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刘颖 《活力》2013,(4):170-170
最近几年,新闻的风格有很大的变化.早就不是那个单纯的播报时代了,现在的新闻更注重“说”和“故事化”。这也衍生出一种模式,那就是叙事化。用不同的叙述手段.突出事件的冲突和矛盾,展示新闻故事的情节,用故事性语言讲出新闻人物或者事件,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展现人物个性。这种报道方式风格清新,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也增强新闻节目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2.
王志鹏 《活力》2013,(10):111-111
采访是有既定目标的对话。电视新闻采访.就是说指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完成一篇新闻报道或人物报道,围绕采集新闻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活动。它表现为新闻活动的公开性、依赖性、矛盾的冲突性和凸显性。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采访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李艳丽  魏绪东 《活力》2006,(2):170-17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新闻传媒普遍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以提高和增强媒体自身的价值.吸引更多的读者、观众和听众。不少社会新闻作品既发挥了道德规范功能作用,又体现了指导性原则,在主体上很好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主流,充分发挥了表达舆论、传播思想和观点,达到统一思想和行动,社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物通讯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通讯文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产生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报道方式有其特有的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同呼吸,成为时代强音,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媒体整体报道与议题设置过程中,不管是专题报道自成系列,还是配合一个时期的议题报道,人物通讯无疑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和省级党报《广西日报》一版近四年的样本,分析人物通讯报道这一新闻报道文体在党报“新闻议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秀忠 《中国乡镇企业》2014,(2):F0002-F0002,1
近年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用提升行动的方式促进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范和提高。提升行动主要包括品牌培育、素质提升、文化挖掘、体系完善和绿色清洁等5项子行动。  相似文献   

6.
孙耀清 《活力》2014,(2):91-91
标题是见诸报刊的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提要。标题的作用一是提炼新闻的主题和精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二是区别不同新闻的位置和价值。新闻的标题常常由引题正题和副题多行标题组成。标题要以新闻的事实为依据,以党的政策为指导,用凝练的文字鲜明地体现一定的报道思想。在这个基础上,要力求新颖、生动,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何海波 《活力》2012,(9):45-45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会议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所以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学会写各种会议报道。走出“浅层次”,准快报道会议重点。无论是用文字还是用图片报道会议新闻,都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受众。所以我们在会议报道中,特别是在对一些重要的政策和决策报道时,一定慎之又慎,反复核实,决不能为了求快而马虎大意。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程福德以德理财,依法理财,求真务实,诚实为上的品质。赢得了同行的赞许。在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这个大舞台上,他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智慧,挥洒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坚持着财务报国的志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优秀总会计师、一位理财专家的本色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9.
读者不爱看工作性报道,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容上以部门和单位工作经验、成绩为主,对自己用处不大;二是形式上大都空洞生硬,只见工作不见人见事,缺乏可读性。工作不是新闻,但许多新闻来自工作;工作角度不是新闻角度,但从新闻角度来看工作.同样可以寻找出许多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我们不妨做一点“加减法”,改进党报的工作性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11.
孙锐 《活力》2011,(12):240-240
“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像流言。”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条短信,这个流言讽刺了目前有些新闻报道.夸大失实的现象。开始听到这个短信.心理颇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谁愿意听到这样讽刺的话呢!可细细想来,目前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的确存在,仅自己所见所闻这样的事情就可以用“可观”来形容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就已经严格界定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失实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新闻了。  相似文献   

12.
吕琳 《活力》2010,(7):55-55
新闻语言本质上应该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解释问题、快速交流的语言,以“白描”为其主要特征。“白描”式的语言洗尽铅华,文风质朴平实,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领会与接受。本研究以新闻语言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着重对新闻语言中“白描”手法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出运用白描手法提高报道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永善 《活力》2011,(6):226-226
一、新闻报道中的反向思维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相拥而上,把新闻“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体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用提升行动的方式促进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范和提高。提升行动主要包括品牌培育、素质提升、文化挖掘、体系完善和绿色清洁等5项子行动。一、提升行动方式意义重大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平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实施推进提升行动,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规  相似文献   

15.
滴滴辛酸园丁泪曾广友,张萃勇编者按: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报道,是几位乡村教师用自己的血泪写成的故事。在我国,农村是教育的贫弱地区,而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广大乡村教师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默默地耕耘着。为了明天的农村与城市一样的美好,为了农村的孩子能够成...  相似文献   

16.
杨平 《活力》2011,(8):175-175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在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被要求以现场报道的方式直播。在西方电视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进入画面,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我国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起点应该算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的直播开始的,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相对来说,规模很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现场直播.虽然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的电视直播还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次现场直播奠定了日后中国电视直播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17.
陈国辉 《活力》2005,(6):325-325
在深度报道中,新闻细节的运用能使电视新闻更有新闻价值,在电视新闻中,细节表现的就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有个性的画面或同期声。细节部分主要体现在新闻人物的某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等方面,也可以说是某一个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细节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重点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郭亚洲 《活力》2013,(9):39-39
新闻的鲜度和速度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同时,连线报道也比传统的录音报道灵活。在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要和大家分享,就是二战时伦敦受到轰炸,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制作的现场连线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将体验营销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基于体验营销引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以体验营销的战略模块为依据,将感觉营销、情感营销、思维营销、行动营销、关联营销应用到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构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当我们听烦了最基础的技巧、知识以外,想以更别出心裁的形式去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创意。创意展会、创意增员、创意展业随之而来。用行动去征服被增员对象,用自己经济、生活上的改变去说服对方,将行动演变成一种话术,也是一种增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