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雪义  徐喜波 《经济师》2009,(3):130-131
财经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由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模块构成,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渗透职业意识的训练、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建立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以职业素质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双元职业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合理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本文提出高职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和岗位技能,也要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价值观、态度的培养。同时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办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完成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方法","建立完整的培训测评体系","以院系活动为载体进行核心能力训练效果的检验"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2)
文章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和课程设置,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进行评价,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提升、未来职业选聘、培训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职会计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需求,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就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形成以实现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会计专业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新体系。论述了高职会计专业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展开的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肖传亮  王凌 《经济师》2009,(10):60-61
商务秘书职业素质既具有与企业其它管理和服务性岗位人员职业素质相类似的方面,但更多的是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为了使高等职业学院该专业学生能很好地具备应有的职业岗位技能、素质,首先需要弄清楚在一组职业岗位能力中,哪些是该岗位的核心能力,哪些是辅助性、基础性能力;其次要将核心能力置于教育、培养的核心位置,并采取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新的教学模式予以施教,从而达成该专业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成本会计》对学生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明显支撑作用.本文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按基于工作过程分解与重构《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围绕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在分析市场营销专业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加强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措施,进而推动市场营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其功能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其课程设置也必须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公共英语是职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职校公共英语与职场英语(Workplace English)相衔接,突出职业化的教学特点,既能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碧芬  程友元 《时代经贸》2009,(11):187-187,185
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而这两者能力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识上的职业能力。两者和谐构成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把团体心理训练等内容也纳入本课程教学设计中,与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形成互补,使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修养素质,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科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专业和课程改革,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等会计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与审计专业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结合《财务报表分析》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3,(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突出职业能力训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项目教学训练其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后续能力,对学生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按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设计项目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企业对职业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既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更能提高学生就业从业的竞争力。认清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的路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5,(8)
文章在跨文化视阈下对高级日语交际教学法模式进行探讨,强调在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提下,合理运用交际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发挥日语演讲大赛和日语角的补充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记忆、更易理解、更易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力争为日语专业《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现状,选择以企业产品为栽体,与企业结合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电子产品调试与检测这一专业核心课程,分析了实施的条件与方法。采用该教学模式,不但区别于以往的教学与实际脱离,而且载体选择由简至难、层层推进。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3)
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探讨了"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思路,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职教课程的整体设计中,课程教学项目(简称“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1]本文立足于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结合《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中的项目设计进行研究探讨。通过项目设计,突出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实际岗位中的项目及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更加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管理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大多仍采用以知识输入为主的模式,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功能,无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得到提升,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在择业时无人问津的窘境。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依托,借助模块化教学两大流派("MES"与"CBE")的思想,尝试探索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效率模式,即把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理论素质、基础从业能力与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需要,对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