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油田信息化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信息化也在不断的加入到油田的生产运行当中。青海油田也在建立智能数字化的油田过程中对油气水井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油井远程计量、水井自动控制、气井生产数据实时监测的管理,实现了RTU、仪表等物联设备的通讯协议互联互通,实现了油气水井的监管控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油田产量、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使油田变为有特色智能化管理的油田。~([1])  相似文献   

2.
中控系统作为海洋石油平台的"中枢神经"部分,是实现平台自动化生产的核心系统,它的连续、可靠运行是海上油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中控系统的可靠性就需要不断优化中控系统维护模式,提高中控系统运维的高效性。"中控数字化维护技术"对中控系统运行的关键数据进行了采集,并以数据做支撑作为判断中控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不仅提高了中控系统运维的全员参与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中控系统巡检及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青海油田数字化油田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井生产实时分析优化专家系统PES,分析了该系统的实施效果。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油井数据实时采集、生产参数优化设计以及远程智能控制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实现青海油田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从物联网与数字化油田基本概念出发,描述了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田的理论、实践及效果。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油田建设的经典案例——“港西模式”的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旨在描述石油物联网作为一项新技术也将逐渐应用到油田生产实践中。石油物联网技术不仅能集成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信息,还可以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进一步优化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拓宽油田勘探开发业务。  相似文献   

5.
阐述物联网技术以及油田数字化基本概念,从不同层面分析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油田数字化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为促进油田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对于我国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故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引入数字化信息监控技术来管理油田的生产,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油田的管理水平,有利于逐步实现油田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本文针对数字化信息监控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的油田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给油田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油田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为背景,探索我厂应用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数字化建设现状,生产需求,提出我厂数字化建设应在扩大应用规模、探索数字化建设模式、工艺远程控制、运维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文章在站场物联网建设的标准方案及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厂单井的数字化建设模式、中型站场的远程控制及中心站场的设置,确定了我厂地面数字化建设主要内容及投资情况。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井下作业年工作量3.2万井次左右,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停留在手工采集、EXCEL报表、WORD分析材料、手工上报资料等比较原始的阶段,许多工程数据都保留在纸质介质上,虽然部分单位开发了一些简单的应用系统,但是还存在着不规范,不统一,功能简单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建设适合辽河油田业务实际的、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数字化采集,满足数据采集、存储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实现全油田生产数据库系统及生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系统积累经验,真正实现生产业务数字化,全面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油气生产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安防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然大势所趋。油田炼化安防领域所选择的海康威视石化平台系统,正是智能分析与运维应用越来越被客户认可的证明。石化行业率先打破厂区安保的传统概念,通过新技术整合平台能力和全业务系统,将安防数据纳入生产与管理数据,利用网络互联互通,以视点为对象,通过多媒体、编解码、感知技术等把相关音视频和传感、位置以及其他终端和设备信号选择性地处理为一  相似文献   

10.
油田数字化系统中边探井、水源井、双调和可移动监控设备等受到光缆通讯限制,无法实现数字化的及时配套和有效监控,存在管理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等的问题。公共网络(4G)在油田数字化系统的应用突破了光缆通讯限制瓶颈,实现内网与外网数据的无缝对接和移动内网数据的随时接入,解决边探井、水源井、双调和可移动监控设备的数字化配套和监控问题,数字化配套方式更加便捷、高效,数字化建设序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卢宏举 《化工管理》2022,(24):53-56
为适应冀东油田新型采油示范区建设发展需求,实现作业区油水井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全覆盖,冀东油田陆上油田作业区第三工区通过物联网建设和规划,实现了作业区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助推精益生产。文章探索以“数据采集、自动计量和视频监控”为基础,作业区“井场合围、自动计量、视频监控、机动巡护、智慧决策”的扁平管理模式,从而力争达到生产管理精简高效的目的。地面系统优化简化、全面感知、业务一体化、工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等方面的建设,能够为站场的少人值守和无人值守打下坚实基础,以实现项目区域油气生产“无人值守、重点巡视、全天监控、安全保障、组织运维、层级简化”的管理目标,为实现作业区安全、降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不断发展,数字化应用日趋广泛,油田生产工艺日益集成化自动化,来自实现生产组织方式深刻变革,督促提高油井传统清蜡工艺的转变,引进超导热洗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提升这项清蜡工艺的优先选择.该项工艺作业过程中,占用人力物力资源较少,工作效率高,清蜡效果明显,为油田数字化建设,推进油田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开发变电站无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的构建与设计,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综合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综合监控、故障诊断等前沿技术,实现变电站巡检工作机器替代人,无人值守、智能管控。运维人员通过巡检机器人全景掌握高危区域设备的状态,减少巡检次数,降低日常维护的人员以及物资等成本,挖掘生产状态数据中的价值,提高运维管理水平,降低人工巡检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正>BIM作为建筑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数据载体,是实现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运维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建筑全生命期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BIM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数字化变革思路。1BIM应用定位随着党中央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建设与工程建设行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建筑业数字化也是势在必行,如何快速全面实现建筑业数字化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BIM作为建筑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啸啸 《化工管理》2022,(15):60-6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领域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靠拢,油田开采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全面优化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风险。由于中国油田开采主要使用的是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所产生的数据需要人工进行管理,管理难度较大。利用自动化管理设备就能够使油田开采管理系统自动运行,实现数据精准录入,有效提高油田开采的管理与监控质量。文章将对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自动化技术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油田的全面推广,在油田生产中,以PLC为主要控制方式的自控系统建设成为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核心。保证现场数据的精确采集、运算,现场设备的远程精准调控是油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关键。文章根据当前自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自控系统的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故障,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新一轮的能源和科技革命,石油公司积极推动油气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通过智能油田建设推动上游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指挥中心作为智能油田运营的重要载体,是上游石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开展国内外典型石油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建设的实践调研,对生产指挥中心价值发挥的核心环节进行解析,归纳和总结经验启示,结合业务发展需求,设计了一套通用的生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构建油气生产运营四大中心,匹配实现远程操控、监控预警、协同运营和科学决策四大具体业务应用场景,助力油气田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信息化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问题,结合中国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现状,首先从数字化油田的基本定义以及数字化油田的基本框架入手,对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技术在采油工作中的应用出发,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飞速发展,从数字化建设的探索期,开始转向数字化油田的全面应用时代,与此同时,在中石油“大数据”发展战略推动下,广大的工作者也开始探索关于智慧油田的可行性。本文立足实际,分析了数字油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前景,紧紧围绕数字油田提升与发展主题,探讨了与智慧油田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协同环境是以中心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开发协同工作平台,搭建开发科研工作一体化模式,实现数据桌面化、工作协同化、成果集中化和数字化油田为目标的系统工程。从开发协同环境与标准体系一体化、搭建技术标准数据库平台为一体化协同环境服务、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提升开发协同环境工作质量等方面谈了具体做法。通过开发协同环境和标准化工作的有机融合,适应一体化管理的趋势,实现了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