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保障,必须树立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沈红英 《经济师》2008,(2):35-37
民主法治是当代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主法治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追求民主法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同理念和进步人类的基本共识。把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民主法治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多方面的任务需要完成,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致力于党内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27日,围绕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听证会如期在北京举行。虽然这已经不是听证这一民主形式首次面向中国的普通民众,虽然这次听证仅针对“起征点”一个问题,但是由于个税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同时本次听证又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首次举行立法听证,因此其受关注程度远非前几次可同日而语,甚至其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个人所得税立法的本身。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次重要的民主示范。  相似文献   

5.
辛金钦 《当代经济》2006,(24):60-61
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依法治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利用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协调统一,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依法治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利用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协调统一,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具备民主法治的环境,而民主法治必须以保障人权为前提,在刑事法律中人权保障是最易被忽视并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除对当前人权保障的成绩肯定之外,提出了刑事法律中阻碍保障人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障碍:刑讯逼供和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同时,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为县域社会的和谐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因此,发展县域民主,改革传统落后的政治文化体制,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马耀辉 《经济师》2008,(12):41-41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来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健全法治,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论述了法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基本途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几个方面的重大作用,强调了法治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理论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他的民主法治的执政新理念:(一)民主法治必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增强,实行民主的成本问题才能解决。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政治问题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坚持在处理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治建设是在一种缺少社会根基的状态下行进的,因而权力一直难以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已面临着思想观念的价值撕裂、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错位运行、社会冲突的随机性迸发、扭曲的拜金功利心态等困境和危机,因此,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就需要以培育法治的社会根基为立足点,重建价值观体系,重塑体制机制,重组社会结构,塑造公民性品格,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此推动“和谐中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赵阳 《经济师》2009,(4):38-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民主法治、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但是在这一系统中,这些措施的功能和作用并非等同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法治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溯法与和谐思想的历史,“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是中华民族最具特点的文化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就是对“和”文化的最具时代特征的内涵挖掘和解读。而法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诞生邢天起就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天然使命,作为一种标准和规则,它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法与和谐思想二者具有同源性和交汇点。法不是万能的。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实现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一定是和谐的,但是社会和谐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离开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万万不能的。法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才会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作出的,它是以人为本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我们所从事的劳动保障工作,正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衡和失调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配置格局失衡、行政权的非理性膨胀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造成的对公民权利和权益的侵害。面对社会失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通过厉行法治,限制和制约公权力;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保持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培育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等,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经济要发展,法治要先行,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要有洁治保障,走依法开发之路,本阐述了西部开发必须加强法治保障的必要性以及完善西部开发法治保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选”其实质乃直选,给选民以真正的“自由”,选谁不选谁由选民自主决定,政府机关不指定候选人。本文从宪政建设角度,法治建设角度,法律文化环境培育的角度先后解读“海选”,探析“海选”的实践意义与启示作用,并对“海选”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作出展望与规划。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建设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法宝。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其重要条件在于: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坚持开放;坚持不懈地完善制度约束;坚持不懈地坚持法治建设,加强法律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转变。实际上,“和谐”正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本质一宽容,而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就是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建构过程。从“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开始,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容与本质,最后从制度层面探索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服务和精神保障两个方面来探讨完善工伤保障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完善工伤保障办法,使工伤职工在得到物质保障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服务、精神方面的保障,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