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不仅是供电部门的一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电力用户管理中的一项节能的技术措施。本文介绍电容器并联补偿无功功率的方法及其安全运行常识。电动机和变压器在运行中建立交变磁场所消耗的功率叫做感性无功功率。无功功率不是无用的功率,与有功功率一样,无功功率也是由电源供给的。电力系统中用电设备吸收的无功功率太多时,将会使功率因数严重偏低,功率因数偏低的影响如下:降低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使电源设备的可用率下降,使系统内变电和输电设备的供电能力降低,即减少输出功率:使电力线路的电压损失加大,造成电能质量下降;使供电系统损耗加大,造成了能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影响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无功功率及其补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供电系统中已经有大量的无功补偿装置投入运行,这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类似于轧钢等无功功率动态变化的场所,由于无功功率的大小小但随时间在不断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很快。为了获取稳定电压,通常要求无功补偿装置能快速跟随无功电流变化,这无疑对无功电流检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来实现无功快速检测的办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较快的检测速度,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理想检测力案。  相似文献   

3.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许多的感性负荷和非线性装置,这些负荷需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对电网具有严重的影响.为了确保电网的电压质量,降低网损,保持电压稳定,这就需要控制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级变电站,使电网的电压合格,并实现无功就地平衡.本文阐述了无功功率补偿概念,电压无功功率控制应具有的主要设备,以及电压无功功率的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运行时需从系统中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同样重要。系统无功电源严重不足或配置不当会引起电力系统或局部电网出现低电压运行情况,会引起损耗增加,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在配电网上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改善配电网的无功分布,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避免了长距离输送无功功率,降低了配电网线损,增大了配电网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5.
电能在输电线路传输中产生线路损耗,减少线损、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线路中潮流分布合理,减少线路上无功功率的流动;选用合理的导线材料和截面;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本文针对鸭儿峡油田供电系统改造工程前后的供电线路损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力系统日趋复杂,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电力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苛刻。作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重合闸功能将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220kV线路目前普遍采用单相重合闸,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错判瞬时故障导致永跳的情况发生,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综合重合闸在220kV输电线路上取代单相重合闸的可行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远距离输电系统的不断发展和高压电网的建成及大容量发电机组在电网中不断的投入运行,如何保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注起着重要作用。在诸多改善发电机稳定性的措施中,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被公认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所谓的电能质量就是指给敏感设备以合适该设备的电力供应及接地方式,如果电力供应及接地方式满足敏感设备要求,称为电能质量符合敏感设备要求,否则就存在电能质量问题,在电力系统中,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频率的控制与有功功率的控制密切相关,而电压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电力系统中,高压输电线路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它与各个发电厂、变电站共同运行,对电能进行定向输送,并且对电能进行分配。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我国电力系统在迅猛发展着,各个设备与技术都在进行着更新与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也在进一步对输电线路的施工方案进行探究与钻研,以确保输电线路在电能的输送中,能够正常的联络各个发电厂、变电站,使之能够并列运行。本文主要对110kv输电线路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磁式互感器负责将一次系统的高电压、大电流变为二次系统的低电压和小电流,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其在暂稳态时的传变优劣对二次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就互感器励磁试验基础理论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压同步电动机能发送无功功率,支持电网电压,有助于充分利用电能,因而在化工行业中广泛应用。它的运行安全性和连续性对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它的工作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早期使用的同步电动机励磁装置,一般均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由于控制电路复杂,元器件多,因此故障律较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新的励磁装置不断推出,KCL1132/1-IA就是其中之一,它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在新建和改造工程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工业水平的的不断提高、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系统在城市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越来越重要,如果不能对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不能起到充分的节能作用,就会加大电网电能的消耗和损失,电网一旦受到影响,输电、供电就会产生连锁恶性循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电气自动化,并对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供电系统90%以上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单一供电系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能源及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动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电力系统显得既“笨拙”又“脆弱”,而大电网与分布式电网的结合,被世界许多能源和电力专家公认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4.
电力工作者应该基于输电网络长度增加和大量非线性电力负荷增多这一实际,通过合理的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施工,实现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对电力系统的适当补偿,有效维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降低电力系统损耗、科学过滤有害谐波,整体提升电力系统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质量。本文在分析了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优点的基础上,提供了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施工的技术要点,希望可以达到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高质量供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增长迅猛,这必然带动了高电压、大容量等级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得输电铁塔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其设计荷载必然也越来越大。为了增强输电铁塔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输电铁塔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由原先的单主材逐渐向双主材、四主材以及四柱钢管塔结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电力铁塔的焊接工作量也大大提高,这必然也引起了大量缺陷的产生。本文对输电铁塔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输电线路,其具有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的的功能,使发电站和变电所之间能够有效的连接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现阶段,输电线路的工程质量比以前要求更加严格而电力行业的建筑施工部分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异步电动机运行时,必须从电网吸取滞后性无功功率,使电网功率因数降低,既增加了输电线路损耗,也影响了交流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不同负载和不同供电电网的容量,对电动机起动性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电动机起动性能好坏是系统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保障。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任务,并联络各发电厂、变电站使之有效运行。近年来,对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规范,而电力行业的施工部分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对输电线路基础工程部分关键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电网结构的越来越复杂,且逐渐的向高电压、大容量方向发展,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仅仅依靠传统的保护模式,大量的信息将使调度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负荷。继电保护信息系统通过建立一个提供统一接收、分析和处理电网信息的综合平台,有效的缓解这一矛盾。本文将对继电保护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包含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实例阐述该系统在电力系统日常运行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山区、平原、高原、盆地地形复杂;实现保障每个地区正常供电,架空高压线路常年暴露荒野饱受风雨、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侵蚀和洗礼,高压电线是否可以安全运行?如受到暴雨雷击会产生哪些危害?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哪些损失?目前高压输电线路在我们电力系统中发展还未成熟,属于薄弱环节。如何避免暴雨、雷击使之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是我国电力系统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