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 《人民长江》2007,38(10):56-56
2007年9月19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三峡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三峡水库156m蓄水水文泥沙监测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坝区水文泥沙和航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以来,坝前推移质较大幅度减少;近坝地形在枢纽运行初期演变剧烈,后期相对稳定;三江航道淤积部位主要在口门区,尽管三江航道存在在口门区的回流和下引航道的水体往复流,但通航水流条件仍然较好;大江上引航道经整治,水流条件有明显改善,航道内泥沙淤积有多、快、粗的特征,下引航道枯水走沙效果明显,能有效保持航深。运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原则在大江和三江航道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水文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流水文工作主要包括水文监测、水文预报、水文分析计算3大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对整个明渠截流过程中的流量、水位、落差、分流比、龙口流速、流态、龙口口门宽、戗堤形象、水下地形等进行跟踪监测,对流量、水位、落差、分流比、龙口流速等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和滚动预报,为明渠截流施工决策和调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科研收集基本资料.为此,设计了从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预报到信息服务一套完整的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水文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以及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截流水文监测、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为明渠截流提供了准确、可靠、及时的水文信息,为保证明渠截流的顺利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峡明渠截流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等特点,无论是施工强度,还是技术难度、风险度,都大于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其总能量超过了原世界记录保持者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明渠截流的总体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水文监测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诸多高难技术的挑战.长江水文队伍投入专用测船10余艘、先进仪器设备100多台套,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准备,精心测报,完成水文测验、河道测量、水质监测以及资料整理等项目64.38 km2、9.74站年,实测截流流量10 300~8 600 m3/s;实测上龙口最大落差1.73 m,最大流速每秒6.0 m;下龙口实测最大落差1.12 m,最大流速每秒5.13 m.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水文泥沙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出了两国在水文测站分类与管理方面的异同以及水文泥沙资料的传输、存储、分发等方面的管理情况。就黄河水文而言,应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水文泥沙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成功经验和优点,提高和改进黄河水文泥沙测验管理水平;应研究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完善各种测站建设和仪器配置标准;应通过立法确定水文的地位,明确水文经费的投入渠道,确立水文事业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增长的标准;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长江泥沙与葛洲坝、三峡水电站水轮机磨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培豪 《人民长江》1994,25(5):36-41
长江葛洲坝水电站投运已10余年,三峡水利枢纽业已在建,关于上述两水电站水轮机由于泥沙造成的磨损问题,看法不一。根据葛洲坝水电站水轮机运行的实测情况表明,机组叶片出现大面积波纹,现已发展成鱼鳞状及沟槽,说明磨损是存在的;二江电站机组叶片出水边估计已平均磨薄7~8毫米,叶片外缘间隙平均扩大约3~4毫米;大江电站机组磨损情况较二江电站严重。综上所述说明,长江泥沙具有磨损能力,且是在过机泥沙细于天然情况下发生的磨损,因而对于机组浑水磨损不能套用清水空蚀概念。三峡水库库容远大于葛洲坝水库,较粗泥沙将沉淀于库区,含沙量及出库泥沙粒径将减小,其条件优于葛洲坝水电站。但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行,估计初期平均含沙量约为0.4公斤/立方米,国内外水电站在同样条件下仍发生了磨损。三峡电站采用混流式机组,比数系数达2300以上,叶片出口边的速度超过40米/秒,在同样泥沙条件下,三峡电站水轮机的磨损强度将大一倍以上,此外,混流式水轮机一旦磨损,其修理较之轴流式要麻烦。建议开展对过机泥沙研究;对葛洲坝机组进行更深入系统的观测;对国内外混流式水轮机磨损进行调查、总结;对三峡电站水轮机进行抗泥沙磨损能力的研究,在设计及试验中应考虑浑水  相似文献   

10.
明渠截流水文监测中的全球定位测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PS导航定位系统、ADCP测验系统及数据处理远传系统组成全球定位测验系统,开拓性地实现了全天候、快速、多断面连续的动态水文巡测,满足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监测范围广、要素多、时效急、难度大的要求,对分流比、戗堤头流速、龙口流速等水文要素做到了随时测验,实时发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峡工程泥沙科学和技术的大量资料和文献非结构化特征 ,设计文档数据库来维护和查询这些数据 .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建立了实体关系模型 ,再将其转化成在Oracle环境下DBMS支持的关系模型 .在文档数据库前端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 ,运用了VB数据库最核心的对象群ADO2 6与Oracle8i对接 ,实现了用户通过友好的应用程序界面对Oracle数据库中各类文档资料的维护和查询 .在多用户C/S系统中测试表明 ,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发性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都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 .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运行后,大量泥沙将在水库内淤积,下游河床将发生冲刷,其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我国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开展泥沙问题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水库淤积、坝下游冲刷和重点河段河道演变原型观测资料,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推动了对长江水文泥沙规律的认识和泥沙研究的发展.介绍了长达70 a的工程论证过程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介绍广西水文资料计算机整编及水文数据库建设的历程,简述广西水文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韩其为 《中国水利》2011,(12):11-12
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应该说解决得比较好。三峡泥沙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当时论证时提出来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库容淤积,二是淤积引起的回水抬高。  相似文献   

15.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05,36(6):1-2,5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过广大建设者10多年的努力,截止2005年3月底,三峡工程已完成装机11台,770万kW,累计发电540亿kW·h,并且初步发挥了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阐述了三峡工程在长江治理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历程与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峡水库与长江综合防洪体系、长江中下游江湖、河流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等4大关系,保障三峡工程及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深孔的泥沙磨损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双科  周胜  时启燧 《水利学报》2001,32(7):0073-0079
本研究利用黄河刘家峡泄水道遭受泥沙磨损的运行资料,通过类比分析,对三峡泄洪深孔泥沙磨损程度进行了初步的定量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了概略的叙述。接着,对有关三峡工程兴建的一些主要问题,特别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水库移民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可以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三峡工程的兴建,反过来,三峡工程建设本身以及三峡工程的建成又会大大地促进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经过长期及时研究,无论是在水库淤积还是下游河道冲刷,都得以很好地解决,能跟随工程与日俱进。尽管泥沙问题屡遭质疑,但是抓不住具体问题,这与泥沙问题解决颇好有密切关系。有关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成果,泥沙专家组前后出版了数十本专论,但是理论方面的介绍则很少。本文对支撑三峡工程水库淤积与下游河道冲刷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水库运用技术方面的四大亮点中的三个作简单介绍。即: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研究和相应的一维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水库长期使用调度的应用;变动回水区航道控制,以便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机理及口门区泥沙淤积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表明,在下游引航道口门附近,存在竖轴回流,产生回流淤积,在回流以内的港渠存在异重流,产生异重流淤积.口门区的回流泥沙淤积量与回流长度、水深、纵向平均流速、含沙量、历时等因素有关,可采用谢鉴衡公式计算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泥沙年淤积量,并对公式中涉及的回流长度等关键参数给定了计算方法及数值,回流泥沙淤积量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两者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