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里,农耕文化与粮食文化是极重要的根基和源泉。它们有机结合、互生互荣。一、根深叶茂的农耕文化之树众所周知,世界农业的发源地有三大中心:一是西亚被称为"伞形"的地区,二是东亚由北向南的四个地带,三是中南美洲区。我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而且至今仍然占据世界农业大国的重要地位。(一)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自远古人猿揖别,我国就产生了农耕的萌芽,并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最早的人类农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12,(12):31-33,5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文化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的发展,又往往反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互相促进、相互推动。廊下镇在"举农业旗、走旅游路、唱文化戏、打廊下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的引领下,下功夫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创新和发展农耕文化,使廊下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5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改革的基点,坚持、巩固和强化农业“压舱石”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塔式结构来看,农业“压舱石”作用具体体现为粮食安全、经济支撑、社会稳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入新时代,农业“压舱石”作用的发挥面临着粮食稳产保供压力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亟须提升、乡村振兴的任务任重道远、农业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以及农耕文明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等挑战。为破解以上挑战,切实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需要确保粮食稳产保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最近,调研组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永兴村体验了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带文化的发展实践。好力保镇永兴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上,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牧业养殖为辅的农业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富裕起来的永兴村,以打造农耕文化园为抓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永兴村党支部书记申国富说,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农耕历史与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主要包括概念、应用和内容三个方面,重点在于俗信与迷信的混淆。基于应用民俗学的视角,根据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耕民俗事象,从农业哲学观念角度对农耕民俗的误读进行重释,并分析功能、应时、取宜、审美、信仰等五大认知,增强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将对节气文化的活态传承做出推动。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与现代文化相互影响,共生共荣.可以说,现代农业的核心价值并不仅限于科技手段的利用,而且还在于现代农业的文化创新.目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之际,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让位于工业生产方式,旧的城乡文化界限已经变得逐渐模糊,在文化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作物耕种机械化水平,还有各省农作物耕种模式的现状等多方面的状况来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在这个过程中有指出机械化系统里面的残缺部分,硬件设备的保有量缺乏,农业科技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农业劳动人员文化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等多个问题,这样一来就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普及。本篇文章主要在土地、劳动人员、和机械相互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下,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土地适度集约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研发的关键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政策。政策可以说是一个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农业科技70年发展研究》作者:信乃诠本书概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科技发展历程,农业科技的重大部署与规划计划,农业科技重要成果及转化推广,科技进步和贡献率的提升,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五千年农耕的智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知识》作者:中国农业博物馆本书以古代农业科技为聚焦点,分综述篇、种植篇、养殖篇、女织篇、加工篇、饮料篇、生产条件篇、园艺篇、水利篇、农具篇、农学篇共11个篇章155项,每项以故事形式介绍古代农业技术的精华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始祖之一,其角色认定经过历史上不断地建构和转换而定型,与之相关的炎帝神话承载着先民真切的文化体验和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炎帝部族在历史上处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过渡时期,通过神话传说追溯炎帝部族的发展、迁徙与扩布,可以了解华夏农业文明演进的历程。炎帝部族自秦陇姜水地区向古上党地区、中原地区乃至湘赣地区分散迁徙,于战争冲突与部族融合中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播。炎帝具有农神、火神、雨神多重身份,正是初民适应自然环境开创农业文明的诗性表达。晋陕湘三省地方化的炎帝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以及近代“炎黄子孙”的话语表达,体现了炎帝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独特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为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和整合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绿色视野出发,明确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生态原则,寻找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丰农科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以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体,集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高效农业典型示范、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共建成江南果园、精准农业展馆、农耕文化馆和高新技术馆等四大展馆。通过农业高新技术展馆技术辐射,成果示范推广,金丰农科园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科技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地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拥有适合农耕的天然地理环境。在历史、地理、人文、文化习俗的影响下,传统农耕用具发展呈现多样化,使作物丰收,也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演进中,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形成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中“天人合一”“勤劳协作”“革故鼎新”的思想与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农耕文化的传承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具有“育农”和“乐农”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养人才、加大农耕文化的传播力度等措施发挥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农业,也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参与农事、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的一种经营活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进一步推动农业功能的拓展、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旅游将成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文化是农耕文化的延伸。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森林时期和渔猎时期、农耕时期,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文化。大农业包括了农、林、牧、副、渔等五业,农业文化涵盖了森林文化、畜牧文化、渔业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几个方面。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化工作,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托区域内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11月底,笔者带领两位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