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物流的分工演进进行了分析,认为物流的分工结构取决于管理费用与分工收益的相对比较,是一个自发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流产业跨越式升级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阐述了物流产业的分工演进过程。文章认为,我国物流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目前基本上处于分散化的初级阶段,如果按部就班、自发演进,必将持续落后于先进国家;而要加快发展,就应充分发挥我国在物流产业方面的后发优势,主动模仿、自觉学习先进国家的物流组织和专业化分工,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升级;通过促进第四方物流。整合和带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升级。  相似文献   

3.
分工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与资源转移效应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市场条件下分工发展的不平衡在企业之间具有自增强性,而在企业内部则具有自减弱性.分工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物流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社会物流硬技术发展是分工对社会协作瓶颈的突破,企业物流硬技术的发展是企业内部分工深化使然,而物流软技术发展则是企业内部协作与协调制约企业内部分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的分析点,运用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研究了分工、交易成本与产业集群演进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分工结构演进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群内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决策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王盛 《商业时代》2002,(11S):36-38
物流是社会经济中的基础领域,但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的比较落后,特别是被视为物流专业化水平体现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较为缓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发展中碰到了不少障碍,包括硬件不足和软件落后等各种原因。本文以杨小凯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讨论为什么专业化物流业在我国未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为发展物流产业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分工理论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劳动分工演进的更高级形式———资源分工这一理论,认为政府应通过有效的制度规制,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分工从劳动分工向资源分工演进,从长期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物流业--分工经济和整合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盛 《商业时代》2002,(11):36-38
物流是社会经济中的基础领域,但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被视为物流专业化水平体现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较为缓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发展中碰到了不少障碍,包括硬件不足和软件落后等各种原因.本文以杨小凯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讨论为什么专业化物流业在我国未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为发展物流产业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8.
罗雁翎 《商场现代化》2007,(8Z):129-130
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东、中、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的物流需求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但作为一个后进国家.所面临的共同现实是物流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专业化分工刚开始萌芽,从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到30年.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各个区域乃至国家范围来看.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为一二方物流企业.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且各自为政.导致低技术水平上的彼此叠加和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9.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分析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李海燕 《商场现代化》2007,(26):158-159
物流外包的发展是有相关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支撑的,包括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等,本文从重点论视角分析了这些理论对物流外包发展产生的不同重点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看我国就业促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商业时代》2006,(25):12-13
新兴古典经济学用分工网络的可靠性、整数理论和分工结构的变化三种方式来解释失业现象。随着分工的演进,产业链不断加长,促使中间产品专业生产者人数增加。我国分工的自发演进受到阻滞和分工水平不足是造成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而分工演进阻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应当确立以分工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在各个方面采取有利措施促进分工深化,为分工的自发演进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市场周刊》2006,(5):50-50
在国际生产制造企业分工细化及专注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趋势下。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作为生产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分工经典性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主流分工演进经历的三个阶段,进而依次分析了这三个阶段企业衍生的特点;然后借鉴了杨小凯的企业制度模型,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视角下的企业衍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最后得出了分工演进与企业衍生、企业衍生最优决策条件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十一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第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第二,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三,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第四,物流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以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第五,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六,合作互动将成为物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七,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罗锋  李军 《商业研究》2006,(4):191-196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佛山家电、陶瓷行业208家生产企业和68家物流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将非主营的物流业务外包、实行专业化分工,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曼能促进物流需求的有效增长。而对物流体制进行改革,能使物流供给健康有序,通过体制性改革和有效需求的创造,达到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的平衡发展,这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斯密认为,既然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因此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也就是交换必然受市场范围限制;杨格进一步认为,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以劳动分工为形式的迁回生产方式是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因而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即"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杨小凯认为,交易费用对分工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交易费用越低,分工水平就越高,反之,则分工水平越低,并总结得出分工自发演进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最初只是普通的储运企业,提供以运输和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服务,与客户一般是短期的交易关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与客户一般是中短期的合约关系;之后又发展成为领先物流企业,不仅提供物流服务,而且为客户管理所有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商和物流流程,与客户一般是中长期的合约关系,双方共担风险;最后,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企业,成为客户的供应链管理者,与客户之间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文章提出,企业从自营物流业务、物流业务分散外包到物流业务内部整合再到整合物流业务整体外包的过程是分工演进的结果,在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的共同作用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演进,从传统储运企业发展到第四方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升级.本文从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了市场演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信用和契约的替代,企业和市场的替代,以及企业战略联盟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胡宜挺 《商业时代》2012,(26):14-16
研究分工限制因素对于全面理解分工、促进分工演进、拓展分工理论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沿着分工理论演进的逻辑路线,依次从市场范围、交易费用和风险三个方面并细分为不同视角,对有关分工限制因素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论,最后给出有关启示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