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拯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8):60-86+165-166
国际规范争论研究对争论将削弱还是强化规范有着不同乃至矛盾的判断及解释。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对行为体的策略能动性重视不足,并忽视了规范演化状态本身对争论实践的影响。在参与争论的过程中,行为体能够适应具体的政策和规范情境,采取针对性的话语策略,维护自身立场并塑造规范演化。争论话语包含规范框架和政策主张两个要件。根据与对手争辩的指向所在,可区分为应用类、回避类和抗争类三类模式,包括限制、延展、竞用、规避、标榜、忽略、替换、疏离和对抗等具体策略形态。在规范演化中,行为体基于相同的动机可能采取不同的争论策略,不同的争论策略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而相同的争论策略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规范的价值原则共识度与行为规则明确性是不同话语策略出现的重要背景。伴随规范本身的演化,目标相同或相近的行为体可能在不同时点采取多样的争论策略。中国等金砖国家在“保护的责任”演进中的言辞应对充分展示了争论策略对规范演化的适应和影响。对话语策略适应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学界分歧的症结所在,突显了规范争论与规范演化关系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可以预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经济学存在,这种争论就会持续下去。这种争论的"源"当然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争论的"源"还是凯恩斯和哈耶克。20世纪3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经济危机等各种问题,凯恩斯和哈耶克争论的中心是市场经济是否完善。凯恩斯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但认为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2006年“第三次改革争论”已落下了帷幕,改革在争论中已经趋向于进一步坚持改革的基调。这场改革争论给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深远而切实的影响:它有利于重建改革新共识,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促使国家政策从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4.
杜明 《中国经贸》2013,(14):268-269
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能与之形成互补优势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由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实体法,但是较为常用的是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二者在国内的企业合并中同时存在很多争论与聚焦,本文就这些内容阐述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宇韬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4):62-95+158-159
规范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新兴国家如何推动国际规范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聚焦建构主义前沿理论有关“争论”的研究,作者把争论的内容分为自主争论、工具争论和目标争论,认为新兴国家可以运用争论内容的递进来推动国际规范转变。自主争论是为自身行为辩护,工具争论旨在反思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目标争论则重塑如何行动才具有正当性这一价值判断。争论递进的机制是学习,即通过成功实践创造可供观察与解释的经验证据,进而促使国际认知社群实现自我理念的更新。在资本账户管理方面,马来西亚与中国成功实践了适用于本国的“非正统”政策,为国际技术专家提供了新的学习素材,进而推动了管理资本流动规范的转变。争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国际规范必然受到冲击,但争论内容的不断递进会对国际规范产生实质性影响。尽管短期内难以利用强制、模仿和说服等传统理念传播方式,但新兴国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广其理念。在此过程中,成功的实践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关键因素。缺少经验证据的累积,单凭外部危机所触发的“机会窗口”无法真正实现国际规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关于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理论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 ,对围绕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理论争论进行了综述。在制定之初 ,该公约的理论依据就引起广泛争论。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许多欧元区国家的违约再次引起了争论 ,各方继续对《公约》制定的依据及其具体条文规定提出质疑 ,进而就《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改革前景提出三类不同的建议 :继续遵守目前公约规定、重新对公约进行修正和改进、重新设立新的财政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已成为21世纪国际金融领域的一场浩劫,围绕次贷危机展开的种种探讨不绝于耳,形成一脉相承的三场争论。第一场争论的主题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根源,第二场争论的主题是次贷危机的责任认定,第三场争论的主题是重建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方略。三场争论之间在主题、目的和参与主体方面存在差异,却隐含着一脉相承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8.
郑伟 《黑河学刊》2013,(3):64-67
"普世价值"概念的争论在近几年日渐升温,在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强烈。改革正如"普世价值"的正反之争,各方观点优劣过于明显,而当前我国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则应以现实为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充分吸取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而稳健地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速社会转型与民主进步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对于改革理论大争论,不能做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而必须面对和正视,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改革理论大争论,以理性的态度揭示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深入探索科学改革观,促进改革全面、协调、渐进、稳定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6,(11):56-57
眼下有个不大不小的争论.一面是经济学界的泰斗吴敬琏教授为浙江民营企业打气.他告诉我们。浙江的民企不缺乏创新的能力;而另一面是媒体拿出了自己的调查。指出浙江民企创新力不足! 虽说都是有理有据。但万变不离其宗.抛开表面的争论。到最后还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改革的这场争论,蒙上了一种很强的意识形态的色彩。争论的“意识形态化”不仅会模糊所讨论问题的实质和真正的分歧所在,而且会缩小我们进行选择的空间,甚至会导致社会形成断裂带,因此理性争论和形成共识至关重要。市场和权力原本应该是对立、此消彼长、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因素,但在中国却朝着同一个方向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应该对这两者各自进行规范,防止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2.
这些争论很有意义,正反方都提出了不少站得住脚的论据。但作为投资者,似乎更关心第三个问题——下一步该如何做?没有泡沫自然可以安心持仓,有泡沫的话怎么办?是立马清仓走人,还是等泡沫吹得更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我国义务教育学制的起源、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各国义务教育年限,认为学界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总年限不变的情况下学制内部的时间分段结构合理性问题和在现有学制分段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年限的前后时间延长问题两个方面,而义务教育年限由主流年限基准点的9年开始逐步加长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趋势.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一种必然,但延长学制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企业经理报酬决定因素的理论争论进行了简要回顾,进而对企业经理报酬决定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指出了今后尚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我国义务教育学制的起源、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各国义务教育年限,认为学界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总年限不变的情况下学制内部的时间分段结构合理性问题和在现有学制分段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年限的前后时间延长问题两个方面,而义务教育年限由主流年限基准点的9年开始逐步加长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趋势。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一种必然,但延长学制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作为“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典型,华西村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在近期其“灵魂人物”吴仁宝去世后,更引发各界对于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外界关于华西村的讨论围绕着哪些问题展开?以及在新任掌舵者“真正掌权”之后,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相似文献   

17.
讨论或争论问题,首先耍确定一些前提。比如,谈“国进民退”,就要确定何谓进,何谓退;为何进,为何退。现在一些人为获得争论的道德高地,上来就说“国进民退”是“反对改革”,将导致“政治不民主”,以为用这种莫须有的大帽子就可以吓人、压人,这种态度实在是没有“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间,汶川县城是否应异地重建引起了一场争论,争论的两位主角一个是建设部专家,一个是中科院专家,同为国内顶级的地质专家,一个认为汶川安全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人命关天,当异地重建,一个认为汶川有地方适宜居住,没必要过度惊慌而逃离,而媒体和当地有关部门征求灾民意见后,发现赞成异地重建者似占多数。  相似文献   

19.
《环球财经》2009,(11):21-21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引发全世界广泛的关注。英国《泰晤士报》盘点了诺贝尔奖史上十大最具争论事件,其中包括希特勒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20.
蒙克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1):25-52+151-152
针对争论如何影响国际规范演变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建构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析视角,从中国春秋时期国际战争规范退化的历史中提炼出一个解释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框架: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规范争论的结果会影响规范演变的方向,当国内规范争论的结果违背原有规范下的社会预期时,会经由规范之间的相互嵌入性导致与国内规范相连的国际规范出现退化;同时,这一效应会随着现实主义范式所强调的国家间相对实力差距的缩小而被放大。为此,作者创建了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内规范争论和国际战争正义性的面板和配对数据集,以定量方法检验并支持了该框架推导出的假说。分析揭示,“春秋无义战”的出现未必是由于楚国等异质性修正主义大国对周礼战争规范的挑战,而更多是规范主导者周王室的衰微以及各诸侯国在争霸竞争中实力趋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透过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视角和中国古典国际关系的历史启迪理解当下自由国际秩序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