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3年12月26日开市,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尚无明确规定。本文分析了天津市碳交易市场的特征,并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在不改变现有会计科目的前提下,提出将碳排放权列入"交易性资产"科目,并分别为试点企业和投资机构提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16年9月23日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该征求意见稿涉及的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报表列报及披露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对企业无偿从政府分配取得的碳排放权配额的处理、碳汇的资产计量、碳源的负债计量和碳核查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我国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资产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固碳职能的碳汇载体不能忽略并应单独列报,总结碳核查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针对获得碳排放权、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履约、超排和减排等业务分析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逻辑,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探索,设计碳排放权会计核算流程,讨论碳会计核算涉及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主要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等,设计包括碳排放权资产和负债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以助力企业更准确地记录和披露涉碳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前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不同的资产,从而导致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多元化。文章对我国企业有强制减排义务之前CDM项目产生的CERs的会计处理及将来有强制减排义务后拥有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两阶段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时代下,碳排放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企业的关注,在碳排放权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及其确认、计量的会计处理也成为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面对碳排放权的不同观点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文章在分析中国碳排放现状之后,提出碳排放两阶段性的观点,进而提出碳排放权的两阶段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核算口径、资产计量属性、适用范围、处理原则、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应从准则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将基于历史成本的净额法核算过渡到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重的总额法核算,同时扩大碳排放权会计的适用主体范围,细化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碳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碳治理传导机制中的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市场活动和微观主体行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田丰 《财务与会计》2023,(11):74-75
<正>随着近年来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绿色低碳经济的兴起,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也使得碳排放权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资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进行节能减排和资产配置。为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于2019年12月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8.
吴娓 《财会月刊》2013,(5):23-26
受碳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约束的企业需要就碳交易所引发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实践中,企业除根据IASB发布的IFRIC 3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处理外,用得比较多的另一种账务处理方法是净债务法。由于祖父制下,企业免费获得的碳排放权实际上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相反却表明企业有义务将碳排放量控制在某一水平以下,因而不应将免费获得的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宜采取净债务法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现对企业资产评估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清产核资评估增值”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国务院统一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生的资产评估净增值。有关清产核资评估的账务处理方法,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办理。二、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投资评估增值”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投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本明细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投出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碳交易具有一定特殊性,总体可分为CDM项目和后京都时代两个阶段。两阶段下我国碳交易各具特点,相应的会计处理也应顺应环境而有所不同。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CDM阶段碳排放权的性质,指出该阶段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且该阶段碳交易尚未普及,为保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不应开设新的会计科目,而应加设二级科目“碳排放权”进行核算。接着分析了我国日后完全进入后京都时代阶段碳排放权的特征,指出其应分为生产经营、交易两种用途进行核算。届时我国碳市场已完善,应分别开设新的会计科目“碳经营资产”和“碳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在两阶段分析过程中,详细阐述了每个时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仅对目前完善CDM阶段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后京都时代阶段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权的交易更加频繁。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的商品形式,其会计处理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将对于排放权是否属于资产,属于哪种资产,碳排放权如何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碳排放权交易是指通过设计碳排放总量,明确参与企业、行业范围,对碳排放权指标进行"配额"分配的交易方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了我国首单配额交易。会计作为一项管理工具,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后果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层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笔者拟在总结深圳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实践和借鉴国际相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法规提供参考。一、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会计问题及深圳企业的处理在总量控制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涉及的会计问题主要是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主要包括:一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  相似文献   

1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启动运行,而相应的会计准则尚未正式出台,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影响着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研究通过环境资源产权视角对碳排放权进行资源分类和权能分割,建立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框架,并结合资本结构的思想,在环境会计整体层面分析碳排放权,以求有效解决企业的碳排放权相关实务问题,并为未来其他环境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相关规定的不足1.关于“股权分置流通权”的结转。《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设置的“股权分置流通权”这一会计科目,将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予以资本化。该科目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项目下列示,平时不结转,非流通股股东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碳排放缺乏具体准则指导的现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碳排放的分配、确认及计量从产权会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应该考虑各地区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及增量、受管制企业的行业特征及数量变化,并结合各地区的历史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将碳排放权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将碳排放权确认为"环境资产"、"投资性环境资产",并参考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尝试解决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粮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资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现对企业资产评估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清产核资评估增值”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国务院统一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生的资产评估净增值。有关清产核资评估的账务处理方法,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办理。二、企业应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投资评估增值”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投出资产账面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将免费配额在获得当期确认为表内资产,由历史成本逐步过渡到公允价值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统一碳交易的履约期和核算期,防止利润操纵,加大相关碳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科目设置及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下简称企业)应当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和“应付权证”科目,分别核算企业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流通权(以下简称流通权)和企业为取得流通权而发行权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持有的一项特殊新型资产,理论界对于其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迄今为止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认为应当根据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将其确认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同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碳排放缺乏具体准则指导的现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碳排放的分配、确认及计量从产权会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应该考虑各地区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及增量、受管制企业的行业特征及数量变化,并结合各地区的历史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将碳排放权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将碳排放权确认为“环境资产”、“投资性环境资产”,并参考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尝试解决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