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区围绕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大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取得了显成效。1994至2000年七年间,累计解决了13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占在册贫困人口总数176万人的75%,全区贫困发生率从1994年的20%下降到2000年底的4.4%。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性的胜利,为我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宁经济统计》2005,(8):40-40
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但减贫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双重压力。当前有三大问题考验着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改善贫困村社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其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坚持治穷与治愚、治病相结合,解决生存问题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加大扶贫投入与工作到村(居)到户相结合,集中一切力量尽快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全区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并采取了开发式扶贫,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帮助。县扶贫开发办作为县委、县政府主管扶贫工作的职能部门,始终把搞好扶贫开发资金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资金得到合理高效使用,促进了贫困地区面貌的改变:贫困面大大缩小,先后解决了近1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整体解决温饱先进县”称号;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01年全县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指出:"中国政府将坚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要稳步推进自愿移民搬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  相似文献   

6.
扶贫帮困是辽宁振兴路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不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振兴和全面小康就无从谈起。现在,辽宁仍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解决这部分人口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容易因灾因病返贫;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于温饱的标准很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7.
扶贫资金,是国家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专门安排的资金。如何评价该项资金在立项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体会,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扶贫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全省的共同富裕,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任务。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辽宁省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本世纪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奋斗目标.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扶贫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农行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这些资金的投入一对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金的投放使用和管理上,各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积极筹措和认真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同时,在政策上、工作上主动服从服务于扶贫开发工作大局,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一)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支持贫困县尽快脱贫致富,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提高自我脱贫和致富的能力,省财政在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照顾。一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时,对9个贫困县通过税收返还的形式予以照顾。二是1997年省财政对全省11个国家级贫困县…  相似文献   

11.
扶贫和减贫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投资千亿元人民币,解决了两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一成绩是世所罕见的.但是,中国贫困人口的脱贫速度在近年来开始减缓,去年由于自然灾害和非典的影响,中国贫困人口甚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少量反弹,增加了80万人,这些新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8.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1.6%.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效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扶贫手段经历了传统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向参与式扶贫变迁的过程,扶贫目标由单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转向发展能力的培养.但农民对于扶贫的认知与国家政策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场域-惯习理论出发,探究农民对扶贫开发的认知相对滞后的原因,认为农村场域和惯习共同型塑了农民对扶贫开发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贫困问题制约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的基本国情,是底子薄、人口多、地域广、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扶贫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明确并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战略,在减少本国贫困人口的同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扭转了过去世界贫困人口持续上升的趋势,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为千年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1]我国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扶贫措施是取得扶贫伟大成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扶贫实践进行分析,来总结我国政府扶贫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改革20多年来,中国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2003年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在中国致力于消灭贫困的路途中,这个突然反弹的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新增贫困人口从何而来改革20多年来,中国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一次会议上透露了这个消息:“去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扶贫开发历史上的第一次。”来自国家扶贫办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多数省份的贫困人口均有减少,但一些省份却有所增加。此消彼长,新增80万人因此得出。“天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投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财政扶贫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农村财政扶贫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更好地提高财政扶贫的政策效应.增强贫困人口脱贫抗贫能力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毅  蒋雪蓉 《企业导报》2011,(14):14-15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包括区域性贫困突出、相对贫困现象凸显、暂时性贫困人数大幅增加、贫困人口的生计高度脆弱、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这些新特点使得原有扶贫手段的有效性日益降低。基于农村贫困的新特点,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做到针对性,参与性,持续性,高效性的高度统一,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有效改善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使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四川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目前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如期实现省的10年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扶贫工作亟需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方式。一“、十五”的绩效评估四川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一是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5年中有459万人摆脱了贫困,其中解决了126万人的温饱问题,改善了333万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绝对贫困人口减少速度为40.83%,高出全国的14.53个百分点;低收入人口减少速度为45.43%,高出全国的13.55个百分点;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9.
一种扶贫信贷的新作法小额信贷□王家踞一、GB模式小额信贷的引进目前,我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5年底的6500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多年来扶贫工作一直遵循的“区域增长带动战略”(即,靠上地方扶贫工业项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初,贫困是农村的普遍现象。经过这些年的帮扶发展,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按照"200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25元解决温饱的标准,全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目前大约有3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并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