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格局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需要进行增长路径的转型:增长目标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转型;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从工业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政府角色从偏重增长目标向完善公共服务转型。为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努力满足公共需求为主线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的中国理论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和现代化社会转化这样一个三重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少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完成。本文仅根据中国过去20年制度变迁的历史以及反映这一历史过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演变,对未来20年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粗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实质上是一个政府垄断和管制的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变就是要解除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垄断和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府自我革命的过程,其中政府政策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和行为选择,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因此,要深化市场经济关键不是继续推行"体制外"改革而是要改革政府本身,进行政府制度创新,实现制度治国。  相似文献   

4.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转型,二是发展。其实二者相辅相成,转型似乎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又是转型的目标所在。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方面的重大变革: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应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转型经济。转型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非稳定性、可选择性和高成长性。它包括实现这种转变过程的一系列制度选择和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影下,物业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理论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的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尽管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还是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而体制转轨属制度变迁范畴。具体地说,一方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一种解释力强,而又切合中国制度特点的现代经济学的指导;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学正面临着范式危机,此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便“乘虚而入”。中国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制度变迁理论以改革方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需要投资主导还是消费主导,引起了各界广泛讨论。该文在阐述分歧的基础上,考虑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从计划经济的再生产角度和市场经济供求角度分析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并对消费与投资的比例进行了界定;继而,基于不同的国家规模及发展阶段分析了经济增长主导模式选择。认为从投资与消费关系来看,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最终的必然选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更需要发挥消费的作用;从国家规模来看,我国客观上需要投资和消费主导经济增长;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现在阶段的增长需要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11,(21):10-11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进行了全方位的市场化改革。国内外有大量文献针对这一重大的制度变革开展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市场化"是不存在意识形态差别的,而是针对"管制"而言的相对概念;中国的市场化是一个制度变迁、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之路上,始终贯穿改革的驱动力量以及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惯性约束。本文首次将惯性机制引入中国经济增长特性转变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在由“低增长、高波动”向“高增长、低波动”的转变中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过渡区(1977-1992年)。中国经济增长惯性形成动因已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复杂多元的经济模式、独特的分权结构,以及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依赖下的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变为长期扩张式发展模式下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高和“GDP崇拜”。  相似文献   

11.
资产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李梦梅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股票市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 ,制度短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其制度变迁中 ,政府是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供给的主体 ,而股票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则是制度需求的动力。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有助于我们探寻一种适合中国股票市场健康成长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型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些机构和媒体对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的若干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欧盟经社理事会专题报告的有关内容2003年7月,本届欧盟经社委员会通过了该委员会对外关系部起草的欧盟与中国关系报告。此次对华关系报告基于近6年来中国国内形势和欧中关系的发展,从欧盟经社委员会关注的经济、社会角度对欧盟今后发展对华关系提出政策建议。报告在“引言”中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转型是双重转型,即一方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另一方面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和工业化社会转变。这一进程将对世界产生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既会带来增长的巨大潜力,是时也会带来令人担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质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性性;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变观念 发挥优势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齐海旭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者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作出了以下推断: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在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元复合转型是其基本特 征,具体体现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快速转型;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入攻坚期;从农业 社会快速工业化,并面临知识社会的冲击;由立体 科层结构向扁平网络结构的社会转型;由封闭内 卷社会向开放外拓社会转型;由线性经济向循环 经济转型;由产业追随向产业创新转型七个方面。 各个转型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这要求我国的财 政制度和财税政策必须立足多元复合转型这一特  相似文献   

19.
张奕 《江南论坛》2004,(10):31-3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机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挥调节和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职能也正积极地向适应市场经济方向转变,鉴于政府在中国经济中的强势地位,我国的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随着制度的变迁,高校原有的行政式、福利形、无偿性的后勤管理模式弊端凸现.制度变革带来的观念更新打开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广阔空间,交易成本原则成为选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