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工作依靠脑力而非体力,因此女性的工作机会增加了,她们阅历丰富,思维成熟,擅长人际关系,善于学习,具有成功的欲望与执著的信念,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打破了所谓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成为各行各业的主管、经理、CEO,因而有学者将这一“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称为“她时代”。  相似文献   

2.
“三鹿事件”的爆发,彻底否定了“大企业就是优质产品供应商”的传统刻板印象,同时被终结的还有屡遭质疑的国家免检制度——  相似文献   

3.
虽然说把“中国制造”改为“中国智造”意在换掉企业贴在身上的“低档次”标签,有励精图治的立志作用,但无法改变世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与态度。因为现状依然是数量多、规模大、价格低,且多为中低端的廉价产品--虽然部分佼佼者已达“物美价廉”或“质优价廉”的水准。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4,(11):12-16
本土品牌负面刻板印象是中国社会情境下的一种典型社会认知偏差,人们的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已受此束缚。这不仅给本土品牌成长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阻碍民族产业的振兴,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本文借助刻板思维与符号认知理论,从企业、政府、媒体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对本土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的认知环境进行了文本分析析,得出的结论是:本土品牌自身的良莠不齐和高端产品匮乏是根本原因;而媒体的选择性报道策略、政府行为以及消费异化环境虽然不是构成本土品牌偏见的主要原因,但它们在偏见地解释符号意义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从企业、政府和媒体等角度提出了抑制本土品牌刻板印象、优化本土品牌成长环境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凌 《活力》2014,(18):61-61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而我国在近几年中,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也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被大大促进,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现场实验方法 ,在酒店服务场景下从外显与内隐两个方面探讨了服务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的表现,以及服务接触对外显印象和内隐印象的双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服务品牌来源国外显刻板印象表现为本土服务品牌在性价比印象上优于外国品牌,但在美誉度印象和质量印象上弱于外国服务品牌,在知名度印象和服务印象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服务品牌来源国内隐刻板印象表现为本土服务品牌优于外国服务品牌;高接触服务能够改变全服务产品的外显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低接触服务能够改变有限服务产品的外显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高接触服务和低接触服务均无法使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产生更强的正向内隐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本文还针对不同服务产品类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女企业家如何穿着打扮,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既有品位,又不在专业性与权威性上失分?越来越多妆容精致的商界木兰正在颠覆传统中女强人的刻板、强势、男人婆等尴尬印象。中国的女企业家、女性高管们已经在有意识地根据场合、主题和人物的不同来搭配不同风格的服装,整体形象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晓峰 《活力》2012,(10):164-164
一般来说,日常状态下,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既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但又不是完全平等的。而在平时,政府则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媒介进行管理和规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在逐渐重构。总的说来,在从原有的仅仅是工具和喉舌的定位逐渐向政府的智囊、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等多元方向上转化,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从单一变得多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威胁论”、“中国政府践踏人权”、“中国政府在非洲实行新的殖民主义、掠夺资源”等,类似这样对中国的报道在西方媒体、电视、报纸上早已见怪不怪。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威胁论”、“中国政府践踏人权”、“中国政府在非洲实行新的殖民主义、掠夺资源”等,类似这样对中国的报道在西方媒体、电视、报纸上早已见怪不怪。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闫德强 《活力》2014,(3):71-71
说话的权利--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天赋权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是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还是广播电视等近现代媒介体系,抑或是更为新颖独特的网络手机的新兴媒体,实际上都是对说话的权利--话语权的阐释或者说是争夺。当话语权成为处于强势的媒介媒体的一种权利的同时,作为话语权另一端广大受众,则成为了“弱势群体”。电视媒介与受众的话语权之间的争夺与妥协、交锋与谅解,也就成为了现阶段各方话语权关系的核心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任何品牌传播都是在一定的媒体环境下进行。不同的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的“视听聚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都有所不同。当前,新媒体环境与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品牌运作理论已经很难适用,业界普遍感到传统受众调查、广告推广等手段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在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时,从传统媒体出发的理论、品牌传播方法也应该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3.
张嫣 《经营者》2014,(20):202-204
相较于柏林、法兰克福、海德堡等德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位于莱纳河畔的汉诺威可谓“名不见经传”.如果你只是路过这里,甚至很难将它与“工业高度发达”联系在一起一一没有浓烟滚滚,没有频繁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没有密集的人流,几乎全盘推翻了中国人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的冲击下,“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离开我们的日子”是不是已经迫在眉睫?假如网络真的“兵临城下”,传统媒介会坐而待毙吗?每一类媒体的发展必须从传播环境发展的整体趋势来判断。互联网改变了媒体信息的发布方式、组织方式,也改变了受众的接受方式。未来的媒体和传播经营管理者必须适应这些变化,探索和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已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面试中,基于过去的有限经验产生的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考官的判断决策,为了维持刻板的一致性,人们会故意忽视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面试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为了探究减弱面试刻板印象影响的方法,本文通过2(刻板刺激:有/无)×2(考官决策方式:直觉性决策/分析性决策)组间因子设计,利用眼动技术模拟教师行为事件面试,探讨了面试中刻板印象影响考官评分偏差的作用机制,以及考官决策方式与刻板印象对考官评分偏差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存在刻板印象实验标的刺激时,考官对刺激的视觉注意更多,考官评分偏差更大,即刻板印象通过视觉注意的中介作用影响考官评分偏差;(2)刻板印象和考官决策方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实验结论对如何有效削弱刻板印象对面试决策的影响,提高面试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宏岩 《活力》2014,(23):58-58
2014年,一部火爆的韩剧《匹诺曹》以韩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媒介审判”为线索,将“媒介审判”推向了广大网民,也引发了诸多新闻人的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民众内因情绪表达渠道的同时,也由于网络舆论的自由性、交互性、隐匿性等特点使网民的舆情表达容易发生变化,甚至扭曲。尤其是面对一些恶性的司法事件时,舆论监督更容易“变异”和“扭曲”,从而造成“媒介审判”现象。本文将借助一些特殊案例分析“媒介审判”的形成机制,并就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网络“媒介审判”的特点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十足本地化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1,(11):77-77
据说在大众内部有一个说法.中国是奥迪的第二故乡。正如主管市场和销售的奥迪管理董事会成员Sohwarzenbauer在2010年所说:“持续增长的销量使中国威为目前奥迪全球最大的市场,超过了德国。”从民间的刻板印象“官车”到热播电视副里青年才俊的座驾,奥迪让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对其有了足够的了解,而它在原版车型上了实实在在的销量。  相似文献   

18.
<正>兆讯传媒全国火车站视频广告传媒属于近几年来在业内产生的新媒体类型之一,有人称这种媒体为户外新型媒体、创新性媒体或分众性媒体……而这种媒体在国外被称为户外电子媒体。目前,户外电子媒体是中国户外媒体的主力军,而兆讯传媒则是此中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成 《新远见》2011,(4):102-106
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赵启正的说法,“国际舆论环境就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评论和总体印象,国际上多数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形成对该国的舆论倾向。”^1舆论环境是媒体和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联合制造的,而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往往就是由舆论环境塑造的。当前.国际信息传播”西强我弱”的格局非常明显.并将持续很长时间。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形势严峻,国际社会对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2004,(5):68-69
冰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职业经理人、服装设计师。“冰人”已由国家商标局注册为文化品牌标识。本刊始自本期邀请冰人从印象管理视角试对职业女性进行由外及内的魅力塑练。期望此栏目成为女性职场人生中的一个“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