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经验估计,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和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效应。1952-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1983-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正的效应,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均不显著。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效应;而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同样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中国各省1986~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中国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总体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就短期而言,中国总体及东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与GDP无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存在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亮  廖文倩  章秒秒 《会计之友》2013,(17):37-38,40,39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1978—2008年山西省GDP与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GDP是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反映出山西经济属于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经济,采用节能政策而不牺牲山西省经济的增长是可行的,并提出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政府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税收与GDP之间的平稳VAR模型,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税收增长率大于GDP增长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税收收入对GDP的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采用不需要严格理论支持的VAR方法,建立了税收收入预测模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Panel Data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个地区的GDP和能源消费之间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东部地区存在由能源消费到GDP单向的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短期内则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不仅如此,长期来看,西部地区存在由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的检验结果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中部地区的GDP和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任何长期或短期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政策关注点。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和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证明,金融发展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中长期内最为显著。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金融发展对于能源效率的贡献度,随着预测期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7.
黄杜鹃  龚超 《物流科技》2008,31(9):79-82
物流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文章选取西部地区GDP及货运周转量指标,通过对其建立计量模型展开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经济关系,即它们之间是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协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货运周转量单位增长所带来的区域GDP的增长的弹性值;最后,建立ARIMA模型对2007-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货运周转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清洁能源消费、环境治理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探究清洁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揭示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内涵。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将分别减少CO2和SO2排放0.129%与0.408%,内生地增加GDP的0.024%和外生地减少GDP的0.089%;不同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本与收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其甄别选用;2006~2015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虽然对CO2和SO2减排做出重要贡献,但固定资产投资能耗的下降对减排的贡献最大,且该期间减排策略存在缺陷需要修正;严格环境治理约束下确保2020年GDP增长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是,物质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速不能低于8.31%,且能源强度要达到相应降幅;实施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重点在于必须对4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研究创新:首次区分了清洁能源消费影响GDP的内生与外生两种不同效应。研究价值:为中国制定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和实施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Kaya模型的中国低碳经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素分析法借助Kaya恒等式对1990年~2007年间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高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人口是增加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的降低对减排的贡献功不可没,能源结构改善对减排的效果不甚明显,并提出破除以GDP为纲的迷思,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口结构、宣扬低碳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晓芳 《价值工程》2013,(35):95-95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建筑业独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或更多,而在中国其所占的百分比更要大许多。目前,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40%被建筑物所消费[1]。其他行业的生产效率在过去的40多年中出现大幅度的提高,相反,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却出现了下降。行业结构的割裂、参与方之间的对立关系、信息管理水平差等多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造成建筑业的低效率[2]。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借鉴IPAT模型,对2007-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预测与分析。设定CO_2排放量的三个情景:基准情景(BAU)、提高能源效率情景(EEI)、低碳情景(LC),结果表明:低碳情景方案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最适当、最可行的方案。在此方案下,我国CO_2排放强度可以按原定计划下降40~45%,同时经济增长率可达到6%。最后,基于我国发展遵循低碳情景方案,进一步给出了三条低碳转型的路径,即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将测度结果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对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趋势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2007—2016年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三个区域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部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相一致。通过收敛性检验可以看出2007—2016年,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发散趋势,即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同时纳入效率测算框架,在构造环境综合指数测算相对绿色GDP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8~2008年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FDI和对外贸易对效率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没有使中国成为环境污染天堂;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效率改善,但在环境约束下该促进作用受到制约;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上升有利于效率改善;环境污染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考虑环境约束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Tourism is one of the emissions sources of CO2 and tourism activities can impose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2 emissions from tourism industry, and included the CO2 emission factor in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SBM-Undesirable model,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study assessed the CO2 emissions from the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the cities of Hubei province in China as case studies, and then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low-carbon tourism economy in the cities and its dynamic fluctuations in the cities from 2007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in Hubei soared from 6,340,302 tons in year 2007 to 23,939,851 tons in year 2013,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being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accounting for 50.35% of the total emissions, followed by the food, accommodation, shopping, other services, entertainment, post & telecommunications. While the direct CO2 emission far exceeds that of the indirect in the transportation, the opposite is true in other secondary sectors. Results of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dicat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low-carbon tourism economy is on a rather low level and varies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cities, and there are untapped potentials with internal productive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hifts, however, the overall efficiency within the analyzed period was on an upward trend, driven primarily by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duced by the scale factor, whereas the purely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changes undermined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Finall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lack variables in inputs and outputs based on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framework achieved i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efficiency modification of low-carbon tourism economy in inefficient citi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Driscoll-Kraay的稳健性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碳强度与重工业比重以及人均实际GD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碳强度与人均实际GDP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同时,碳强度下降的速度是先随人均实际GDP提高而加快随后又放缓的的这样一个倒U型关系。(2)重工业比重同碳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回归系数比较大,说明重工业比重对于我国碳强度的影响比较大,通过降低重工业比重有助于降低我国的碳强度。  相似文献   

18.
《Economic Systems》2023,47(1):101011
Focusing on the 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sing a panel dataset of 263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5, this paper regards each city as a production unit and uses the Epsilon-Based Measure approach to measure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by innovatively regarding labor, capital, land and energy as input factors, GDP as a desirable outpu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land finance as undesirable outputs. Further,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rent-seeking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with a fixed effects model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promotion pressur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nt-seeking and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with a panel threshold model. Our study finds that: (1) Rent-seeking exert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2) Compared to areas of higher promotion pressur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rent-seeking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is greater in areas facing lower promotion pressure. (3)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omotion pressure, rent-seeking and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differs in areas facing different “green” promotion pressure.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中国各省市2007—2010年面板数据对工业企业异质性特征与地区碳排放强度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业人员规模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效益与碳排放强度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能源排放强度、产生减排效果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排放强度,通过节能与减排双重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工业企业效益提高了单位资产期望经济产出,没有很好地抑制非期望碳排放产出,无法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85-2006年中国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人均能源终端消费量、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基于FGLS估计方法和Swamy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四大直辖市能源利用状况的扩张趋势以及能源利用水平的差异进行了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