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中国 1"(China Plus One)的提法最初来自日本,2003年"非典"发生时,开始在日本经济界流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5年度投资白皮书、《日本经济新闻》等财经媒体、各类日本经济论坛等都用过这一提法。该提法的主要含义是,为避免对外投资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应采取"中国 1"战略,即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同时,还要在东南亚、印度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后备基地,一旦中国市场发生波动,可以在东南亚、印度等地继续生产。随着我国迅速战胜"非典",这种说法有所淡化。但近两年来,受中日政治关系波动、人民币升值、能源紧张、"两税合一"等因素影响,一些跨国企业所谓"中国风险论"抬头,"中国 1"战略被重新提起,并由日本扩展到其他国家和企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喜欢用"新"作为标志,"新中国"一直是现代中国的代名词。但面对同样在战后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日本时,人们几乎从不使用"新日本"之概念,头脑中仍然只有当年"旧日本"的印象。是否有一个"新日本"?应该说,日本也有新旧之分。近代以来,日本至少有三次大的革新进程。第一次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明治维新",日本选择"弃旧图新"、"脱  相似文献   

3.
王晓帆 《大经贸》2010,(7):11-11
此前,淘宝网宣布与"雅虎日本"共建的跨国界的网购平台正式上线,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购买到800万种日本网络商品,而日本消费者则可以在雅虎日本的"中国商城"在线选购5000万件中国商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既需要取得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获得域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日本不是沿线国家,但是在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时,日本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反应,作者考察了日本媒体、学界、智库等的观点。总体而言,日本国内对中国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工具,将会影响日本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利益和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但是也同样有观察者指出应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日本官方没有做出明确表示是否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日本政府积极巩固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关系,加大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力度。为了消除日本的疑虑和误解,今后我们需要做好宣传,增信释疑,促进中、日两国在基础设施、节能环保、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的标志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可信赖的、微型的、精致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日本制造的三菱、东芝、索尼、松下等都已成为世界最知名、最负有信誉的品牌之一.但从去年以来,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突遭"寒流",其产品在中国接连发生产品质量问题,让"日本制造"在中国用户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日本"质量神话",已成了世纪"绝"唱.  相似文献   

6.
视点     
《光彩》2011,(4):2-3
(2011.2.21-2011.3.20)"3·11"日本特大地震"波及"中国经济专家建言:应积极参与灾后重建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随后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故。地震对日本东北部基础设施和居民财产造成严重破坏。有专家建议: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日本灾后重建,开拓日本市场,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当地农业在震后严重受挫,从中长期来看,日本或将增加农产品的进口数量,而中国国内农产品企业有望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7.
刘步尘 《商界》2015,(3):151
吴晓波的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让整个一月都不清净。一边是"中国制造已经超越外国"的呼声,一边是中国游客春节赴日破亿"血拼"。中国消费者真的有错吗?今年春节,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了大约112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不少日本商场,春节期间销售额,因为中国游客的到来,而增长了3~5倍。这些中国消费者从日本带回去了什么?CCTV报道称,中国游客一如既往地钟情日本的小家电以及马桶盖。毋庸置疑,中国制造这些年确实有很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17-18日,唐·E·舒尔兹和海蒂·舒尔兹在上海万豪虹桥酒店进行了"建立整合营销和传播体系:管理之道"的培训。两天中,唐和海蒂以他们在全球运作成功品牌的实战经验与学员们展开了生动的互动讨论。课堂上,唐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品牌与市场的兴趣与关注。访问,于是从"中国制造"开始,希望唐同样可以传授给中国品牌提高整合营销传播力的成功经验:关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是个有趣的话题。我们曾经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工作,"日本制造","台湾制造"在当时也同样意味着"低质低价",转变的关键在于,日本找到了家电产业而台湾地区进入了电脑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念没有冲击传统东亚国际关系之前,维持东亚秩序的主要依靠"封贡体系"观。位于东亚大陆边缘的日本与传统东亚秩序长期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并且试图挑战"封贡体系"。自唐朝至清朝,日本在向中国学习的同时,也对中国形成挑战。这正是"大东亚共荣圈"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明治维新后,特别是从1894年到1945年,日本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将日本建国伊始的"八纮一宇"精神发挥到极致,并成功置换了中国的"封贡体系"。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的同时也标志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龚健 《商业时代》2011,(7):70-71
当前的中国与昔日的日本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虽然人民币近期有升值压力,但是不必担忧中国重蹈日本"广场协议"之覆辙。本文认为中国境况和日本当年有着显著的不同,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连锁与特许》2009,(10):54-54
日本是一个"洛丽塔情结"最为深重的国家,当年日本电器就是借《铁臂阿童木》中丫丫学语"TOSHIBA 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童声广告,打开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扉。如今,在网络和动漫的推动下,日本文化率先年轻化。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1日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在上海以"间谍嫌疑"再次拘留了一名日本籍女子。从去年5月起被中国以同样嫌疑拘留的日本人已达4人。有情报显示日本谍报网已经渗透到中国许多行业和领域。一、日本有成为情报大国的潜质日本要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之前首先要成为情报大国。历史和现实早已表明,日本具有成为情报大国的实力。日本是个擅长打谍战的民族。自从1894年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5.
4月26日,日本《朝日新闻》在头版刊登了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国、韩国、日本、美国高中生人生观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这四国高中生有着显著的区别。对此,各国的反应不一。日本舆论担心本国青少年"胸无大志",韩国则担忧本国青少年"贪图享受",而中国青少年表现出来的希望"出人头地"、"追求富贵"的倾向也让很多中国人感到不安。专家表示,这其实是由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核算了1995-2011年中日两国"生产者"原则、"消费者"原则、"共同分担"原则下的碳排放总量及行业碳排放量,并运用基尼系数的"相对剥夺"对三种原则下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得出"共同分担"原则的碳排放公平性最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分担"原则的细分模型,比较了生产碳、国内消费碳及国外消费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原则分担的碳排放量,中国均高于日本。"消费者"原则下的日本对中国的相对剥夺系数最小,碳排放责任最大;"生产者"原则下的中国对日本的相对剥夺系数最小,碳排放责任最大。"共同分担"原则下,中国排放的CO2是日本的3.29倍。其中,两国中间投入及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碳大于国内消费碳大于对方国分担的碳;中国的生产碳及消费碳大于日本的生产碳及消费碳;中国为日本分担的碳小于日本为中国分担的碳。把责任分配到行业,对方分担本国的碳排放责任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主要金属及压延业,化工、塑料、橡胶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气、光学设备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东亚地区一直处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体系之下,在"礼"的观念中保持着和平有序的地区往来,形成朝贡册封关系。日本与朝鲜有所不同,它与中国的往来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在政治上却始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秩序观。尤其步入近代以后,日本频频挑战传统的"华夷秩序",企图在东亚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主要研究的是日本自1853年"黑船事件"被迫对外开放至1910年朝鲜完全被日本吞并这段时期的日本国际秩序观,即效仿欧洲的对外扩张,企图控制整个东亚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狂买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上半年中国人到日本旅游出现的狂买潮引人注目,正是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矛盾,以及日货的口碑、日本政府的"观光立国"政策、日本匠人精神这些外在"诱惑",共同促成了中国人日本旅游的狂买潮,其启示中国国人之间重建互信,提高国货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日本北九州市政府主办的"中日低碳经济论坛"于2011年8月1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中日低碳领域盛会,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环境保护部中日环保友好中心、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环境省、日本驻华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美国、欧盟和日本联合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WTO提出申诉请求,要求中国停止实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这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继"原材料出口限制案"后又一涉及矿产资源出口限制的案件。运用博弈论,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结成诉讼联盟对抗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