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引起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八五”时期以来,北京市三次产业劳动就业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以及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内部升级效益对就业的影响,拟为北京市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调整就业结构,维持就业稳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计算了2001年至2010年北京市的就业弹性系数,并预测了"十二五"期末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的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总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释放出大量劳动力,第三产业则吸纳大量劳动人口,极大地带动了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弹性系数不变的假设情况相比,当以发达国家就业弹性为标杆时,2015年末北京市新增就业人口将少增加100万人。在此基础上,认为北京市人口调控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人口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外来劳动力就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北京市外来劳动力就业状况1、外来劳动力在京就业的基本格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为全国人民高度向往,也成为大量外地人口就业流动的目标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都有了相当大的松动,劳动力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可流动性。受预期高收...  相似文献   

4.
地方动态     
《中国劳动保障》2013,(6):56-57
北京平谷1强化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就业特困人员北京市平谷区人社部门完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通过深化社区就业服务区域化管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了一支社区专职就业助理员队伍,实施规范化,精细化就业服务。平谷区通过强化动态管理,建立基础信息库和基础数据台账。定期开展辖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失业状况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劳动年龄人口择业要求、岗位需求。截至目前,平谷区社区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00人,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  相似文献   

5.
《数据》2008,(12)
■人口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口总量、结构、分布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6.
《数据》2008,(12):20-2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口总量、结构、分布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我国首次发布劳动保障蓝皮书,该书是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推出。蓝皮书对当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现状、取得的发展成就作了详细介绍,提出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并预测了未来走势。蓝皮书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企业工资分配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成就,系统总结了2013年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就业、人口老龄化、职业技能、劳动关系、劳动法律法规、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明确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对扩大社会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在企业劳动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合同签约率比较低、近年来职工工资水平下降、参加社会保险率低、职工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条件差、部分企业忽视劳动保护工作等。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劳动关系紧张,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赖明勇 《经济界》2012,(2):14-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由1978年的55.1%到2010年的68.2%至2011年我国所具有的人口红利已经达到顶峰状态,正面临着“人口红利”越过拐点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乡镇)数据,运用象位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细致地考察了北京市六环以内核心区的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结果显示:①21世纪以来是北京市人口增长最快时期,年均增长近60万人,其中2015年是一个拐点年份,结束了2000年以来连续14年人口增长超过20万人且年均增长高达56. 3万人的超高速增长阶段;②核心区以21. 47%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市83. 76%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达44. 5‰,占全市人口比重10年间增长了5. 42个百分点;③核心区人口快速增长区域主要位于正北及正东方位,包括中关村、西二旗、上地、回龙观、天通苑以及国贸、通州等大型人口居住区和就业区,而包含亦庄新城在内的核心区南部方位,人口增长并不突出,但人口集聚速度显著;④核心区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其中三环至六环区域集中了全市56. 89%的人口,六环外区域人口比重下降了4. 5个百分点;⑤核心区人口分布及增长呈现明显的"外围化"特征及"摊大饼"蔓延式扩张,这是未来北京市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管控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区域经济功能定位及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区域经济功能定位及主导产业选择北京市区域经济功能定位课题组①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又是一个特大城市和省级行政区。北京市辖18个区县,拥有168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和1000多万人口,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一、北京市的就业格局1.北京市的城市地位和基本就业格局北京市不仅是我国的首都和大都市,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国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利用北京市现有的各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经济,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管理和对外交流活动,是北京市总体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北京市“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经济上不去,四个服务也搞不好。”大力发展首都经济,是北京市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好北京市就业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北京市的国民经济近年来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交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途径来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以及就业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福建省而言,人口红利基本得以兑现,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阻碍因素,主要因素为二元户籍制度,基于此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尤为重要。劳动保障部门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任务越来越艰巨,但同时更应当看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这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关键。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专项工作会议,标志着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职工生活保障的现状一、就业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是生存权利的重要内容,就业则是劳动权利的具体体现。1979年以来,防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改革了统包就业制度,提出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并加强了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工作,近年来又实施了“再就业工程”。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失业率,由1978年的53%下降到1995年的2.9%。各级工会在…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口的圈层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北京人口的圈层变化胡兆量,福琴(PeterFoggin)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的圈层分布出现了新的动向。在四个城区和四个近郊区1370平方公里范围内,大体有五层三圈。三圈的变化动向是:(1)内圈人口数量绝对减少,迁出减少高于人口自然增长;(2)中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息     
东莞市以就业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4月23日上午,东莞市劳动系统中层领导干部和劳动分局长会议在该市东坑劳动分局召开。会议要求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宣布成立农村培训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叶太湖副局长兼任组长。东莞市目前有本地户籍人口15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110多万,农村剩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但促进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步伐,还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在转移速度和转移后就业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对转移就业工程的实现,甚至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些表现和突出特征进行剖析,以期激发人们对于转移就业问题的理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