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珠算位位清加减法即把每加1位数(或每减1位数),处理一次进(或退)位的珠算加减法叫做珠算位位清加减法.珠算位位清加减法是珠算算法中优秀、常用的算法,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很利于普及.将珠算位位清加减法转化为珠算式笔算,笔者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将珠算位位清加减法转化为珠算式笔算位位清加减法,关键的是要把高位算起的珠算原... 相似文献
2.
3.
4.
5.
"珠算传承第一功"是台湾珠算世界文物纪念馆馆长、台湾珠心算幼教协会名誉会长蔡景裕先生那年参加中珠协算理算法年会暨理论研讨会时所吟咏出的感言诗句;现在,当完成了对他的专访之后,我猛然发现:其实这行诗句恰是58岁的台湾珠算家蔡景裕先生热心珠算事业的真实写照和如实评价,在"珠算传承"大业上,他确是一位立下了"第一功"的珠坛劳苦功高者. 相似文献
6.
《齐鲁珠坛》2001,(6)
中国珠协顾问、第一届副会长、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梓北同志 ,于 2 0 0 1年 9月 2 9日在开封病故。享年97岁。陈梓北同志是山东省龙口市人 ,1930年 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 ,1935年 8月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攻读教育科研究生 ,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 ,1937年愤然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1940年 8月被聘任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 ;195 1年 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并任民盟开封市教育会委员 ;1984年 5月 14日以 79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4年他和儿子陈文光、孙女陈学新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陈梓北同志对珠…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第一部珠算算法专著──《盘珠算法》内容及问世时间的探讨靖玉树《盘珠算法》二卷,闽建徐心鲁订正,书林熊台南刊行。书后有“万历新岁仲夏月”字样。则此书经订正后刻印的时间应是万历元年(1573)。在订正之前或更有原刻本。一、《盘珠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第一个省级珠算协会成立回忆录黄断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7年5月30日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珠算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浙江省珠算协会就是在这个大好形势的推动下于1979年4月25—27日在杭州成立。现将个人经历所知,如实叙述筹备经... 相似文献
10.
11.
12.
试论我国珠算发展的方向张利源编者按:本文是全国珠算算理算法专业委员会1995年工作会议交流论文。一、算盘不能丢,也丢不了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四日周恩来同志在会见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谈话时曾指示;“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珠算起源于汉代的考证杜方铎,张子龙从现阶段研究资料证实,我国珠算起源于汉代,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其论据是:后汉书3082页载;“邕能著文,清锤律,洪能为算,述叙三光,今考论其业,羲指博通,术数略举,是以集录为上下篇,放续前志”(注:邕即蔡邕,洪即刘... 相似文献
14.
15.
1963年我在南京商专的前身——南京商业职校任教研组组长时,校长邱鸿鼎(现健在)和我谈起前不久他参加的一次会议。这是邻省某中专来宁对该校教学质量摸底的会议,南京市财贸部长房震(已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首先由校方领导讲明这次调查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珠算借减连位商法,在财经院校的教学中广为流传;它的确起到简化计算的显效,值得推广。 一、过大商除法在日本 日本大正6年(1917年),川村贯治的《新编珠算提要》中,有“过大数除法”的记载,它采用虚借1来减;昭和7年(1932年),石川新次的《归除新论》,也有“过大商”的处理方法,它是采用向商实借1来减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珠算起源于汉代”值得商榷周全中杜方锋、张子龙在《我国珠算起源于汉代的考证》文(刊《齐鲁珠坛))94第四期)中转引了西天目祖山志一些资料,说“我们已能认定珠算始于汉末,因为前汉书所载是筹算,珠算一词前所未见,不敢奢谈。”这,比“汉代说存疑”论者前...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珠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栾汝轸珠算源远流长,有三干多年的历史,它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上古原始社会的“瓦”、“结绳”均属于人类本能的最原始的记数方法,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陶九,(它是人们加工制造的)的出现,这就是我国“珠算”的开始。由于原始... 相似文献
19.
闵浙珠算教育理论研讨会于7月下旬在厦门召开,交流论文26篇,两省各13篇。现优选10篇在本期特辟《闵浙珠算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选》专栏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坎坷求学路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李若山生于重庆。 1970年,他作为上海知青到江西偏僻的农村插队落户。恢复高考后,李若山重又捧起了放下十多年的课本,开始系统复习那些早已陌生了的知识。 1978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重回阔别多年的课堂,他感到十分生疏。这时,他已近而立之年,又刚刚做了父亲,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农村生活的磨练培养了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永不服输的坚毅性格。他坚信,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他便以顽强的精神刻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