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端客户是银行业的利润创造中心,银行服务要转变服务模式,优化销售渠道,增强客户忠诚度和依赖度。本文以邯郸区域内个人中高端客户为对象,对客户现状和分层结构、客户现实金融需求、客户心理预期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银行销售渠道现状、未来发展趋势、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狄杨 《现代金融》2014,(8):32-33
高端客户无疑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客户群体,他们站在帕累托理论那20%的顶端位置,并给银行带来了80%的效益。然而理应与高端客户价值相匹配的高端金融服务却依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高端客户被淹没在众多的大众客户之中。本文拟从高端客户金融需求研究入手,以探寻出走近高端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彭彬 《武汉金融》2005,(4):49-50
企业文化是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国有保险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其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并由此提出了国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的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增长潜力。本文重点研究商业银行应如何对高净值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在分析中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在高净值客户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完善客户关系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择适宜的高净值客户管理模式,推广信息系统及统计数据应用,加速创新符合高端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高端客户增值服务体系等策略来实现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为商业银行进行高端客户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商业银行开展联动营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商业银行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加强联动营销,加强对高端客户的全面服务,实施产品组合买单,促进产品的捆绑销售,从而提高经营效益。本文在对联动营销的含义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实施联动营销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其顺利推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尧 《福建金融》2006,(4):43-44
我国居民财富积累和个人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文认为,适应商业银行实施以中高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的个人业务战略,以及逐步加强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把个人理财中心作为实施战略的核心平台,进一步明确定位,加强规划,推进发展,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国有保险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面前,要么退却,要么知难而进。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选择是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本通过对国内外环境的分析及其对国有保险公司的影响,结合海南及国内国有保险公司的现状及所处的地位,就国有保险公司创新的必要性,实施创新战略的几种思路以及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增强业内人士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以推动国有保险公司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针对性营销,提高营销质量。对于高端客户,应经常联系,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对于理财意识较强的客户,应主动向其介绍新的理财产品;对于那些没有理财经验的客户,应经常介绍其参加理财知识讲座、沙龙等,培养其理财的意识,进而为其介绍理财产品。加强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与创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是采用消极的收缩防守策略还是采用积极的深耕挖潜策略来应对危机的抉择。在国际业务日落千丈,对公信贷风险增大的情况下,挖掘对私客户,提升中高端客户的忠诚度,夯实银行的客户基础成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求得长远发展的突破口。本文重点对国内商业银行如何挖掘和提升中高端客户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传统客户拓展方式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较新的客户拓展方法,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与特约商户之间的新合作模式进行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央对金融系统党组织实行垂直领导、干部实行垂直管理决定的推行,国有保险公司的各级党委、纪委和党的基层组织相继成立,这就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效保障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成为各级国有保险公司当前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结合国有保险公司的实际和特点,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搞好企业改革、促进业务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总体上看.当前国有保险公司的党建工作是好的。但由于过去党建工作主要是归…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主分配权"逐步落实, 国有保险公司在确定工资总 额和工资涨幅方面都已具有较大 的自主权,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方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 是,国有保险公司基本上仍然在 政府统一的工资政策框架内进行 具体的薪酬制度设计,收入分配 仍以国家的工资总额计划管理为 基础,国有保险公司至今未充分 意识到个性化的薪酬策略的重要 性,薪酬水平在与外资保险公司 和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人才争 夺中缺乏优势,薪酬管理的被动 局面一直未得到扭转。 2003年,我国国有保险公司 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 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三  相似文献   

12.
张宏 《海南金融》2010,(2):83-85
高端客户是商业银行经营竞争争夺的重点,在以提高银行网点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目的的网点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网点建设吸引并服务好高端客户,是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目前,银行网点功能大同小异,不能对高端客户与大众客户进行有效隔离,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向高端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的效果。本文通过列举当前银行网点对高端客户服务的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与银行选址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避开闹市,集中专业人员,建立面向高端客户的会员制银行网点的设想,为银行网点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贾琦龙 《新金融》2005,(5):34-36
股革虽然解决了国有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产权有效配置的问题并未得到完善解决,所以直接导致了国有保险公司诸多系统性问题依然存在的现状。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与企业产权结构的关系的分析,指出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和发展、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国有保险公司产权制度创新的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本产权作了深入的分析,其中重点集中在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剩余索取权的安排、产权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并得出结论,国有保险公司应建立物力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有机结合的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个人高端客户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如何加强对高端客户的有效维护是发展个人高端业务的重中之重。而统计分析个人高端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情况,研究这些客户选择产品的特点,是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维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我行产品研发、营销推介的针对性,提升我行个人高端客户服务与维护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2013,(5):55-55
一是正确处理好维护客户和产品营销的关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产品营销为重要手段,关注客户体验和需求,深入分析客户特点和需求,认真制定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提高中高端客户的产品渗透率。二是通过分层服务提高对中高端客户的维护能力。抓住客户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各层级客户对金融资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  相似文献   

16.
一是加强高端客户包户管理。要围绕大户做文章,深入推进高端客户包户管理,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包干到人,逐一对接,提高高端客户的贡献度,确保高端客户稳定增长。二是加强理财产品销售。要发挥好理财产品的资金锁定作用,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吸引他行资金,另一方面强化对每期产品销售的追踪,保证客户资金体内循环。  相似文献   

17.
毛润娜  韩志勇 《时代金融》2014,(6Z):121-121
近年来,个人中高端客户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个人中高端客户群体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介绍了银行个人中高端客户的重要性,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个人中高端客户流失的原因,并对个人中高端客户拓展及维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个人中高端客户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个人中高端客户群体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介绍了银行个人中高端客户的重要性,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个人中高端客户流失的原因,并对个人中高端客户拓展及维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不仅要靠大众客户维持发展,还要靠中高端客户促进发展,银行中高端客户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它的竞争能力。当前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高端客户所带来,因此做好新增中高端客户营销方案就非常重要。一、做好数据库维护,为客户营销打下基础。促销是实现营销目标的重要途径,基层行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属性,恰当地运用促销组合策略,使产品“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以挖掘存款大户为手段,以维护优质客户为重点,以服务存款大户为抓手,锁定高端客户,抢抓增存源头;筑巢引凤,抓好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其次,实施个人客户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服务升级水平,切实落实个人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