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 2014年史上最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1月26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成为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4年,全球各地旱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并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气候变化会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未来的可能影响正在向我们敲响警钟: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正在发生并将持续。  相似文献   

2.
<正>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同时,它储量水大,还有“亚洲水塔”的美称,亚洲十多条河流都发源于此,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都依赖于它供水。然而,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冰川冻土目前正在加速消融。这一方面导致冻土层中封存的碳被释放到地球大气中,加剧气候变暖,另一方面还导致青藏高原周边及下游地区极端气候、次生地质灾害频发。为保护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山、冻土和自然生态环境,我国于2023年4月2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相似文献   

3.
2024年3月11日,欧洲环境署发布的《欧洲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指出,欧洲气候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快的大陆。同时,该报告还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欧洲在生态系统、健康、食品、基础设施、经济和金融五大领域面临的36项气候风险。其中,8项气候风险已经达到临界水平,欧洲国家必须采取更多紧急应对措施才能避免危机恶化。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欧洲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而极地放大效应、高空双急流、陆地特性等因素则进一步增加了欧洲的变暖速率。为应对气候变暖,欧洲提出和实践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和措施,为全球气候事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风险,欧洲未来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升社会气候适应能力,降低极端气候危害。  相似文献   

4.
陈兆江  陈思宇 《时代经贸》2013,(14):152-153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得不同寻常: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现象增多,极端气候、自然灾害频发。这种不断出现、大范围气候的变化对电力行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风力发电能力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了限制、对电力系统自然灾害的抗压能力和技术有了更高要求、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有所提高等等。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发电的主要发电能源——火力发电,因为其产生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全球变暖、以及对居民健康的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火力发电未来如何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行业未来如何发展。面对这种极端气候,电力行业可以“上大压小”、发展超临界机组来减少火电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智能电网,提高发电输电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逐步实现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的新能源为主力的发电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兆江  陈思宇 《时代经贸》2013,(13):152-153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得不同寻常: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现象增多,极端气候、自然灾害频发。这种不断出现、大范围气候的变化对电力行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风力发电能力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了限制、对电力系统自然灾害的抗压能力和技术有了更高要求、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有所提高等等。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发电的主要发电能源——火力发电,因为其产生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全球变暖、以及对居民健康的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火力发电未来如何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行业未来如何发展。面对这种极端气候,电力行业可以“上大压小”、发展超临界机组来减少火电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智能电网,提高发电输电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逐步实现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的新能源为主力的发电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滕玥 《环境经济》2023,(21):40-43
<正>近日,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暖逐年加剧,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每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作出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3月,联合国气象部门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用水量增长了6倍,现在仍以每年约1%的速度持续增长。而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剧,报告估计到2050年,全球或将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全球气候变暖是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地球大气系统吸收和释放能量失衡导致的自然气候现象,谈到它,人们往往会将其与极端气候、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联系在一起,气候变暖打破了全球持续稳定的水系统循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人们逐渐接受的事实,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显著原因。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气中碳含量的增加与全球森林面积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增加的碳排放高度相关,但年均0.4%增速的大气中的碳含量是与按年均0.2%速度递减的全球森林面积存在显著的统计上的因果关系,乱砍滥伐、开发耕地等导致的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原因,从而构成全球变暖的第一影响因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一直比较平稳,年增速在2.2%左右,它与大气中的碳含量的增加虽然相关,但因果关系统计上并不显著,也不是其格兰杰因果关系原因,这一结论与IPCC的报告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据此,我们提出中国应对全球变暖时谨防陷入"碳排放陷阱"。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雨、高温热浪、洪涝、干旱、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升高,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城市,其气候脆弱性正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为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不少城市探索和实践了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城市发展新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包括分布式花园、可持续排水系统、街道遮阳棚、集中制冷等一系列具体的城市改造措施。本文将梳理全球典型城市在应对极端气候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期为其他城市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曹竣云 《当代经济》2016,(15):58-59
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这里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温度升高、气候变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问,探讨的(全球)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对经济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气候变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气候变暖引发的经济社会危害、当前气候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的短期调整、对气候变化指出了根本出路并对当前经济危机提出了看法,最后对未来经济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利用统计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回归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又是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节约能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22年5月18日,世界气象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列举了一系列2021年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监测结果和重要气象事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结论是:最近7年(2015-2021年)是人类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而史上最热7年,也仅仅只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外在表现的冰山一角,该报告还指出了2021年其他一系列气候变化潜在危害,如极端气候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等。这些气候变化事件已经对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农业生产、粮食和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数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并提出"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导致,而且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导致西南季风在未来越过“世界屋脊”,从而使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持续升高的温度正在逼近距今3~4万年前的间冰期时代的气温。当时,中国出现了特殊的暖湿气候,西部河湖众多,树种丰富。据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增加,中国到2050年气温会比现在上升2.2摄氏度,青够越过接近现代高度的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他指出,在间冰期时代,天文、太阳辐射的变化引起的强热力使海陆温差增大,导致季风活…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承载了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城市,正面临着更严峻的高温威胁。2021年11月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战胜高温:城市可持续降温手册》指出,目前全球城市变暖速度是全球整体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全球温室气体依旧按照目前高水平排放,那么到2100年,全球许多城市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至少4℃。全球城市加速变暖的原因是复杂的,它既受到全球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等宏观因素影响,也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等微观因素影响。城市加速升温正在给人们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多重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承载了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城市,正面临着更严峻的高温威胁。2021年11月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战胜高温:城市可持续降温手册》指出,目前全球城市变暖速度是全球整体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全球温室气体依旧按照目前高水平排放,那么到2100年,全球许多城市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至少4℃。全球城市加速变暖的原因是复杂的,它既受到全球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等宏观因素影响,也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等微观因素影响。城市加速升温正在给人们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多重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全球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高温热浪、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气候风险越来越大,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参考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对气候风险的概念给出新的界定,针对存在的气候风险剖析防范与管理气候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观察家》报2月22日报道,五角大楼在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份绝密报告中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届时,因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升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将锐减,并因此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冲突甚至核战争,成百上千万人将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死亡。  相似文献   

19.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冰盖消融80%以上,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或许20年后,"乞力马扎罗的雪"将成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7月8日,中国气象局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2023》)。《蓝皮书2023》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方面,用翔实的数据全面阐释和分析了中国、亚洲及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蓝皮书2023》中特别指出,中国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及强度明显增加。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不断升高,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由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气候变化管理和适应性机制建设,持续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