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探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和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文章在对西安市农村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并借鉴西安市统计局已有的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民收入的现状、收入增长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从1978年到199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入由155元增加到3269.9元,增加了20多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为9.4%。成绩是显著的,但农民收入问题又始终困扰着党和政府,本文认为,除了存在农民收入相对非农业劳动报酬过低之外,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更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根据以上资料,江苏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卫55元增加到447.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1.89…  相似文献   

3.
许义亭 《经济师》2009,(10):257-257
文章通过对开封市农民收入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农村居民生产投入继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着手,分析了开封市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寻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民收入增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依靠价格因素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逐渐缩小;土地闲置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解决思路:加大国家对农业投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新华  许辉 《当代财经》2002,(12):6-8,12
国内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需求不足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偏低又是农民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收入如何才能长期稳定地增长,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众多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中,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缓解这一状况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教育投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旬邑县通过发展壮大农村主导产业、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通过对全县农民收入基本特点、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速推进“三农”裂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集中反映 ,与过去相比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在农业内部 ,而在农业乃至农村外部 ,其根本症结是农村的非农化程度低。因此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速推进“三农”裂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障碍;同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又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两互为因果。要实现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就必需协调处理好两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对于增加中国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农各项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中国1990—201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滞后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将有限的支农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