力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农村电商直播助力产业发展的背景、成果和机遇,总结了农村电商直播助力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电商直播助力产业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兴起丰富了公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消费增长,也带来了扶贫脱贫的新思路与新契机。以乡村地区丰富而自然的风光为基础,以淳朴本真的乡土文化为根基,挖掘其中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可以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扶贫目标。如今,我国各地在推动旅游扶贫方面不断突破,勇于创新,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价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得出联众模式的运行机理图,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论:企业参与有助于农村宅基地利用,并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但需要政府规范管理,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乡村旅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议》中指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这些论断和论述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它对农业多功能理论的再认识、再实践,以及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指导性作用,文旅农三位一体前途无限。杨王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