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3年中国掀起第一波外商大规模投资热潮,到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10年过去了,在华跨国公司现在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到底如何?对跨国公司经理人及“白领”群体,他们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根据AC尼尔森调查公司在北京和上海两大与跨国公司接触最为“亲密”的城市展开专业的民意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已经不再是公众羡慕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外企本土经理人的高价值还是得到普遍认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外企白领的工作待遇与国内好企业的差距正在缩短,而白领阶层与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一)硕士学位中获得MBA的比例高 外企CFO获得MBA学位的占硕士学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国企与民企,这与外企的许多最高层管理者都学过MBA,他们会偏爱MBA出身的CFO有关,包括美国公共学会这样的机构也建议财务人员要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商务技术培训(MBA)和人文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财会学习》2009,(9):79-79
(一)硕士学位中获得MBA的比例高外企CFO获得MBA学位的占硕士学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国企与民企,这与外企的许多最高层管理者都学过MBA,他们会偏爱MBA出身的CFO有关,包括美国公共会计学会这样的机构也建议财务人员要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商务技术培训(MBA)和人文知识的培训。因为MBA不只涉及会计和财务,而且覆盖营销、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等许多能训练眼界和思维方式方面。  相似文献   

4.
奇维 《中国外资》2003,(8):60-61
<正> 大量人才纷纷涌入外企,并不仅仅因为那儿薪水高、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外企所提供的机会,这使得他们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得到发展。但是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外企看重,什么样的员工在外企最有发展前途、什么样的员工才能拥有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5.
<正>外企和研究机构相关人士进一步指出,外资研发中心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它们和上海的创新大环境,似乎总是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如何破墙,需要各界思考。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突破400家,达到402家;而在2006年的同期,落户上海外资研发中心还不到200家。这是一个难得的"家门口的资源",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能级也高。近期,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专题调研中发现,建设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正>《中国外资》的轨迹中国外资15周年,折射出中国吸引外资的发展轨迹。我是2002年起的订户,看着中国外资杂志在政府招商引资部门和外企公司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记得当时讨论最多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招商引资,而是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在全球化中找准中国的位置。《中国外资》敏锐地把握了这个变化,在  相似文献   

7.
郭建芳 《中国外资》2011,(23):227-22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贸易也较快的发展起来,一系列的外国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作为国际间的交易和企业发展来说,必然会面对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因此要做好外企的发展和管理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外部风险应对方案。而税务风险在外企的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因此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进而结合外企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集中的论述了在当前情况下外企如何应对他国税务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中国外资》2007,(4):6-7
<正>“两税合一”后部分外企身份需重新认定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近日表示,在“两税合一”以后,“有些外资企业的身份需要重新认定”。薄熙来在回答“假外资”现象能否改观的问题时说,在总体健康和成功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个别现象(指“假外资”)。对此,“有些外资企业身份需要重新认定”。所谓  相似文献   

9.
<正>4月18日,亚马逊全面退出中国国内电商业务的消息成为大众焦点。无独有偶,Ebay、优步等外企大牌也纷纷"败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曾经金字招牌的外企,最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遭受到本土企业的围猎。宝洁,从市场份额的将近50%现在缩水至30%,百思买也在一波三折之后退出中国的零售市场。不仅仅是在传统行业,新兴的外资科技公司也并没有在中国掀起波澜,Ebay从90%的市场份额跌落到不足30%并已早早离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利用外资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稳定外资规模的同时,注意提高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不断深入发展,外资结构调整过程仍将持续,渐入佳境。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利用外资结构随之也不断调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转方式、调结构"成为近年来引领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中国外商投资必然受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外资撤离、外企裁员、外企业绩下滑等表象背后的本质在于外商投资结构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重新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中国外资》2004,(3):5-5
<正> 首家外企获批发经营权 荷兰著名家族企业“万客隆”北京会员店不久前获得批发经营权,这是中国商务部授予批发经营权的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这意味着该领域将全面向外资开放。 万客隆在1999年就开始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批发经营权,但是由于中国在流通领域对外资的限制,一直未得到批准,在中国入世后,流通领域进一步向外资开  相似文献   

12.
韩资企业密集撤退、港台企业开始逃离珠三角……围绕着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报道近期不断升温,从而也引致了人们对外企投资中国未来前景的种种猜想。其实,部分外企的撤离也只是中国外资版图上的一种局部或者暂时的异动,他所折射出的恰恰是中国引资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和国外资本在中国可能加速优化的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13.
总编辑笔记     
许嘉 《中国外资》2008,(8X):2-2
<正>7月上旬,在中国外企协会的一次工作会上,强生公司代表陈先生原定下午主持会,却因故在上午第一个发言后匆匆离会返京。在日后的邮件中他连声道歉说,那日急回北京是因为强生奥运展览馆的工作所致。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笔记     
<正>7月上旬,在中国外企协会的一次工作会上,强生公司代表陈先生原定下午主持会,却因故在上午第一个发言后匆匆离会返京。在日后的邮件中他连声道歉说,那日急回北京是因为强生奥运展览馆的工作所致。  相似文献   

15.
<正>"超国民待遇"被终结12月1日,国家已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含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简称外企)及外籍个人征收1%~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3%的教育费附加(简称"两税")。此举一是宣告外企在税收政策上"超国民待遇"的彻底终结;二是会使得外企的利润缩减,"短期内要经过阵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资》2008,(2):99-99
1月18日,北京市工商局首次发布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北京市登记的内资、外资、驻京外企、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332247户。在绝对数量上,外资合资企业、合作企业数量都比2006年同期有所减少,而外资独资企业则增长了19.26%;在规模上,在京外资独资企业已累计675户,增长了38.60%,增长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7.
“超国民待遇”被终结 12月1日,国家已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含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简称外企)及外籍个人征收1%~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3%的教育费附加(简称“两税”)。此举一是宣告外企在税收政策上“超国民待遇”的彻底终结;二是会使得外企的利润缩减,“短期内要经过阵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资》2003,(2):60-60
<正> 随着我国加入WTO,很多行业都会准许外资进入,由此带来的“洋老板”人数必将迅速增加。海外名企无疑是许多求职者的首选。那么当您跨入外企的门槛,究竟该怎样与洋老板相处呢?是否会有一些特别的禁忌呢?为此我们特地帮你细数一下不同国籍老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我和几个外企的老总及财务经理、财务主管、财务人员进行了交谈。他们谈得最多的是,财税会计法规频繁变化使企业在平时工作中会无意识造成偷税行为,会使公司的信誉受到影响这个话题。 风神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于占渤:“依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海外资产收购的挑战与政策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购买者开始成为国际市场形象时,国际资本不可能不注意到中国企业这样一类新的游戏参与者。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并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竞争;外资机构是否存在针对中国企业并购的阴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否还存在政策阻碍?这是国际资本和投资者都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机构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