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对广州市1950年到2011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地区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协整关系的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所得主要结论有:地区内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GDP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作用。由格兰杰检验可知,地区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选取1990~2012年的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与一次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借助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长短期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仁增 《西部财会》2013,(11):15-19
基于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河北省1994—2011年的税收收入和GDP的相关数据,对税收收入与GDP总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检验和协整分析,最后建立河北省税收收入与GDP总量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的税收收入与GDP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模型可知,当GDP增长1%时,税收收入增加1.156710%;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税收收入和GDP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河北省的税收收入增长存在超GDP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1986年~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GDP的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GDP的增长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的增长,但居民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同时通过估计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对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动态进行调整。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尽管两者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还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宏观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2005年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6814.511.1第一产业97.7-1.0第二产业2100.511.7工业1782.412.8建筑业318.15.9第三产业4616.311.2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低于上年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0.9%,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7.7%,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基准调整历史数据的结果,“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超出“十…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计量分析发现,上海对外贸易规模较大且增速较快,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贸总额或者进口额每增长1%,则GDP将增长0.5%以上。但是,外贸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增长并不是上海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恰好相反,经济增长是短期外贸总额、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浙江省1990~2012年统计数据,运用ADL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浙江省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浙江省GDP、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三者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是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平均每增长1%,分别带动浙江省GDP增长0.8672%和0.9903%。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古1980-2013年内蒙古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脉冲响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相互影响,经济增长对城镇化产生正冲击效应,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本文对1985年-2010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国内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都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国内资本,并且FDI与国内资本还存在相互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数据》2010,(2):4-4
10070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09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78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070美元),这使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的省市。  相似文献   

12.
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广西1978-2005年能源消耗总量ENERGY和经平减指数计算后的真实GDP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针对这一关系,结合广西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强化节能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加强管理和科技节能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莎 《东方企业文化》2011,(14):255-256
FDI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武汉城市圈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系。同时,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是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特别是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增加有利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利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因此,采取积极的政策吸引外资,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大资本投入,减少政府干预,才能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据》2004,(1):33-33
2003年全国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从国内30个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显示,各省市经济增长普遍加快,有26省市GDP增长在两位数.增长最快的是内蒙古为16.3%,其次是天津为14.5%,第三是浙江为14%,北京增长10.5%,在全国的30个省市中位居第17位.在直辖市中排名最后,  相似文献   

15.
李虹 《价值工程》2012,31(33):169-17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迅猛增长,各国的经济增长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能源瓶颈约束,文章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等计量模型和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电力能源消费引起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针对辽宁省就如何加快电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上市公司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DP、上市公司净资产,代表地区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发展能力。文章建立了内蒙古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对1994~2007年内蒙古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根据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河北省1995-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最终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保持同向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却不是最终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从短期来看,最终消费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贺文华 《企业经济》2008,(2):129-132
从对湖南和浙江的时间序列数据计量结果看,两省的本期FDI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本期GDP对FDI均有着显著影响。从计量结果看,浙江和湖南的FDI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湖南不如浙江显著;浙江和湖南的经济增长对FDI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两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FDI是经济增长的原因,GDP也是FDI增长的原因,二者构成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1978~2011年的年度人均GDP数据和测算的历年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为参数指标,利用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与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的,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0.2495,即人均GDP每变动1%,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变动0.249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1978~2011年的年度人均GDP数据和测算的历年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为参数指标,利用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与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的,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0.2495,即人均GDP每变动1%,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变动0.249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