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投资文摘     
《中国传媒科技》2010,(3):122-123
周其仁:货币最近怎么流动 作者:周其仁 出处:《商界评论》2010年2月 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会有问题,但由于货币流向、流速、流量的不断变化,给企业老总做投资决策造成了很大困难,有几点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2.
越石 《国际融资》2009,(10):29-29,31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所著《金融的逻辑》出版。在该书中他追问: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其实,引人关注的是,不只是因为这些尖锐问题,而是作者和同样流行的《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一些问题上完全不同的观点,乃至有媒体说:《金融的逻辑》全面驳斥了关于金融“阴谋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9月2日,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逝世,享年102岁。科斯教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奠基人,其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深远。2010年科斯百岁生日之际,周其仁先生在《科斯与中国》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科斯的中国影响力》的演讲。为纪念科斯教授,重发此文。编者对原文有所节选。  相似文献   

4.
《西南金融》2010,(6):76-76
《西南金融》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为方便用户检索和有关部门评价,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本刊从2010年第5期开始,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的体例做进一步的规范。敬请广大作者在来稿时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5.
《西南金融》2010,(9):76-76
《西南金融》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为方便用户检索和有关部门评价,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本刊从2010年第5期开始,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的体例做进一步的规范。敬请广大作者在来稿时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6.
《西南金融》2010,(8):76-76
《西南金融》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为方便用户检索和有关部门评价,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本刊从2010年第5期开始,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的体例做进一步的规范。敬请广大作者在来稿时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05,(2):38-39
最近,北大的两位经济学家由于各自发表了一番高见,又成了舆论批评的靶子:周其仁教授因为大谈超英赶美,相信“18年后中国的人均GDP可以向美国叫板”、“75年以后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被指为是一种“经济学意淫”,在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简单算术题,把自己的智力降格为“吃饱了撑的”。  相似文献   

8.
2014年1月3日,《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该书作者、著名经济学家蔡昉以“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现全文刊发演讲,与读者分享。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有人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可是,这在早些时候并不被大家所承认。前些年我和林毅夫、李周三人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的奇迹》,出版时正值改革开放20年。我们提出的“中国的奇迹”一说,被很多人质疑,他们问:你们是不是对中国经济太乐观了?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哲学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宣示以改革促发展的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看,“改革”一词出镜高达近70次之多。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5期(双月刊)刊登赵宇、周志华的文章《对改革反思的反思——与胡鞍钢先生商榷》.针对胡鞍钢在《读书》杂志2005年第1期上发表的《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一文提出的1997—2000年改革是零和博弈观点表示了不同看法。作者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对零和博弈进行了质疑;通过数理分析结论和事实结论.指出奥肯模型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并对胡鞍钢提出的论据阐述了不同意见,提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中国改革的阶段性成效,对改革成本和收益的计量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去考虑,客观地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改革是零和博弈的观点有失公允。另外.还要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改革本身就具有内在不公平性,想实现所有人利益均不受损的“帕雷托最优”状态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有助于实现国家整体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0,(3):121-121
《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 书名:《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 作者:袁绪程 出版:科学出版社 日期:2010年2月 中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要从经济领域逐渐转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前景令人期待,挑战也许更大。  相似文献   

12.
井华 《国际融资》2014,(4):19-24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绘制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中国如何迈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步,举国期待,全球瞩目。三个月后,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无论是政府官员的政策解读还是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都是事关改革和开放的言和行,言行之间凸显改革已然成为关键词。请看本刊记者对本次“两会”一组报道文章:《“两会”期间,政府官员谈改革和开放》、《话说改革的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支持需起头并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包容性增长》、《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乃当务之急》、《加快修改不适应经济稳健发展的法律条款》及《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的亮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600期回眸     
《中国金融》2006,(18):16-21
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中国金融》杂志第600期。 作为全国金融系统最早的专业刊物,伴随着当代中国金融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金融》杂志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56年来,中国金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金融》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近年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从计划经济时代“统存统贷”和严格的信贷计划,到如今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初期关于市场与计划的讨论,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保险业的大发展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杂志与中国金融事业同荣辱、共兴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入选“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编者按: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介炎欣悉《中国金融》入选“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后,专门对此做了重要批示,对《中国金融》所获荣誉表示热烈祝贺,勉励我们继续发扬成绩,戒骄戒躁,找...  相似文献   

15.
读书     
《现代商业银行》2011,(1):96-96
《失控》中文版 作者:凯文·凯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分类:经济/社会 经典著作《失控》(Out of Control)是一部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更是一部用最科学的方法,探讨人类最终命运与结局的“未来之书”。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评价为“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本书”,也被誉于新媒体时代的“圣经”。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企业和CFO而言,2008年的中国“两会”将带来一场全新的考试。 策划这一《两会特刊》时,正值猪年岁末。“两会”最热的焦点是什么,CFO们最关注的焦点又是什么,这些都还是一个问号。但问题的范围基本划定,《新理财》征询CFO意见后得出的结论是:财税,金融以及资本。  相似文献   

17.
书评     
《金融纵横》2009,(12):I0047-I0047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本书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宏观走势及决策逻辑,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种种病兆;分析了过去十来年中,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勾勒出了“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也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当下的经济之路,也看到了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8.
《资本逻辑与企业重塑》一书的副标题是“中国改革的经济学思考”,是作者李山自离开麻省理工学院以来的文章集录,大部分文章止于2000年,并且大多数均见于国内外刊物。数年后的今天重读这些视角独特的文章,对于思考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声明  相似文献   

20.
张羽  李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5):17-23,31,62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