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好人难寻》小说中通过对《圣经》中人物形象的置换和逆转,用相反的人物形象体现相同的内涵特征。借助源自《圣经》的叙事模式勾勒出故事中两个关键人物的人生曲线,实现了叙事模式和主题寓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节,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魔戒》是奇幻文学代表作,在英美学术界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其研究领域涵盖宗教、哲学、神话学、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等。论文从《魔戒》与基督教《圣经》之间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其叙事模式。《魔戒》巧妙而显明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正面人物起伏的命运上,同时反面人物命运则通过对U型叙事模式的魔怪式模仿来表现,即倒U型叙事模式,通过对比描写揭示出善恶冲突观,恶终究会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因受从小熟读的《圣经》影响,有意识地使自己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与人们熟悉的《圣经》中夏娃人物形象相对应或平行,形成对位,目的是将圣经原型人物作为一种参照物,从而使作品在对位平行下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寓意。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创作中融入了一些神话原型元素。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通过对该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人物形象及叙事模式的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和仙乡淹留叙事模式,以此揭示出小说光辉与不朽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虽然《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结局和《圣经》中的耶稣迥然不同,但他却具有诸多耶稣的特征:一个集圣徒、预言家和救赎者于一身的光辉的人物形象。因此,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把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阐释为《圣经》中耶稣的置换变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解析安迪的形象,从而也有益于我们加深对小说中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之一——救赎主题的理解和领悟。  相似文献   

7.
《小镇畸人》中的围墙、窗户和门等这些空间元素投射出空间之外的诸多题旨。叙事空间在叙事进程中与其他的结构成分紧密相连,帮助作品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一些文献资料的阅读研究,把近年来学者关注《三侠五义》研究的几方面总结为:《三侠五义》的版本及成书过程研究;《三侠五义》的人物形象研究;《三侠五义》的叙事艺术研究;《三侠五义》的价值及侠义精神研究;俞樾对《三侠五义》的修订及后人续书之研究。最后,认为对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研究、包公现代意义的阐释以及与相关小说的比较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东野圭吾的后期作品就一直在关注社会问题,《白夜行》更是以独特的手法揭露了当时日本的社会问题,引发读者对人性问题的思考。他作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用客观的语言描写了男女主人公扭曲的人格和阴暗的一生。文章基于内视角的叙事模式,从人性的自私、扭曲,心灵的孤独、挣扎,善与罪的冲突等,尝试解读东野圭吾《白夜行》中桐原亮司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的叙事技巧,对于这部人物形象众多、情节结构复杂的作品来说极为必要。在这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扇子意象,大都具有符号化表征功能,是草蛇灰线技巧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夏目漱石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有的选用第三人称的全聚焦式,有的采用第一人称的限制内聚焦式,而较少使用不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聚焦式。文章拟以《三四郎》和《心》为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悲剧,莎士比亚一生深受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人、祈祷、爱、伪善和报复构成了《哈姆雷特》这部巨作的主要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13.
电影《云图》一反传统好莱坞电影线性的、类型化的叙事模式,构建了畸变的叙事时间与空间。其叙事特征有两点:一是叙事时间的碎裂与延伸;二是叙事空间的解构与统一。电影《云图》在叙事手法上的独创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魔戒》的微观考察和宏观把握,以及对弗莱U形叙事理论的理解,着力论证了《魔戒》的宏大叙事结构完美体现了U形和倒U形叙事模式,并进一步论证了托尔金的叙事观——善灾(eucatastrophe)和弗莱的叙事理论——U形模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魔戒》的U形和倒U形叙事模式能够完美传达并彰显出作品的主题意义:堕落与拯救、灾难与和平、希望与绝望、妥协与抗争、善与恶等的对立冲突,并由此揭示出:世界的本源是善的,万物都源自善,而恶是随后滋生泛滥的,虽然一度压制了善,但终究会被克服、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  相似文献   

16.
马丁·路德孜孜不倦地从事《圣经》翻译工作。他的德文《圣经》版本最终成为权威性版本。路德的德译 《圣经》工作,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在德语的统一规范乃至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循环叙事模式。作者在作品中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圈:生——死——生;人性——兽性——人性;离开——回归——离开,形成无限循环的圆形叙事模式。这种圆形的叙事模式不仅是莫言对传统审美文化的致敬,更熔铸着作者对历史与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一部系统的历史著述,它虽以《春秋》记事为纲,但叙事详瞻,后人对春秋时代历史的了解多据《左传》而来。事理、情韵融为一炉,构成了《左传》亦文亦史的独特风格。本文在史官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左传》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圣经》课程在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中逐渐进入各高校英语专业课堂。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教研室就在《圣经》选读课堂中有效地融入了西方绘画作品,利用西方绘画作品提高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现代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书中细腻真挚的感情刻画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除此之外,小说对于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以及与他们父辈之间的爱、背叛与救赎的叙述,运用了诸多圆形叙事结构而格外引人注目。通过在圆形叙事模式展开的故事情节中,小说的叙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独具特色的圆形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