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5世纪的郑和7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成功秘诀在于拥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心。郑和不是为了单纯的出海而下西洋,个人的愿望是去麦加朝圣。他肩负的使命则是传播大明文化,这是郑和成功的精神支柱。此外,郑和还有一艘坚固的“宝船”。据史料记载,郑和的船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为此,由中央15个部委办共同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及相关纪念活动将在南京举行。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市有两个重点建设项目要在这个纪念日之前完工:一个是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一个是复建的天妃宫。这两个项目的建设理由都无庸质疑,一是纪念郑和,二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项目从开工伊始,就一直遭到文物部门及专家的不断质疑。了解情况的人说,这两个项目是在“骂声”中,依然故我地一天天“长大”的。眼下,离这个纪念日越来…  相似文献   

3.
读到熊思远教授发表在贵刊2005年第4期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一,笔在了解了郑和的生平及航海历程之余,总有一些困惑挥之不去: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动机,影响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为此,由中央1 5个部委办共同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及相关纪念活动将在南京举行.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市有两个重点建设项目要在这个纪念日之前完工:一个是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一个是复建的天妃宫.这两个项目的建设理由都无庸质疑,一是纪念郑和,二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项目从开工伊始,就一直遭到文物部门及专家的不断质疑.了解情况的人说,这两个项目是在“骂声“中,依然故我地一天天“长大“的.眼下,离这个纪念日越来越近,专家的责难也愈来愈急.一位文物专家甚至义愤而满怀忧患地说:南京人怕是要丢脸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为此,由中央1 5个部委办共同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及相关纪念活动将在南京举行.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市有两个重点建设项目要在这个纪念日之前完工:一个是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一个是复建的天妃宫.这两个项目的建设理由都无庸质疑,一是纪念郑和,二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项目从开工伊始,就一直遭到文物部门及专家的不断质疑.了解情况的人说,这两个项目是在“骂声“中,依然故我地一天天“长大“的.眼下,离这个纪念日越来越近,专家的责难也愈来愈急.一位文物专家甚至义愤而满怀忧患地说:南京人怕是要丢脸了!……  相似文献   

6.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他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世界航海史一段不朽的传奇。郑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及其航海盛举,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极人芙注,尤其是作为郑和出生地的云南人民。  相似文献   

7.
云南人要弘扬郑和下西洋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抓住GMS合作的契机,勇敢地走出去,在区域合作中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凌鼎年,“老三届”毕业生,这位曾在微山湖畔的煤矿“摔打过青春”的江苏太仓人,是明代文学家凌濛初的后裔,属书香门第。他对太仓的历史颇有研究,太仓的民俗民风、名胜古迹、历史人物,可说了如指掌,被誉为“太仓通”,他也是太仓文化的积极挖掘者、宣传者、保护者。近年来,他在发表600多万字文学作品的同时,又先后撰写、编著出版了《江苏太仓旅游》《太仓近当代名人》两本书,成为了解太仓、认识太仓的重要著作,让人读后对太仓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与这位满腹经纶的智者促膝而坐,侃侃而谈。凌鼎年几乎三句话不离本行,主题就是娄东文化。不管过去还是未来,不管是太仓人还是外乡人,娄东文化都是一笔让我们回味无穷、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太仓的未来离不开这笔财富,太仓的未来可能就决定于这笔财富。  相似文献   

9.
锦绣金太仓     
《新远见》2007,(1)
自古以来,太仓就是富庶之地。从元朝开始,太仓就是“东南之富域”、“天子之良港”、“天下第一码头”,有“金太仓,银嘉定,铜松江”的说法,被誉为“六国码头”、“人间天堂”、“天下粮仓”。目前,太仓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县域前列。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的郑和7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成功秘诀在于拥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心.郑和不足为了单纯的出海而下丙洋,个人的愿望是去麦加朝圣,他肩负的使命则是传播大明文化,这是郑和成功的精神支柱.此外,郑和还有一艘坚固的"宝船".据史料记载,郑和的船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航空母舰",坚固无比,这样才能抵御风浪,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1.
王缨 《中外管理》2011,(5):50-52
"我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先从最基层的改革开始,一个一个车间做起来。"——应煜这天,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应煜亲自招聘营销经理。"你在原来的公司拿多少薪水?"应煜问。“一万一个月。”对方回答。“那你来我这里就是3500元。但是,我会让你做得很舒服!”应煜说。  相似文献   

12.
6月25日,在云山诗意举行的“2005‘方圆杯’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广东省航海模型大赛”上,麦广铿以教练员的身份带领几位航模爱好者参加了比赛,他的朋友兼“学员”、同是从事 IT 工作的郭威,夺得了“F5-S 级”帆船比赛的第一名。麦广铿从小就是一名航模爱好者,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去少年宫,看到各种漂亮的飞机舰船,他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住了。父亲看到他很喜欢,就领着他加入了少年宫的航模训练,进入少年宫第四年之后,麦广铿被广州市航海模型运动队录取,成为了一名航模运动员。1989年时,“转正”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  相似文献   

13.
伍振 《国土经济》2008,(9):67-70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郑和7次下西洋,就有5次过访了马六甲;还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是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和中国有着如此久远的渊源,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  相似文献   

14.
从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始,全球化进程经历了跨国贸易、跨国生产,跨国创新3个阶段.当今,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孕育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中国企业该如何乘此良机,在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15.
在《西游记》一书中记载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一段很艰难历程可说是无人不晓。但是 ,佛教从晋代就传入我国 ,几百年前的唐代出了一个高僧———玄奘立志到佛教的发源地西天印度去取经。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当时我国还缺少佛教的真经。古往今来 ,大凡有识之士 ,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取经都是很讲究选择真“经”的。如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者 ,我国15世纪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曾七次下西洋从中亚和非洲等国取来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 ,并没有把国外落后的东西“拿来”。不少外国人从中国取去的是宋代的造纸工艺和活字印刷领先技术的真“经” ,而却没…  相似文献   

16.
吉利出手并购DSI并非一个孤立事件,它只是在一个时代潮流中升腾起的一朵浪花而已,这个潮流,就是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大潮。吉利乘国际金融风暴的“东风”在大潮中出海,还有众多的中国企业也从这场国际经济危机中看到了并购良机;出海远征;成为“千帆下西洋”中的一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丝绸的历史是一部史书,它记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明历史。从四千多年前嫘祖开始,缫丝、织绸比国外要早千余年。中国唐代,缫丝、织绸业已相当发达,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产品在久远的唐代已通过古丝绸之路与欧洲有了商务联系。郑和下西洋,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丝绸传到了美洲等地,丝绸作为中国的特征之一,成了联系各国的纽带,其历史渊源流长。  相似文献   

18.
《新远见》2007,(1)
首先从“搓麻将”三字来说,都与太仓方言有关。太仓方言中,把“雀”称做“将”,“麻雀”叫“麻将”。太仓双(?)有一种传统土特产麻雀蛋,但太仓老百姓习惯上都叫“双凤麻将蛋”。另外,太仓人把洗衣服的动作称之为搓,常听大人对小孩说:“衣服搓搓干净”。可见“搓”是太仓人常用的口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请他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现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李德水局长首先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人的好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的张骞就出使了西域。后来明朝的郑和又七下西洋。在现代史上,几千万华人远涉重洋,到世界各地去发展。但作为企业“走出去”,却是改革开放后的新鲜事物。应当说,企业“走出去”是发展壮大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李德水局长分析说,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加…  相似文献   

20.
明朝和清朝前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国力空前繁荣,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明朝初年先后七次的郑和下西洋活动,宣播了明朝天朝上国的优秀文化和繁荣社会,同时也使南洋以及周边各国纷纷臣服于明皇,派出使臣率商队到中国纳贡明皇。“四夷来王,万国朝宗”的国际地位中,明王朝盛极一时;继明朝之后的清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前期社会一片欣欣向荣,虽没有明王朝初期那样的外交盛况,但也出现了“天朝上国,物产丰盈”的社会形势,文章综合比较来看这两个时期的中国与外界的商品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贸易规模和范围比以往都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