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2010年5月,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将因为世博会的举办而备受瞩目。世博会是展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平台,各参展国既要彰显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又要展示将自我理念融入多元社会的能力,而世博会主办城市不仅要提供先进的技术配备,更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格局中,中心城区为城市经济国际影响力、全球服务功能的核心承载。在深入研究剖析国际大都市中心区域(或重点功能区)功能承载、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国际开放等相关规律性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上海中心城区加快提升经济国际影响力的四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真元 《上海质量》2004,(9):64-6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这颗昔日的东方明珠,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确立了“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国际大都市的竞争力结构严重失衡,硬实力表现出色,而软实力建设滞后.本文综合软实力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特征,从资源层、表现层和功能层三个层面构建了国际大都市的概念模型.然后,从软实力资源视角,围绕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资源,从城市文化、公共管理、城市创新、生活质量和国际沟通5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由55个指标构成的3层次评价体系,并就评价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形象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媒体与"活化剂";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财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城市形象是强大的凝结核心,有利于招揽人才和招商引资;城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南地区将出现一个以长株潭为核心的超级城市群,株洲和湖南的经济将插上腾飞的翅膀。但目前株洲城市形象的定位和品牌塑造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地向外界传递统一一致的城市形象,本文主要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对株洲城市形象定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企业》2004,(6):20-20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上海品牌发展工作。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在上海培育形成50个叫得响、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到2010年,争取名商标达到600件,创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标。使其能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品位。适应上海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上海工业进入重化工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品牌的含义;其次阐述了城市品牌战略规划的方法:塑造城市品牌的“名牌效应”,塑造城市品牌要注重城市形象的正确定位,城市品牌塑造要注重城市经营综合配套措施的实施;同时提出塑造城市经营新理念,打造城市形象新品牌,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最后,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介绍了包头的城市品牌规划与城市营销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着力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的调整。随着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程、2010年世博会场馆建设与城市配套设施项目的实施,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力军,也同步开始了港口功能的调整。自二○○三年以采,已有五家直属企业关闭,三家企业转移,近万名员工进行了妥善的分流安置。其涉及面之广、工作难度之大、时间跨度之短是上海改革开发以来所少见。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际化城市建设经验塑造海口未来城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化城市建设经验塑造海口未来城市形象柳中权纵观二、三十年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大趋势是重新认识到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力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大力加强和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一方面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和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以社区商业为龙头作为提升上海商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举措,是基于社会、消费者以及城市发展三大背景的战略选择.首先从社会的视角来看,上海中心区商业设施相对饱和,呈现出竞争白热化和经营微利化的特征,城市空心化日益明显;其次,消费者购物便利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日常生活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再次,从城市的发展来看,根据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居住区和郊县城镇商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商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上海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成为适宜工作和居住的地区,就不能不把社区商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上海商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上海商业下一步的大发展就是要"从便民利民出发,走到社区去."  相似文献   

11.
外籍人士对上海外语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人口也呈现“国际化”特征。尤其是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将迎来7000多万国内外游客。为外国宾客提供既满足需求又符合上海国际化形象的优质服务,外语服务的满意度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在沪外籍人士对上海若干服务行业的外语服务满意度的社会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在沪外籍人士对上海不同行业外语服务的满意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欣 《价值工程》2013,(35):328-328,F0003
国际化语言建设既是一种人力资本建设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文化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是以推动首都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同时,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也是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提升首都北京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力图以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为切入点,以广受关注的"北京精神"为着眼点,重点分析营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对首都北京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Art Deco风格在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上海城市肌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除物质层面的影响外,Art Deco还传播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Art Deco风格必然长期控制及影响到后来上海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城市形象不仅是空间的概念,更是文化的概念,体现着文化与形象的关联性.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Art Deco的价值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域特征及城市文化的意义,维护城市形象及生活方式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竞争和国家战略意义的区域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演变历程,响应国家的战略意图,阐述了中国语境下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具体内涵.通过对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特征的分析,基于城市空间理性增长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治理——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都市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 ,评价了培育上海国际竞争力的优、劣势条件 ,提出了培育上海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要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开发区--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具有明显的非居民化的居住特征,表现在居住场所集中于城市边缘,居住地更换频繁,居住质量差和居民身份认同感缺乏.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居住健康和大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和谐,有必要采取措施,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控城市人口规模,制定流动人口的居住标准,提升住房质量;增进流动人口的居民身份认同,;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增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居住融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初,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国际上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了评价北京国际化程度,论文选取了人口、经济、公共交通、航空运力和国际组织等几个主要指标,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和香港等与北京进行比较,量化北京与国际城市的距离,提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徐枫 《企业经济》2012,(3):106-110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是我国未来金融服务贸易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实践中,以京沪为代表的大城市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尤其是上海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较为成熟,具有完善的融资平台和成熟的市场体系,并定位高端化市场。与之相比,北京金融服务外包国际化水平相对不足,高端金融BPO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两市金融服务外包的对比分析,为北京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城市金融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闲暇视角的大城市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闵行区的流动人口闲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具有闲暇时间短、闲暇活动单一、闲暇空间以住户内为主的特点。流动人口闲暇三个特点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低收入水平造成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闲暇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劳动执法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加班"双倍工资制;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与健康向上的闲暇活动;加大流动人口聚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为流动人口闲暇活动提供硬件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聚住区的自发休闲活动场所的监管和扶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公共政策措施来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