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现代诗歌的先驱,其诗歌给当代研究者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本文旨在探讨她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和意象,进而揭示她的诗歌中爱情、痛苦、死亡与永恒的关系,并从宗教的角度揭示她生活的秘密,探讨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生前虽身居幽闺,默默无闻,但她思想活跃,情感细腻,极富想象力,尤其是她那新颖、独特而又不拘一格的诗体、诗风在美国诗坛首开创意象派的先河。本文结合她的人生经历,从诗歌创作的主题、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对她的诗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捕捉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揭示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3.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他才华出众,著作颇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1000余首长短诗歌,可以说这些诗歌伴随了作者的一生,忠实记录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此,阅读诗歌是解读劳伦斯的最佳途径。本文将从自然的生态、社会的生态以及人的生态三个维度来探讨劳伦斯的诗歌,并讨论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的渊源,从而揭示劳伦斯的创作动机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5.
翟永明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诗歌经常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文坛.这里笔者选取了她的一首《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用玄学理论来解读一下她别具一格的诗风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作品,她的文学成就都是多方面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也十分突出.在冰心的作品里,"爱就是一切",而且"爱的舞台永不落幕."  相似文献   

7.
艾米丽·狄金森,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英美20世纪意象派诗人崇拜的先驱,她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诗歌特征。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思想和技巧、表现形式和内容等几方面对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岑参,唐代伟大的诗人,尤其以边塞诗著称于世.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其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探讨,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对其诗歌的研究更是深入到方方面面,大致可归纳为:高适岑参比较研究、岑参边塞诗的思想性艺术性研究,山水风景、送别诗的研究、岑参诗歌体式研究、岑参的重点诗歌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张学燕 《全国商情》2009,(16):140-141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7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普通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诸多不平等中艰难的自我成长的历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她的代表作小说<柴藤>中的泰勒·格雷亚等主要女性人物,揭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反抗传统束缚的心声和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杜利特尔是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主将,在她的诗歌里渗透着一种"神秘性"倾向。文章试图通过对其诗歌中"神秘性"的表现、成因以及创作"神秘性"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探究,来凸显女诗人在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其诗歌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代表了一种鲜明的文化特色。文章对《枫桥夜泊》和《雪夜林边驻》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及其相应的译文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从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手法进行了对比,力求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从美学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妈妈呀,姐姐呀》是朝鲜近代诗人金素月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诗歌以民谣体为基调,缠绵温婉、真挚柔美,具有重要文学价值。论文试图对诗歌中"江边"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揭示隐藏于作者内心的"爱"与"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汉语诗歌为例,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其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诗歌的语言是隐喻性语言,通常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概念隐喻.通过大量实例的解读,我们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歌翻译中同样有指导作用.本文作者提出,诗歌翻译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既有可能实现基本“对等”,也有可能产生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4.
翻译诗歌的的是问题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通过探讨缺失对诗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旨在寻求如何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诗歌翻译中的得失问题,从而使翻译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桂冠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诗歌成就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她的诗歌既书写自然世界同时又关注人类社会。作为20世纪的女性诗人,时值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毕晓普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和控诉,对女性的赞美、哀伤和同情以及用实际行动寻找女性自我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语言偏离作为英语诗歌中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诗人语言风格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现象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狄金森作为19世纪杰出的女性诗人,被誉为美国的"缪斯",其诗歌在内容和语言上均呈现出独特性和创新性。在诗歌内容上,狄金森以不同寻常的视角阐释死亡、爱情和自然;在诗歌语言上,她突破语言的"围墙",大量运用偏离来增强诗歌的"可感知性",延伸诗歌的美学效果。随着文体学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大量语言学理论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较为客观的视角。本文将借助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以艾米莉·狄金森经典爱情诗歌为语料,分析诗歌中偏离现象的语用效果。研究发现,语法偏离、语义偏离和书写偏离在诗歌主题表达和情感传递上颇有成效,丰富了语言偏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她的诗歌富于技巧,许多作品呈现出鲜明的魔幻主义色彩,宗教神话故事、神奇的意象、有异于传统叙事的错置的时空模式,使故事情节亦幻亦真,让读者回味良久。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角,从诗歌所呈现的非线性的时空模式、神奇的意象、宗教与神话典故、幻与真的结合等方面对毕晓普的诗歌进行新的解读,将引领读者打开一个鉴赏诗歌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李月华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65-167
陈染是一个独特而吸引人的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从事写作,实实在在地表达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包括在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的生理经验和心理体验.作者通过对陈染的主要作品的解读,旨在分析她语言运用上的技巧,丰富想像力的创造和作品的主要意蕴,并试图揭示她灵动的笔下纠结不清的世界,同时使读者领略一种时而尖刻犀利,时而温儒凄清的陌生化的叙述之流.  相似文献   

19.
江湜论述其诗歌主张的诗作主要有两篇,虽然不多,然而结合他的诗歌创作,亦可以了解其诗歌理论主张——“主情说”的诗歌本体论,“真、创新、从俗”的诗歌创作方法以及“妙悟说”的诗歌发生学理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诗歌理论付诸实践.除了受到传统诗歌理论和同时代诗人诗歌理论的影响之外,江湜的诗歌理论还明显地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从诗歌理论史的角度上看,江湜的诗歌理论与其同时代诗人的理论主张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近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20.
欣赏和研习英文诗歌主要涉及英文诗歌形式与风格、用语特点、节奏特征、音乐性及想象空间等诸多内容,也是基于英文诗歌文体特征展开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