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切实保障全区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彻底解决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治病难问题.在全市尚无明确的专门针对五保、“三无”人员医疗保障的政策背帚下.重庆市黔江区率先出台了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2007年4月开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们陕西省陇县对农村"五保"对象开展逐人采像、建档、发证工作。我县15个乡镇和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共计散养"五保"人员338名。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农村"五保"户散养工作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海金 《活力》2014,(5):30-30
鸡西市农村老年福利中心是市民政局直属市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市本级六区八个乡农村五保人员的吃、穿、住、医、葬集中供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始建于2005年10月,占地面积13820平方米,现有职工85人,设计床位400张,现供养农村五保人员331人。中心内部格局由生活居住区、室内洗浴健身娱乐区、室外观赏休闲区、果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区五大区域构成。  相似文献   

4.
张桂荣 《活力》2012,(19):37-37
鸡西市农村老年福利中心是鸡西市民政局直属的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市本级六区八个乡农村五保人员的吃、穿、住、医、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该中心2005年10月成立,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2人,床位400张,入住农村五保人员331人.中心内部格局由生活居住区、室内洗浴健身娱乐区、室外观赏休闲区、果菜种植和禽畜养殖区五大区域构成.  相似文献   

5.
江西地处中部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4200万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需要社会救助的五保人员和农村特困对象多,救助工作任务重,资金支付压力大。多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强化资金管理,有效地保障了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张涛 《西部财会》2014,(8):12-12
为加强农村分散五保资金监管力度,防范单位及个人侵占、挪用农村分散五保资金行为发生,镇坪县财政在对2013年五保资金跟踪检查过程中,立足"三个核查",用"责任归位"促"责任到位",力求2014年实现农村分散五保户"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相似文献   

7.
财政供养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财政供养单位,二是财政供养人员。2006年新修订的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的规定,将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目前我国财政供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乡机构臃肿造成行政开支庞大;财政供养支出效率低,损失浪费严重;财政的整体供养水平低,供养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规范财政供养,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在城市,由于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基本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陆续展开以来,目前已形成农村养老、合作医疗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框架,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广大农民从社会保障中得到了实惠.截至2005年9月,有10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34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农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农村低保等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两会数字     
《人力资源》2008,(7):47
9: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建立9项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多,预计到2050年将进入严重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我国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关注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完善五保老人的供养制度,对社会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五保供养长效机制 威海市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9736人,占农业人口的7.4‰。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供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陈旧、集中供养率低等严重制约了五保供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情况,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并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向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灾民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救助,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07年9月上半月刊发表马会军写的《农村“五保”散养问题不少》一文,所反映的农村“五保”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除了文中所提出的设想,我认为还需要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月15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敬老院91岁的黄琴英老人一边在山头种菜,一边对笔者说:“我一辈子无儿无女,年轻时自己劳动,生活过得还好,但年纪大了生活上就有了很多不便,现在在敬老院比在家养老强。感谢共产党关心农村五保老人,让我们衣食无忧,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度过晚年生活。”像黄琴英这样的农村五保老人,武夷山市目前共有637人。2013年武夷山市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16万元,供养标准由2007年的每人每年2640元提高到2013年的6120元,集中供养率由8%提高到25%,五保对象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温江区财政对农村“五保”供养(含城镇古老供养)资金实行转移支付到各镇街。通过医疗资助参加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相结合.解决医疗问题。根据“五保”户的意愿采取集中和散居两种方式进行供养.五保户得到了衣、食、住、医、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三农点漓     
《乡镇论坛》2014,(22):4-5
政策 北京:农村五保供养最低标准年人均超过1万元;天津:出台农村消费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四川: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超过百人需备案;海南:农村邮政服务将纳入地方政府预算  相似文献   

18.
五保制度,是由国家和集体对无人抚养、无生活来源和无劳动能力者提供保吃(供给粮油、副食和燃料)、保穿(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保住(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和家具)、保医(有病及时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给予照料)、保葬(妥善办理五保对象的丧葬事宜)的制度。此外,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这项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历时最久、保障人数最少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五保供养制度是在农业合作化的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当时采取的是由村级集体经济保障的供给方式。1985年国务院规定,乡和村供养五保户的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中旬,记者慕名专程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探访这里的五保村。所谓五保村,是广西区近年来创造的一种农村五保供养的新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在比较大的自然村,或者在设村委会的村,专门建设供五保老人集中居住的房屋,实现对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从而形成村中之村,名为“五保村”。村里最新最好的建筑五保村的房屋,通常是村里建设得最新、最好的建筑。尤其是在比较落后的山区,与当地主要是暗灰色石头砌的民居相比,粉刷一新的砖瓦结构的五保村更显得鲜亮夺目。记者看到的五保村房屋,多为一拉溜10余间平房,少数为楼房。每间房内住一位五保老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失。一方面,在改革以来的大多数时间里,五保供养制度是农村唯一的社会福利制度。在这一期间,以开发式扶贫为主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基本上取代了农村社会保障,致使绝大多数农民长期以来没有任何公共财政支持的社会保障安排。近年来,针对农村贫困的新变化以及对开发式扶贫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