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苑 《基建优化》2007,28(5):10-12
公私合作模式(PPP)是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由于参与者多,风险分担是PPP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对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与私人投资者双方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二是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重点论述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的涵义、风险分担的原则、风险分担条件、风险分担谈判过程、风险分担矩阵和风险分担的相关模型,并对风险分担的研究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2.
信用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担保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琼  刘登金 《财会月刊》2011,(12):41-42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信用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担保博弈模型,分析双方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活动中的风险、收益分担和合作条件。研究表明,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信用担保公司在上述合作博弈中处于弱势选择地位,这种情况易导致合作风险及收益分担不合理,直接影响双方合作的基础。对此,本文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33):26-28
科学分担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充分发挥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合作优势,是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管理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理论,本文构建了风险分担模型,确定了政府、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优风险分担比例,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指导风险管理实践提供新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质量的不断提升,PPP模式在资金融资支持与风险分担等多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然而,PPP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政企合作模式,给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机制带来了重大创新,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有效识别PPP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制定有效、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将对PPP项目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进行梳理,明确PPP项目的融资风险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分担的过程,并给出具体对策,从而有效识别和控制PPP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8):12-14
合作创新具有资源共享、分担风险的优势,已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合作伙伴的选择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合作伙伴的评估模型,并对指标分配了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待选伙伴进行分析评估,为技术创新联盟伙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获取关键资源、分担风险以及提高市场地位,然而也有文献研究发现企业间合作失败的比例很高。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做了简要的概述,然后通过具体数据和实践得出实验结果,以此研究了组织间合作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管控机制(伙伴选择和契约设计)是如何随交易风险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分担风险,从企业的封闭创新到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应以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拓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渠道,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支撑体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以进一步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科技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下游投资、下游研发的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担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企业上下游投资、下游研发的合作模式提出了一种收益分配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得出研发合作后的产量、价格、收入均高于合作前等结论,并考虑了联盟规模和各因素的关系。在成本分担机制中研究了研发资金、联盟规模、成本分担系数等。  相似文献   

9.
吴晓林 《基建优化》1996,17(3):22-27
合作经营房地产项目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是合作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合作经营房地产项目收益随机波动特性,首次建立了合作对策的期望收益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作经营房地产项目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共享经济下京津冀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政产学研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运用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学研机构的绿色技术协同创新问题,考察动态框架下三方在非合作模式、成本分担模式下的博弈行为及其均衡策略。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合作模式,成本分担模式下企业和学研机构的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程度和绿色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强度为各自的最优补贴比例,同时创新体系的整体收益,以及三方各自的收益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必须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为确保企业的积极参与,要建立利益机制,让企业在合作中能够获取相应收益;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能够随着合作模式、方式等的变化进行管理机制的动态调整;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风险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合作利益分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十分普遍,选择合适的利益分配合约形式对于社会和合作各方来讲十分重要。文章对现有的合约选择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在交易费用、风险分担的基础上,提出在合约选择过程中应考虑激励问题。对各种利益分配合约适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王超 《价值工程》2009,28(2):155-157
BOT特许产品能否合理定价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目前对特许产品定价的研究尚不成熟,多以产品的经营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很少考虑风险因素。即使考虑风险因素,由于BOT项目参与主体多,项目产生的风险应由参与各方分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这是导致我国BQT项目运作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中建立了基于风险分担的BOT项目特许产品定价模型,它充分考虑了需求风险、供应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以至于对价格的影响;创新点在于,区分了不同风险对不同BOT项目中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对产品价格的确定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60年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在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筹资体制、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义务教育经费新保障机制,以及教育经费监测评估体系;并在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模式、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银校合作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60年教育财会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在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筹资体制、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义务教育经费新保障机制,以及教育经费监测评估体系;并在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模式、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银校合作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60年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在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筹资体制、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义务教育经费新保障机制,以及教育经费监测评估体系;并在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模式、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银校合作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巨大财务风险,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应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引进和重用创新人才等措施,防范和化解自主创新的财务风险,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PPP模式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常采用的合作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在PPP项目中所蕴藏的有关风险以及对风险的分担和合理管控,以期对今后PPP项目实施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BOT项目中风险分担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萍 《价值工程》2005,24(7):116-118
本文从BOT项目中风险分担机制的原则出发,论述了在政府规制的框架下就风险分担问题制定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必要性,提出内部风险代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力图使BOT项目的风险分担计划可接受和可管理。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交易是一种新型且重要的知识产权转化形式,交易系统信用风险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成为调控系统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分析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系统信用风险分担结构问题的基础上,将区块链与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业务场景相结合,探讨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信用风险结构及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优化方案,进而基于区块链构建信用风险分担关系博弈模型,通过对风险偏好系数与风险分担比例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系统节点的智能协同策略。结果表明,基于智能合约的最优信用风险分担比例受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本的直接影响,对风险最具主导力的参与方承担较大比例的风险可使系统风险净收益达到最优,区块链能够有效实现系统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智能化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