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苗苗 《企业导报》2010,(2):124-125
自2009年1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固定资产重新分类为不动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以及特殊的固定资产四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应的会计处理,以期有助于消费型增值税实行后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企业由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下不允许扣除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消费型增值税下允许扣除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这一差异必然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发生一定的变化。鉴于此,笔者拟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税款,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是确认为进项税额,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该政策的实施将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盈利能力和投资规模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取得及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对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取得和处置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消费型增值税实行后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2004-2006年沪深A股制造业类2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制造业类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及其法律诉讼情况,能够预测审计意见类型。  相似文献   

6.
正一、配股与增发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一)配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3年沪市实施配股的14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观察配股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样本的选择范围是:2002年(配股上一年),2003年(配股当年)和2004年(配股下一年)的财务数据。用来进行逐步分析的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配股之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三项财务指标的变动率。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1目起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文章通过比较增值税转型前后增值税、所得税等的变化,分析得出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转型对企业财务报告及财务指标的影响,最后指出转型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增值税转型的会计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全面推行.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其主要内容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税款.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是确认为进项税额,抵扣当期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销项税额。该政策的实施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带来很大变动.本文拟对增值税政策转型后固定资产涉税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直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由此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一般纳税人自营建造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凭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企业开始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该政策的实施,导致生产经营企业在转型后有关销售"旧货"增值税的计算和管理发生变化。一、销售旧货分类及征收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变化.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已经成为必然。消费型增值税是以销售收入减去投入生产的中间性产品价值和同期购入固定资产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增值税。这种类型的增值税准许扣除当期投资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已纳增值税税款,即对所有生产性投资项目价值都实行彻底的购进扣税法.其税基相当于全部消费品的价值.不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一切投资转移价值.它最能体现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是最彻底的增值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增值税转型与纳税人身份认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最大的亮点在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允许将购置物质资料的价值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当期全部一次扣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转变有利于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我国的产品竞争力;从财政的角度看,在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是对在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或提供劳务服务时实现的增值额课征的一种税。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必须购建固定资产,就需要对购建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进行会计核算。不同类型的增值税、不同增值税纳税人,使增值税对购建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有不同的影响。本文针对工业企业在消费型增值税类型,不同纳税主体下,增值税对购建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 所谓生产型增值税,就是在计算一件商品的增值额既不扣除全部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所谓消费型增值税,就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额时,除扣掉生产原料价值以外,还可以把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全部扣除,也就是说,厂商外购的生产资料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而只是对消费资料征税.  相似文献   

16.
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固定资产的初始、后续以及处置时计量所涉及到增值税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后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原则,其次以固定资产购进环节为例阐述了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后会计处理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外购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可按政策抵扣,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也应按照政策规定交纳增值税并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转型,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并允许企业抵扣新增的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企业新增的固定资产(包括捐赠和实物投资),购进货物作为固定资产支付的运输费及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均可抵扣,即购进固定资产成本中不包括增值税。这一举措,将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有深远的影响,同时,新的会计问题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由于固定资产的变动引起的一系列财务指标的变化,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增值税转型对这些财务指标的影响,并运用SA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得出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营运能力带来的影响最大,从而肯定了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2009年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增值税的三种类型所谓增值税,即生产经营者销售货物时,向消费者或使用单位收取的销项税金与购进货物时支付的进项税金之差。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新的增值税征收办法,扩大了征税范围,改原来的“价内税”为“价外税”,统一实行了购进扣税法,并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抵扣进项税额,将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分为两档。根据企业对购置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抵扣方法的不同,将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包括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一次性全部扣除,即以一定纳税期间内纳税人的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金额,再减去当期外购固定资产金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从宏观国民经济的角度而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相当于社会消费资料,因此,这种增值税类型称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将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而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减去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从宏观国民经济的角度而言,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称其为生产型增值税。中国在2008年12月31日前增值税引用的是生产型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