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莉 《商业文化》2006,(3):59-59
近期,央视一套正在热播一部反映一代晋商乔致庸经营历史的连续剧《乔家大院》,重新引发了公众对于晋商及其家族建筑的极大兴趣。 翻开中国历史,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山西这个具有独特地理位置的地方,曾经涌现出一批十分优秀的商人,明清时期晋商更是称雄商界五个多世纪。由于他们自成一家的经营风格,其成就甚至突破了传统的商业范畴,在政治、文化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中华民族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商宅院古典园林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世国  张树民 《品牌》2011,(4):69-70
<正>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在山西晋中一带,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晋商宅院及晋商大院及其所反映出来晋商古典园林文化,是山西人文景观中独树一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反映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宅院晋商文化,是永不磨灭的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现象。人们走在晋中的大街小巷中,依然能看到有着浓郁山西风情的晋商宅院,规模宏大、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引人入胜。依然能够感悟到山西商人向往安居乐业的融情。  相似文献   

3.
榆次车辋常家是明清晋商的一枝后起之秀.在晋商历史的大河之中,常家因其经营历史之长、规模之大,而从众多叱咤风云的晋商中脱颖而出.而这样辉煌的成绩,与这个家族在历代经商过程中注重家族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翻开晋商常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常家在经营商业的同时,始终贯穿着对家族成员的道德教育,逐步把儒家道德信念融入到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中去,并在此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的成果融汇到家族商业实践当中,最终成就了其"天下儒商第一家"的美名.本文就常家道德教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商业环境及家庭传统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时局迫使山西商人走出去,在不断的经营积累中形成了晋商精神,对晋商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晋商文化能够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新的文化资源,时于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2008,(3):39-39
<正>《小民话晋商》的作者、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日前公开表示:昔日乔家大院乔家的节俭、诚信,是晋商精神的代表。今天的山西大商人多是煤老板,奢侈浪费成风.已丢失晋商精神,不应该被认可为新晋商。他说:"现在的所谓新晋商和晋商之间.没联系。晋商讲诚信,现在的商人卖假酒假醋。晋商低调.现在的煤老板张扬。人消灭了,传统、血缘、思想也都没有了。这一段已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1997,(11)
商人,与一切的职业一样,虽则有其共性,但如果细细考察则可以从许多单个的商人身上解读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环境及地域特征。过去人们曾把中国各地的商人按某种较为显著的地域特点,将其称为徽商、晋商、粤商、申商等等。历史上,晋商以金融见长,在山西以至京沪广开钱庄;徽商运销内地茶布;申商则多经营进出口生意及制造业;粤商则以在南洋与华南间从事转口贸易立世。一地一时的物质资源、人力财力,配合传统与目前的商业机会,借重于过往及时下的运营经验与风尚,孕育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这样的群体是否也显现于当今社会呢?零点调查公司一项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企业界人士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半数采访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地域识别的商人群体,其最典型的代表应数广东商人、浙江商人、上海商人与温州商人。这项于9月  相似文献   

7.
商人,与一切的职业一样,虽则有其共性,但如果细细考察则可以从许多单个的商人身上解读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环境及地域特征。过去人们曾把中国各地的商人按某种较为显著的地域特点,将其称为徽商、晋商、粤商、申商等等。历史上,晋商以金融见长,在山西以至京沪广开钱庄;徽商运销内地茶布;申商则多经营进出口生意及制造业;粤商则以在南洋与华南间从事转口贸易立世。一地一时的物质资源、人力财力,配合传统与目前的商业机会,借重于过往及时下的运营经验与风尚,孕育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这样的群体是否也显现于当今社会呢?零点调查公司一项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企业界人士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半数采访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地域识别的商人群体,其最典型的代表应数广东商人、浙江商人、上海商人与温州商人。这项于9月  相似文献   

8.
零点调查:新时代的商人圈商人,与一切的职业一样,虽则有其共性,但如果细细考察则可以从许多单个的商人身上解读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环境及地域特征。过去人们曾把中国各地的商人按某种较为显著的地域特点,将其称为徽商、晋商、粤商、申商等等。历史上,晋商以金融见...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的晋商以其创立的票号闻名于世,其晋商文化也是留给国人可贵的精神财富。晋商以其勤劳、坚韧、聪明、诚信的职业美德,成为一代商人的典范。晋商的成功离不开企业文化,即晋商文化。但到清末,晋商文化并没有继承创新的传统,在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也存在着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晋商文化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的完美典范;从现代的管理角度看.乔致庸的一生经历.是一所由晋商精神内涵构筑的“乔家商学院”。这个“商学院”,不仅历史非常悠久.而且还特别契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本”商界教科书”!乔致庸的某些理念和思想,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冯颖龙  雷若曦 《商》2014,(3):290-290
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曾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足迹遍布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曾经称雄于国内外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在其鼎盛时期,其引以为豪的独特的经营模式-晋商票号,正是晋商后期产生的票号将晋商的商业规模达到了亘古未见的时期,本文通过浅谈晋商票号的股份制经营模式,以便提出其对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闽南商人是特色鲜明的地域商人。生发于深厚的福建文化底蕴中的闽商精神是闽南商人长盛不衰的关键。历史的渊源与文化的传承因素造就了闽南商人重商、务实逐利精神;冒险进取、“敢拼爱赢”的风格;兼容和开放的气质;家族经营、爱打侨牌的经营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万里茶路也称万里茶道,在我国境内的线路起始于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终于俄罗斯恰克图市,在我国境内绵延四千七百多公里,是公元17至19世纪中叶连接中俄茶叶贸易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开辟这条茶路的正是位居我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晋商是山西商人的简称,明清时期纵横商场数百年,以其卓越的经商能力及厚重的晋商文化作为支撑,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万里茶路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万里茶路的研究来挖掘其背后所体现的晋商文化,以期为晋商文化的弘扬及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郭立彬 《江苏商论》2011,(11):45-46,63
晋商是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曾称雄商界500年。晋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等,这些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相似文献   

16.
25年来,汇丰与山西商人做了大量的交易,数目近几亿两,但没有遇过一个骗人的中国人。这是20世纪初,上海汇丰银行一位经理这样评价晋商的信用。《乔家大院》不仅是在讲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展史,而是让更多的人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晋商文化的一个根本——儒商精神,而儒商  相似文献   

17.
杨梓润 《光彩》2013,(10):44-45
晋商是我国众多商帮中不容小觑的一支,尤其是到了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晋商能拥有如此财力,作为皇商的晋商八大家功不可没,他们堪称身披黄马褂、财富多到无法计数的晋商大家.皇商盛行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清初战乱频繁,朝廷的粮饷供应不足,常常借助商人的力量,晋商中的皇商就是借此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杨梓润 《光彩》2013,(8):32-34
作为一大商帮,晋商的业务多种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票号.票号是晋商首创的一种通商模式,也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 "逼"出来的晋商票号 票号也叫票庄或汇兑庄,有学者称其为中国最早的银行.票号可以说是晋商的一个代表,其诞生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清晋商对俄茶叶贸易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交往.本文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出发,运用相互需求理论和H-O理论,分析了1840年之前的明清晋商茶帮对俄国的茶叶贸易行为,认为在没有外力干扰(如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两国的茶叶贸易遵循的是相互需求理论和资源禀赋论,从而揭示了明清晋商对俄茶叶贸易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明清时期,晋商成为闻名国内外商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商最成功的方面莫过于其员工管理,尤其是晋商首创的身股制,这一制度不仅具有西方经典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的特点,同时也凝聚了现代人力资本管理精髓。本文基于"儒"文化的人性假设论述了晋商的员工管理模式,并且揭示了晋商员工管理模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