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除了他身上层出不穷的耀眼的光环,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看到。他的每一个举措都是一次历史事件的投影,折射出这个商业时代和商业逻辑的变迁;然而当他成为领跑者,他的每一个举措,又将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商业逻辑,和新的商业时代。 这是我们仅能说出的。关于苏宁的下一个悬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宁伟 《连锁与特许》2008,(10):96-98
他是中国第一商业主持人,他在国内首创了“商业财经主持”概念,由于身材高大魁梧,经常自嘲为“重量级主持人”。因为非典,他滞留北京,从一个行李箱开始,短短5年时间,成就了他今灭在北京“有房有车有事业”的辉煌。他就是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张会亭。  相似文献   

3.
疯狂的垃圾     
杨晶 《商界》2007,(7):72-74
这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商业奇才,他的每一个举措,都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一次颠覆,都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商业逻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徐铱璟 《网际商务》2013,(12):56-57
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电商时,周忻是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同时是一个有着20年丰富经验、商业嗅觉敏锐的房地产从业者,他琢磨怎么把互联网与房地产交易联系起来。于是,就有了中国第一个房产电商--乐居房产电商。当时,极少有人能够接受在互联网上卖房子。看在周忻的面子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虽然答应了试试,但都认为他是在忽悠。  相似文献   

5.
白勇  雷辉 《商界》2008,(5):16-22
陈泉苗所做的一切,隐含着这个商业社会的某种重要密码。他沿着国家政策的走向和商业的价值规律行进,因而成为时代的独特基因的传承者。因此他故事的每一个侧面,都是这个时代的镜子。 他的故事的每一个侧面,都对应着整个社会经济宏大发展潮流的各个侧面,我们不但可以体会到中国经济的各种实现,更能落到产业政策变动下企业微观操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小柯 《市场周刊》2011,(4):74-77
1962年,村上隆出生在东京,他是一个数字和商业媒体艺术家。单是他把高艺术和低艺术完美的合并的才华已经征服了成千上万的fans,更别提及他融合了两种艺术后的作品在商业界上有多热销了……  相似文献   

7.
《商界》2014,(2):18-18
邵逸夫107年的人生传奇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时代大剧,现实演绎更是比港剧精彩,比坊问传说真实。一手主宰一个电影时代,一手捧出一个商业王国,你可以用“伟大”为他盖棺定论,也可以用“传奇”为他唱诵不已,还可以用“争议”为他制造话题。凡此种种,都只是他的某一个标签而已,无法概全。  相似文献   

8.
在魏新位于方正大厦9层的办公室里,记者刚把采访内容介绍完,他已经开始侃侃而谈他的儒家文化观。比如,“儒家文化中包含了市场经济所需的一些重要文化基础和商业逻辑。对儒家文化的歪曲或忽视,是导致今天中国商业诚信文化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等等。 此时,你很难将他与一家年营业额超过200亿元、旗下包括数十家下属公司和数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掌门人联系在一起。如果把他误当作某位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意外。实际上,方正的自工都习惯称他“魏老师”。 但的确就是这个人,在1999年临危受命,将中国最大的校办企业从“每两年一次人事震荡”的边缘硬生生拽了回来,并展开了脱胎换骨的整顿与业务重塑行动,使之由一个四分五裂、由40多个子公司构成的庞杂体系凝聚为一个整体。 人们在对魏新高超的政治智慧表示惊羡的同时,又不免表示疑惑:他凭什么可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自如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其实,这一切在魏新本人看来都只是对儒家文化的某种实践。所以,如果你对儒家文化有所研究,就能对近几年方正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和他在中间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稳若泰山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任正非     
在中国商业界,任正非作为某种符号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这位企业家本身。这位总是回避公众视线而又最受关注的商业精英,私下里却以“政治家”自我期许。这多少与他这一代人的政治命运相关。1978年,在十年文革中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任正非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机会:作为“毛选学习标兵”的他,以非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人》2024,(1):10-12
<正>作为92派的领军人物,陈东升的名字象征着创新、领导力和远见。30多年前,他放下手中的笔,投身于商业的洪流,从创立中国首家国际概念拍卖公司,到创办人寿保险公司,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时代的潮头立下的灯塔。他不仅是泰康保险集团的掌舵人,更是长寿时代的引领者。2021年,陈东升引入“长寿时代”这一概念,构建了将人类变迁与商业逻辑紧密融合的理论框架。他以商业理想主义为引导,从养老、健康和财富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的战略领导力和商业格局。  相似文献   

11.
商业现代化要调研市场、调研消费,所以商业现代化实际是市场现代化、消费现代化的需要。半年以前,我与志榜等一起采访李庆苏董事长,现在回顾来看,当时李董的这番谈话正是对九百集团创建十年的走商业现代化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当时李董谈了九百集团初创时期所遭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如何带领集团这个团队克服困难,谈了他个人的以及整个集团的思路、措施和发展战略。实践证明,九百集团十年走过来的路是不平坦的,但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商界》2010,(3):20-21
在未来三年,以下十大技术在商业前景和社会影响,是每一个志存高远的企业都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1980年,周华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文化部工作,后成为一名驻澳中国外交官,就在大家都认为他会仕途发达、前程似锦时,他选择辞职,一切从零开始。18年前,他卖过保险,送过比萨,但他最终建立起了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这一巨大的商业王国,他经历了怎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4.
倪轶容 《浙商》2009,(21):40-42
他有着传奇般的创业经历。他创办了中国最著名的民间教育机构,并将其送到纽约证券交易昕上了市;他频繁地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其商业上的成功让他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他和他的伙伴都是些魅力十足的家伙,每年春天,他们都会像一支摇滚乐队那样,出没在中国内地的各个高校巡回演讲。他就是新东方的“精神领袖”、“留学教父”俞敏洪。  相似文献   

15.
喜剧电影《大厨》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它讲述了厨师卡斯珀的故事,他曾经干得很成功,被辞退后,他决定开一个环行美国的快餐车。看电影时,我大笑、微笑、跟着音乐哼唱,看完电影出来我感到精神振奋。这部电影对于人生和商业都有一些有趣的肩示。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改革开放30年……2008年一个接一个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无需预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商业世界的格局已经昭然若揭,因为商业世界既受到政治、经济气候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运行轨迹。中国商业世界在2008年将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不能也无需确知。商业的艰难和诱人之处都在于它的不确定和别开生面。对于商业世界的2008,我们无法展开宏大叙事式的预测,而只能撷取这个“超文本”中的“节点”(“关键词”),做一些简单的“浏览”和“冲浪”。  相似文献   

17.
希尔顿旅店的创建者、旅店大王希尔顿是个犹太人,他的商业信条是:我要使每一寸土地都长出黄金来!没有人怀疑希尔顿天才,在他所有的商业才能中,人们最佩服的是他独特的商业目光:他管理的每一寸土地都不会休眠,都能最大限度地给他生长出黄金来。这里有一个经典的例子:那是希尔顿以高价买下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大酒店的控制权之后,他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管理了这家纽约著名的宾馆。宾馆的生意日渐好转,在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已经充分利用了酒店的一切生财手段、再无遗漏可寻时,希尔顿依旧像园丁一样,一言不发地查找可能被疏忽闲置的土地。  相似文献   

18.
杨昌作 《商界》2004,(5):64-65
他最大的特点是善变,他总是能够由一个行业迅速转向另一个行业,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摸清这个行业的内在脉络。他最大的本事是不变,他总是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将各种看似不相干的资源和信息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他颇为可观的商业版图。  相似文献   

19.
商业公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公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然而眼下随着华尔街的金融危机逐渐延伸到全球的实体经济,企业商业公式的抗衡能力同样也面临考验。为此,《中国商贸》特别对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璞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刘阳 《市场周刊》2013,(1):52-57
23年前,著名的体操王子李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李宁公司”,亦从一开始就相商业世弹保持了距离。他拍了电影,在美国和中图办体操学校.读了一个法律学位,一个EMBA,还在研读中国历史,并四处参佛。他忙着他的基金会和公益事业,还个人投资了一家新能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