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士风范?服     
年届不惑,被派到英国工作,才有了感觉一下这个国家和其人的机会。 英国人下班后穿得要多休闲有多休闲,休闲得有点凑合。而一上班,都非常正规,男士一律西服领带。“雾都”这一称谓对伦敦已名不副实,工业革命的  相似文献   

2.
山地休闲旅游时尚产品开发与旅游活动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健  郑国全 《旅游学刊》2006,21(12):11-12
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到山地体验以“身心放松、健康调整与促进”为目的山地观光、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村体验等山地休闲方式,已成为现代都市人追求的保健生活方式。到山地度假休闲,一方面可以避开喧嚣城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在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中保健、放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旅游学刊》2008,23(7)
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是北京联合大学的一个校级科研机构,设立在旅游学院。它是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和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国际休闲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合并而成的,成立于2007年5月。它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学科的主要科研平台。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处设立在该所。  相似文献   

4.
《旅游学刊》2006,21(12):57-57
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3日-15日在北京召开,并获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混同到渗透、结合:现代社会的休闲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瑞 《旅游学刊》2006,21(9):6-7
近年"休闲"渐已成为国人谈论的热点.有人称2006年是中国的休闲元年,更有人断言中国已步入休闲社会.或许这种说法过于乐观,但休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地显著起来.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生活方式,休闲必然会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影响,与之密切相关的旅游业也将面临新的变化和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凌雪  王丰 《北方旅游》2002,(14):64-66
每天的工作就像一座座新的山峰.要自己一步步地去登攀。在疲累之余十分企盼能有那么一段休闲时光.让自己充分享受生活,领略旅游休闲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本文对国内外在休闲农业概念、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产业分析、宏观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据此及我国当前休闲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休闲农业研究的四个理论问题:1.休闲农业的本质与乡村性;2.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与政策立足点;3.城乡互动与城郊型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4.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8.
北京五类人群休闲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刘捷  付玥 《旅游学刊》2006,21(12):17-2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休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视休闲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北京五类人群的调查与研究来了解北京不同阶层人群的休闲方式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们选择休闲方式的决定因素和制约因素,从而揭示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倡导不同阶层人群选择健康与积极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9.
休闲:“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一年享有115天假日、社会进步的国家,如何让民众"聪明地"用闲,引导民众享受健康、积极、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意义重大.<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休闲实践领域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的阐述,为我国正在兴起的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产业和休闲旅游提供了及时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倩  楼嘉军 《旅游学刊》2006,21(1):40-43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递增,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在对市场调查数据进行翔实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市民在休闲方式选择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偏好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形成的市民休闲方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张弓、一簇箭。跃马开弓,百步穿杨。那似乎只是古老神秘的话题。远离自然的现代都市人,不知从何时起,又重新拾掇起已被文明世界磨蚀得所剩无几的野性与自信,迎接挑战,挑战自己。这种挑战恰被时尚赋予了新的含义。逐渐成为一种集力与美、动与静、恒心与悟性,易学却难精的休闲健身热潮。这就是现代城市弓箭休闲。 射箭运动悄然浮出水面,随休闲健身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休闲社会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国新 《旅游学刊》2006,21(11):8-9
休闲旅游、休闲产业和休闲社会虽然看似三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但却密切相关,在我国这三者的发展关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金雪芬 《旅游学刊》2012,27(9):99-105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的素养和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休闲娱乐业,创造旅游吸引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少和 《旅游学刊》2006,21(12):7-9
从大众旅游到大众休闲无疑是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异地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性的旅游方式将成为旅游主流,这不仅是观光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事务旅游(事务性旅游,如会议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局限的积极突破,度假旅游以及包括体育旅游、保健旅游、文化旅游、野营旅游、博彩旅游、探险旅游等在内的专项旅游会成为人们周末短途旅游、带薪休假长途旅游的首选;另一方面,就地休闲娱乐作为一种休闲性的生活方式,也将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须,社区休闲体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将会改变人们的每天、每周单调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湖南长沙的休闲产业可分为歌厅休闲、酒吧休闲、洗浴休闲、电视休闲、“农家乐”休闲、广场与公园休闲等七种类型。歌厅休闲始于20世纪80年代,年接待17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亿元;上规模的酒吧20多家;足浴城17000多家,长沙已成为“脚都”;“农家乐”877家,年接待273万多人次,营业收入2亿元。居民休闲最主要的目的是愉悦身心,放松自己。95%的居民认为长沙休闲消费水平为中上,可以接受。73%的居民1周至少休闲1次。  相似文献   

16.
当旅游度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集山水田园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也随之应运而生,成为新的房地产开发热点。这为休闲地产开发的大规模兴起奠定了巨大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休闲生活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休闲从最初早晨的广播体操、午间的午休、晚上的"遛弯"、周末逛公园等,发展到现今的广场舞、户外运动、线上健身和自驾旅游等多种休闲游憩活动。在当今多样化的休闲游憩活动中,旅游作为休闲活动的一种类型逐渐从大众旅游发展到红色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其中,体育旅游的出现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学术角度上来说,体育旅游是个实践性强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集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所以体育旅游研究更需要综合性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批判的双重需要,休闲与日常生活理论研究凸显紧迫性和重要性.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和休闲批判独树一帜.他主张通过节庆和都市化进行日常生活的微观改造,倡导生活和艺术融合的文化革命,成就“需求-劳动-愉悦”三位一体的“总体的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实践论,其理论具有浪漫主义美学的“乌托邦”色彩.今天,休闲之哲学本位是从日常生活的日常性中突围出来对自由和诗性的追求.休闲在实践中是人们摆脱日常生活困境的自然选择,同时担负着理论上审美救赎和思想解放之功能.休闲——反抗异化的休闲、超越物质占有的休闲,是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意味着日常生活的反正.  相似文献   

19.
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艳 《旅游学刊》2000,15(4):38-42
本文主要研究在都市旅游的定位下,上海旅游业如何依托本地旅游资源优势,以“瞄准市场,整合联动.三驾齐驱,持续发展”为方针,进一步优化观光、会展、休闲旅游产品,同时做好“水”、“人”、“节”、“商,,四篇旅游资源产品化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今中西关于“旅游”这一概念含义不尽相同,要言之,旅游是兼具劳作与休闲两种成份的人类非定居性的旅行活动。古代的旅游劳作成份较大而休闲成份较小,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劳作与休闲的成份彼消此长,反映出人性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历史进步。与现代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