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管理》2011,(8):14-14
中外管理杂志:【管理文摘】报价的学问。战略谈判公司的戴特迈尔提出:多重报价。给客户从低到高三种选择方案,客户的注意力便会从“还价”转移到“哪种方案更合适”上。不过,客户可能会要求最低的报价买最高报价的方案。这种情况下,要么去掉一些对客户来说不太重要的项目,要么让客户提供一些东西作为交换。6月21日12:28  相似文献   

2.
文荣 《中外管理》2011,(2):12-12
中外管理杂志:【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嘉宾语录]陈光标: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我们要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要为子孙留下些什么。我们手上有大量的财富,这个财富是干什么的,是谁的?  相似文献   

3.
《中外管理》2011,(7):16-16
中外管理杂志:【自我提升】一位总裁的心得:一、搞企业,要靠“悟”。别人告诉你也没有用。二、认真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才能优秀。三、资金只是现象,市场才是本质。四、在商言商,永不气馁。五、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六、成功的企业策略,来自于创造和对市场的直觉。(5月23日15:53)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11,(10):38-39
→作为《中外管理》理事长,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与《中外管理》有长期而深入的交流,得以让《中外管理》在对海尔的长期跟踪报道中,能不断提炼海尔管理的精髓与读者分享,成为让外界理解海尔管理思想与实践不断演变的第一平台。  相似文献   

5.
原国家经贸委改组后,蒋黔贵副主任便调任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多年来.《中外管理》在相关政府政策的报道和企业论坛上的官产学界沟通中,总能获得她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给企业界朋友的中肯指导。正值《中外管理》办刊200期这个节点.面对金融危机.她的一番谈话仍然是那么实际,深刻……  相似文献   

6.
魏家福 《中外管理》2005,(12):40-40
我们是同道者 《中外管理》杂志是一本我很喜爱、很优秀的企业管理杂志。在1999年到今年5月.担任理事长期间.我曾先后参加并主持了两届《中外管理》杂志主办的”官产学峰会”.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外管理》杂志及其举办的“官产学峰会”14年时间里在广大企业界、学界所积累起来的品牌与信任.  相似文献   

7.
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2014,(8):17-17
@中外管理杂志:【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景素奇在欢快的六一儿童节,郭振玺出事儿了!他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和“3.15晚会”的创造者,因此备受关注。谁把他逼上不归路……没有真正给人帮过大忙,  相似文献   

8.
经理微博     
《住宅与房地产》2011,(1):13-13
深圳卓越物业总经理助理 景象 心态导致职业化缺失 每个企业的雷同的管理困惑起源于各个管理阶层的困惑。为何如此?让员工拥有缓冲释压的心灵空间是企业希望营造的环境,但我们在各级操作中逐渐将之视为主流与文化,从而侵蚀了科学的严肃性与管理的残酷性。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无形服务的产品输出,各级都需要人来执行与提供,日久自然会产生怜悯、关爱、厌恶与憎恨。  相似文献   

9.
刘玠 《中外管理》2004,(12):85-86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杨总编.认识了《中外管理》。尽管认识时间很短.但《中外管理》的品位、对管理的认识深度,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很多论坛邀请我去演讲我都拒绝了.却亳不犹豫地接受了杨总编的邀请。  相似文献   

10.
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2014,(7):17-17
@中外管理杂志:【知名老板谈HR】1)中高层人员不应在人才市场招,应到好企业挖;2)HR先别着急招人,而是先要着急留人;3)用工荒的本质是企业缺人了.却不知道人在哪;4)考核如果聚焦利益分配,结果就是利益平均分配;5)事实证明:企业发展靠人,更要靠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微博平台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105811075(零距离互动.聆听与分享) 左小姐:粉状活性炭的生产需要工业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生产许可证吗?该活性炭非化学试剂,是工业用于食品添加剂、味精等产品的脱色、除杂,属于食品添加剂吗?  相似文献   

12.
孔龙 《中外管理》2005,(12):36-38
荣获“《中外管理》——2005年度中国企业管理特殊贡献奖”的10家优秀企业中.白沙集团是唯一的烟草企业,而白沙集团总裁卢平又是领奖精英中的唯一女嘉宾。这些不能不引人注意的特点.使得一向不事张扬的卢平.此番不得已成为了媒体与参会企业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中外管理》2006,(4):66-69
“大话人力资源管理”版块为2006年《中外管理》杂志与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公司共同开设的版块。该版块每个月邀请CEO、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回答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内容为情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讨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更多角度地展现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不同角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请各位读者热心参与,每期话题也会在www.zwglcom.on上公开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外管理》2006,(11):2-2
这一期《中外管理》特刊.从一个侧面映照着中国企业这15年的足迹、经验和今后的方向。祖训日“三十而立”.但对于当今世界形势与中国企业现实而言,我们必须成倍加速,我们需要“十五而立”。世界正在迅速被推平.与中国市场日臻成熟的现实.既容不得我们再慢条斯理.也容不得我们心浮气躁。  相似文献   

15.
《中外管理》2011,(10):44-45
→彼得.圣吉在西方管理学家中,是极特殊的一位,也是《中外管理》在15年前看到其特殊价值,率先在中国企业界深度推荐和实践宣导的—位。正如2004年彼得·圣吉专程参加“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时,本刊杨沛霆总编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黎春 《中外管理》2011,(12):18-18
20届官产学恳谈会现场新浪微博互动 第2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11月5-7日在北京如期举行,近百名现场嘉宾观点精彩,近千名参会代表互动踊跃,下面摘取一部分现场新浪微博大屏幕上的内容,带您领略一下热烈的现场气氛。  相似文献   

17.
成思危 《中外管理》2011,(12):92-95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能够应邀出席《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的晚宴。首先,要向《中外管理》的创业者们、员工们、顾问们,以及在各个领域支持《中外管理》的同志们表示热烈地祝贺!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07,(1):14-14
2006年12月4日-11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并与北京中产连企业管理中心再度合作的“《中外管理》赴日研修考察第二团”取得圆满成功!有了“第一团”的成功,企业参与第二团更加热情踊跃,共有50位企业家结伴前往日本丰田本部考察,并与日本生产管理专家进行了直接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不超过140个字符.通过互联网、手机等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个看似简单的关键词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革命。无论是明星还是百姓,意见领袖还是商界精英.微博都己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微博互动     
陈康 《中外管理》2013,(12):15-15
@中外管理杂志:【管理故事:创业期的顺口溜】20年前,华耐处于艰难创业期,员工肯拼命,并以苦为乐。年底分红时,有人编了首顺口溜:“一间大屋分三户,半间办公半间住,剩下一间做仓库;地板砖上睡个遍,晚上还有月亮看,春天屋里阴,夏天苍蝇吻,秋天蚊子叮冬天头盔枕。”上下同欲、患难与共,才能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