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难转的弯: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一经济社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不仅顺应了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正在并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民市民化,就是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以完成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农民市民化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开放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特区经济》2005,(12):130-132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其职业角色是工人,但户籍仍在农村,其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的一部分特殊群体。是农民向市民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城市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化的社会过程。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积极实现这一转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总之,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伴随着意识形态、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农民市民化作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其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即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城乡关系的制度变迁和农民身份的变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采取了一种扭曲的形式,即农民工形式,由农民变为农民工,这体现了制度变迁的进步,但农民工不能顺利转变为市民又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这说明已经进行的制度变迁很不彻底,当前制度变迁仍面临艰巨的困难。但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从长远的和宏观的视野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实现城市农民工市民化,为此,我们不但不能被困难所阻扰,而且更要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制度层面消除不利于农民工真正向现代化的市民转化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转化成为市民、最终扎根城市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从农业到非农的职业转化、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移、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和从农民文化价值观到市民文化价值观转变的综合变化过程,而农民工介于农民和市民的中间身份,是完成从农民到市民"华丽转身"的关键和支点。黄山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益黄山市作为中部省份的山区地带,经济发展在安徽居于中等,人口偏少。  相似文献   

7.
王娟  杨旭东 《北方经济》2010,(17):45-46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农民市民化",让农民和市民平等共享现代化成果,即让农民能象城里人一样,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享受现代文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涉及到空间政策的选择.空间政策的选择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进城,即直接变农民为市民:二是"农村城市化",进而"农民市民化".前者是一个显性城市化问题,容易理解并实际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后者是一个隐性城市化问题,至少目前尚未受到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城市化的核心是人,是一个“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市民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过程极其“复杂”,不仅要实现农民职业的“非农化”,而且要实现农民居住空间的“城市化”,更重要的,还要实现农民的身份、权利、生活方式等社会角色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两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或从事服务业,在这中间,第二代农民工逐渐占据了绝大部分,他们在成为农民工主体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成为市民,不愿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而在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就面临一种“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如何让这些失地的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发展,共享发展的成果?观念转变是根本。失地的农民转换为市民,不仅仅只是身份的转变,从深层来说,更是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应巧艳 《特区经济》2010,(3):185-187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失地农民是城市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依靠房租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又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上保留着明显的农民特征。如果在这个进程中不能进行科学的引导并制定出合理政策,必将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以台州市黄岩区柔桥村为例,从社会稳定角度对该村村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既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又能实现由村民向市民的转化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的另一视角: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路径,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人类居住和经济布局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如果从社会成员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来看,城市化的显著标志是农民市民化。本文市民化的农民主要指城市常住外来农业人口(指居住在本城镇半年以上,户口在本市<县>以  相似文献   

13.
李璐  冯宏良 《黑河学刊》2008,(2):128-129
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在某种程度上,是伴随着农民实现非农化转移,实现身份和职业上的转变,即通过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市民化进程来实现的。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场景下,和谐转移构成了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和路径选择。这可以从社会转型的逻辑走向、新型现代性的理论诉求、现存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需求、以及“新三农问题”的现实呼唤等方面进行理论解读。  相似文献   

14.
绍兴市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兵 《乡镇经济》2006,(5):39-42,52
农民市民化是农民获得同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相同权利的过程。绍兴作为一个经济强市,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绍兴的农民市民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获得合理土地补偿难、社会保障难、实现再就业难、居住方式转变难和文化融合难等问题,这也是中国不少和绍兴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民市民化能健康、顺利地进行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国权 《上海改革》2002,(12):36-37
推进“市民化”必须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解决户籍市民化的问题,同步地实现相应的就业,一些社会公共保障和福利待遇逐步“市民化”或初步“市民化”的过程。其次,是人的观念、人的素质,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整体内涵真正走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战略,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当前,在农村积极推广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市民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为代表的城市新市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将会实现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面对规模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破解广大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课题。文章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认为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点在于完善包括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高新市民素质和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质上是社会权利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本文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特征为着眼点,分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严峻挑战——“半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蓬勃发展的城市化,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被彻底破除的背景下推进的。虽然已有近2亿农村人口在各类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却不可能与普通市民一样,享受同等权利、机会和待遇。这就决定了我围的城市化,必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民转变为进城打一的农民工;第二阶段,是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即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城市的缩影。我国的城市化因此面临着如何面对“半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市民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农民市民化不仅是职业身份的(非农化)转变和居住空间的(城市化)转移,更是农民社会文化属性的(市民化)转变过程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构化)重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将对我国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产生积极影响和重大作用。目前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尚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户籍、土地产权等制度环境、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就业政策的歧视、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收入预期以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因素,都严重影响阻碍着城郊农民市民化进程。因此,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应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重点,扩大征地农民的充分就业;应加快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应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快撤村建居和社区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和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变迂和农民角色转型;应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环境,加快城市化发展,以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市民化。杭州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郊农民市民化制度的改革创新,率先形成杭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