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学界的争论司空见惯,然而,有一场争论却别具一格。争论的双方,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这就是德鲁克同戴明之争,目标管理同质量管理之争。谁是谁非,或者亦是亦非,迄今尚难下结论。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争论之前,首先要把争论对象弄清楚”,当然,我们这里是讨论,不算争论,但讨论之前,讨论一下什么是我们的讨论对象,并达成一致,或许同样有此必要。什么是豪宅?  相似文献   

3.
反思郎张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的中国经济学界,郎成平和张维迎两位学者之间的争论可谓是一道风景。尽管这场争论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争论带给世人的思考却没有因此而结束,这场争论至少带给我们如下几个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确界定住房空置率与空房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导刊》2006,(11):74-75
今年的报刊上,又出现了有关住房空置率、空房率和国际警戒线的争论。争论的主要“来由”,仍然是对指标涵义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去留问题的争论 目前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界和金融界对造成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观点不一,众说纷纭。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质疑之声愈发高涨,最终引发了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去留问题的激烈争论。目前,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争论焦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南京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围绕有关与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地下或地上车库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至今这场争论也未见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文化》2005,(3):21-21
200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两个规范国企改制的重要文件出台;年中,一场席卷全国的国企改制争论掀起;年末,国资最高管理层明确表态,改制争论尘埃初定。2005年将是国企改制的规范年。  相似文献   

8.
住房空置率与住房空房率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报刊上,又出现了有关住房空置率、空房率和国际警戒线的争论。争论的主要“由来”,仍然是对指标涵义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来,关于凯雷收购徐工一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而且,争论的范畴已远远超出该案本身。联想到在此之前关于国企购并的许多争论,感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无数国有中小企业已完成重组购并,国有大型企业甚至像徐工这样的行业老大已开始涉足购并的时候,我们仍缺乏完善的相关政策,已有的有关政策也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关于《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争议,自2011年至今在业内已是第二次了,其实,仔细分析双方争论的焦点,与其说是争论该不该征收,莫如说是该如何征收?  相似文献   

11.
《财会通讯》2007,(B01):39-40
当弗里德曼的死讯传到芝加哥校园时,我们暂停了争论。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似乎在思索弗里德曼留给我们的遗产。片刻之后,争论声重启。可能,这正是这位老人所乐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企业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如今已不会有太多的争论了。然而,关于是否需要用物质激励的手段去体现企业家的价值,以及这种手段如何运用的问题,各式各样的争论似乎还有,本期刊发的这一组观点,无非是希望引发人们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4的新年钟声已经远逝,但一场关于调味品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却似乎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争论的焦点不再是价格和品牌,而前所未有地集中在鸡精的行业标准上。商场如战场,不同的声音背后或许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不管是来自专家还是企业本身……  相似文献   

14.
陈雪 《活力》2010,(12):252-252
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欧洲曾有过体验派与表现派的争论.两大派争论了二百多年.我国戏剧界在1961年也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吕敏 《财会通讯》2011,(6):25-27
2007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会计界和金融界引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激烈争论。本文通过对这场争论的分析,结合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现状,提出美国公允价值会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以及我国运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文章着力分析了这次争论背后三大利益集团的权衡,以及各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利益需求而相互博弈的过程,明确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色和责任,指出公允价值计量虽然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是会计准则制定者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共同知识角度入手,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视为是一种博弈,假设博弈的参与各方缺乏关于公允价值的共同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争论的相关焦点,得出公允价值应该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应用的结论,并最终提出推广公允价值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四季度以来,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学术界有很多争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20年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争论。开始时对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分歧很大,总的来说,经济学家比政府部门乐观,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乐观,中国人比外国人乐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科技》2009,(35):11-11
年初时候,经济学家们争论今年中国经济是一个什么走势,有人说是V形,有人说是U形,有人说是W形,还有人说是L形,现在这场争论平息了,可以很清晰看到中国经济实现了V形的反转,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近日召开的2009年第二届亚洲财富论坛年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20.
最近,药家鑫杀人案的审理引发的剧烈争论,成为重要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