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提出是具有重大价值的,但实践层面却受到许多阻碍.本文拟分析这些阻碍因素:政府调控配置模式下的存在信息资源产权、配置效率问题;市场配置模式下存在信息资源定价、产权、收费及竞争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信息资源共手的实现.对此笔者提出政府配置公共信息资源保障信息福利,市场配置其他信息资源保障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简称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两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大青藏旅游圈",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改革与财政理论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一直把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特征。不仅如此,还把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看作是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两种形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冲破了这一似乎不可动摇的成说。这不能不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进展。但是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的统一依据始终没有找到,因此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依然成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逻辑及其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余吉祥  沈坤荣 《经济研究》2019,54(4):116-132
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理论,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讨论中国"人口、土地和住房"的空间错配机制及其后果。制度背景分析表明: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受制于从中央到地方的指标分配,依次包括了"总量指标的地区配给"和"区县指标的用途配置"两个阶段,住房市场因此受到多级政府指标配置行为的叠加影响。理论模型揭示了财政激励下区县政府对指标的用途配置逻辑以及城市化激励下省级政府对指标的地区配置逻辑。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房地产市场上上演的"中国故事"可概述为:逆人口集聚方向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地区配给模式,叠加偏向工业的用途配置模式,对居住用地供给和住房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挤压效应,导致"人口、土地和住房"的空间错配。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市场和政府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我国保障性住房资源配置过程中,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已经成为当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保障性住房属于准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保障性住房的资源都由政府配置,其资源配置效率一定会高,也可能存在政府失灵。当前要破解我国保障性住房需求旺盛与建设资金不足、公共财政压力过大的难题,政府应通过积极引导市场微观主体,特别是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等市场主体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使政府和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实现保障性住房资源有效配置,构建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长效机制,并使得商业保险更好发挥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出发,运用公共物品的特性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别论述政府及市场在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中的具体作用及实现形式,结合安徽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建议采用“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有机结合配置模式”,特别强调公益配置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并提出实践中应用的三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定位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世界性经济学难题。政府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国家,由市场配置资源是一条基本规律;在我国,过去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结果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同时政府本应做的加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又做得不够。也就是说,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方面,既存在政府"越位"现象,也存在政府"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交换市场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生产要素市场的社会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然还要支配资源,而且经济越发达,政府支配资源的比重越高。只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很少动用行政手段支配资源,而是作为市场主体,运用市场化的经济手段,在生产要素市场支配必须属于政府支配的资源。因此,政府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所以,政府除了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其他方面的宏观经济管理,与市场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之外;其作为市场主体,政府还必须规范地发挥自身通过生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这方面政府与市场是一种市场主体与市场契约交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们已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在资源配置领域中,除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之外,客观上还存在着习俗惯例、伦理道德和思想意识等第三种力量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即第三配置。由此便引出了经济学丛林中一门亟待研究的崭新学科——第三配置经济学。与研究市场配置的市场经济学和研究政府配置的政府经济学相区别,第三配置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第三种力量的配置,即第三配置的机制、特点、效益及其规律性。其研究对象是第三配置;研究内容包括第三配置基本动力、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核心内容是第三配置的经济功能;主要任务是阐述第三配置的基本原理,揭示第三配置的内在规律,并建立第三配置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主要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同时还需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己经成为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模式。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伊春市要紧紧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这两个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汇集并融合各方面资源和积极力量,实现伊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股票市场的结构问题与对策 众所周知,一国经济的持久发展涉及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它需要通过对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一般来说,结构调整有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结构调整是市场行为,通过市场对资金的配置和资产的产权交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资源倾斜配置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5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走的是一条在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特有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依次发展的局面,但在近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实行市场化改革后,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又有了一些合理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农业技术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之间做出选择,以获取最佳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我国农业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两种主体和计划、市场两种配置方式的作用,以实现长短结合和优势互补,防止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向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地区财力差距过大,不仅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会使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拉大,资源低效配置,贫富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财政失去稳固、平衡的内在机制;地区财力差距过小(财力完全平均分配),则会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增加收入和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因此,只有  相似文献   

15.
政府和市场是动员经济剩余投入生产再循环的两种手段,但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同。该文通过对1997-2010年各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短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规模扩张增强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长期的经济增长则要依靠区域内金融深化程度提高。东部地区应当扩大政府规模和提升金融深化程度,中西部地区应当抑制政府规模、适度提升区域金融深化水平。地方政府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控制经济剩余的投向,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日渐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制度的现代化艾建华市场、政府、企业是三种不同的配置资源的制度安排。向市场经济转化,实质上是由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体制转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经过从无到有、从弱功能到强功能、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形态到高...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就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公平是市场有效的前提,多样化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其根本基础首先在于分工的普遍化。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即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经营即行为主体。市场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配置资源:一是分配收入。二是传递信息。三是刺激生产。四是调节供求。价格协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同时也保证了市场模式的绝对有效性。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要素,更适应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18.
市场配置资源观是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从18世纪末至今,市场配置资源观的逻辑不断被修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糅合致使经济资源配置总体呈现“大市场、小政府”转向“去政府的纯粹市场”再转向“大政府”的特点.自律性原则被打破后,传统市场的权力平衡机制不复存在,致使现代市场越发脆弱.市场纠错功能内在逻辑矛盾,自由放任也绝非没有条件.市场配置资源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公平缺失的问题,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最优配置.现代自由主义批评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资源配置观,并逐渐演化成新的资源配置模式,即经济民主.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演化证实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我扬弃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及其选择臧乃康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已成为企业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单纯靠市场或政府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为市场和政府都存在缺陷。市场缺陷是引发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因,而政府也...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研投资主体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区的市场开放度决定了农业科研投资所产生的社会福利由谁获得,在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大部分的好处被非农消费者所占有。因此,政府应进一步稳定自己在农业科研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按各地区市场情况做好引导私人投资或是加强对落后地区农民扶持这两方面的工作,农业科研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应该是充分考虑资源优化配置的多元化,应尽量避免全国不分地区现实条件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